【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金属复合型材的成形设备及成形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金属复合型材的成形设备及成形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单一组元材料难以满足对材料综合性能的要求。集合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于一体的新型复合材料应运而生。其中,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能不同的金属制成的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日益广泛。经过恰当的组合,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可以极大地改善单一金属材料的强度、热膨胀性、冲击韧性、耐磨性、电性能等诸多性能。
[0003]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各领域对轻量化、高强度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复合型材就是一种新型的轻量化结构材料,但其生产制备在多方面受到了限制。目前双金属复合板材的结合界面多为平直结合界面,并且在制备中由于化合物的产生和变形机理的差异,存在分层、开裂等界面结合差的问题,会影响二次加工和使用性能。在复合板轧制过程中,为避免出现缺陷,需要对轧制温度、辊型、道次加工率严格控制,因而需要对复合板材先进行多次中间退火再轧制,步骤较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金属复合型材的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双金属复合挤压成形单元、电辅助在线热处理单元、导向单元和辊压成形单元;所述双金属复合挤压成形单元包括模具结构,所述模具结构用于形成具有非平直结合界面的双金属复合板材,所述导向单元的一端靠近所述双金属复合挤压成形单元设置,所述导向单元的另一端靠近所述辊压成形单元设置,所述导向单元对双金属复合板材进行导向,所述辊压成形单元对双金属复合板材进行辊压,所述电辅助在线热处理单元对双金属复合板材进行热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复合型材的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复合挤压成形单元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移动支架、张力柱、主工作缸、回程缸和两个挤压轴,所述张力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移动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且所述移动支架与所述张力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通孔,所述模具结构的一端伸入所述通孔中,两个所述挤压轴均设置在所述移动支架上,所述主工作缸的缸体和所述回程缸的缸体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主工作缸的活塞端和所述回程缸的活塞端均与所述移动支架连接,两个所述挤压轴能够分别伸入所述模具结构中挤压坯料形成具有非平直结合界面的双金属复合板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金属复合型材的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工作缸和所述回程缸共用一个油箱,所述回程缸为单杆双作用活塞缸,所述主工作缸通过所述回程缸的推动实现前进。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金属复合型材的成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结构包括挤压筒、对向挤压通道、楔形块、渐进减薄挤压变形带和压型嘴,所述楔形块的形状与非平直结合界面对应,所述挤压筒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挤压筒内设置有第一装料室和第二装料室,所述第一装料室和所述第二装料室分别用于放置金属坯料,所述第一装料室和所述第二装料室分别与一所述挤压轴对应,所述楔形块设置在所述挤压筒的前端的中心位置,所述模具和所述压型嘴均设置在所述挤压筒的前端,且所述楔形块、所述模具和所述压型嘴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楔形块的两侧分别和所述模具之间的空间形成两个对向挤压通道,一个所述对向挤压通道与所述第一装料室连通,另一个所述对向挤压通道与所述第二装料室连通,所述模具上的第一出口和所述压型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岩,成媛媛,张紫晓,贾建波,苏胜伟,孟大伟,汪以祥,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