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排气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742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排气盖,包括盖本体、设于所述盖本体上侧的排气管、设于所述盖本体下侧的集气斗,所述集气斗穿过所述盖本体后连接于所述排气管;所述盖本体上表面还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拆卸式连接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一端连接于所述限位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排气管以使得所述排气管稳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卡接件和固定件将排气管固定,不会上下移位,便于安装、更换,连接稳定,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排气盖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领域,具体是一种反应釜排气盖。

技术介绍

[0002]在切削液等加工时,一般是在反应釜内进行,有些反应会产生气体,这些气体从釜内跑出,污染空气且危害人身健康。
[0003]目前在釜盖上设置排气管,将内部气体排出,但是现有的排气管一般是直接焊接在釜盖上,不能随时取下、更换、不便清洗,尤其是釜内不同反应时产生的气体不同,下一次排出气体可能会与上一次反应排出的气体在排气管内壁的残留物质发生反应,导致再次产生化学反应,更是危害环境。还有一些排气管是活动式,在釜盖上开一个孔,使用时,将排气管穿设在孔中再利用固定件固定进行排气,但是,此种方式容易让排气管发生上下移位,会让排气管的内端下降接触釜内液体,或者发生晃动导致排气管的连接不稳定,导致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反应釜排气盖,本技术利用卡接件和固定件将排气管固定,不会上下移位,便于安装、更换,连接稳定,使用方便。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排气盖,包括盖本体、设于所述盖本体上侧的排气管、设于所述盖本体下侧的集气斗,所述集气斗穿过所述盖本体后连接于所述排气管;
[0006]所述盖本体上表面还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拆卸式连接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一端连接于所述限位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排气管以使得所述排气管稳定。
[0007]进一步地,所述盖本体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隔套,所述集气斗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隔套后连接于所述排气管;所述集气斗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紧贴所述盖本体下表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卡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连接部,所述固定部卡接所述限位件,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排气管的圆周开设有环槽,所述伸缩杆在伸出后卡设在所述环槽内以使得所述排气管高度恒定。
[0009]进一步地,所述环槽至所述排气管之间距离与所述伸缩杆至所述盖本体上表面之间距离相对,以使得所述排气管的端口齐平于所述盖本体上表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伸缩杆能够收纳至所述收纳槽中,且所述伸缩杆的长度大于所述收纳槽的长度以便于拉出。
[00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式设置,且形成Z字型;所述固定部的下侧面设置有填块,所述填块能够螺纹连接于所述隔套以堵住所述隔套。
[00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本体,所述限位本体的侧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填块伸入到所述限位槽内,以使得所述限位本体压住所述固定部限制上下位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8]实施例:
[0029]如图1所示,一种反应釜排气盖,用于盖设在反应釜上,包括盖本体1、设于盖本体1上侧的排气管3、设于盖本体1下侧的集气斗2,集气斗2穿过盖本体1后连接于排气管3;当反应釜内有其他产生,排气管3连接至吸气装置(抽真空),将内部的气体排出。
[0030]如图1所示,盖本体1上表面还设置有限位件4,限位件4拆卸式连接有卡接件5,卡接件5一端连接于限位件4、另一端连接于排气管3以使得排气管3稳定。当卡接件5将排气管3卡接连接限位件4之后,排气管会保持一个稳定的高度,不会上下晃动、位移。
[0031]如图2所示,盖本体1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固定设置有隔套101,集气斗2设置有连接管202,连接管202穿过隔套101后螺纹连接于排气管3;集气斗2设置有垫片201,垫片201紧贴盖本体1下表面,用于防止釜内气体从隔套内部脱逃。集气斗2为扩张型,方便收集气体,排气管3的外径略大于所述隔套101内径,使得所述排气管3位于隔套101上侧且不会落入到隔套101内,连接管202伸入到排气管3内部且螺纹连接,方便排气管3、集气斗2、盖本体1之间的分离、安装、更换。
[0032]如图3和图4所示,卡接件5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502、连接部503,固定部502卡接限位件4,连接部503设置有伸缩杆501,结合图2,排气管3的圆周开设有环槽301,伸缩杆501在伸出后卡设在环槽301内以使得排气管3高度恒定。连接部503开设有收纳槽504,伸缩杆501能够收纳至收纳槽504中,且伸缩杆501的长度大于收纳槽504的长度以便于拉出。当使用排气管3时,将伸缩杆501拉出卡在环槽301内,使得排气管3高度恒定,不会上下移位。
[0033]伸缩杆501与收纳槽504之间设有挡块防止伸缩杆完全脱离收纳槽504,同时,还能设置定位销,用于在拉出伸缩杆501后利用定位销固定伸缩杆501防止自动缩回。
[0034]如图2所示,环槽301至排气管3之间距离与伸缩杆501至盖本体1上表面之间距离相对,以使得排气管3的端口齐平于盖本体1上表面,保证排气管3不会进入到隔套101内,当安装排气管3时,将排气管3从右侧(图示方向)向左移,使得环槽301正好与伸缩杆501匹配。
[0035]如图4所示,固定部502和连接部503一体成型式设置,且形成Z字型;固定部502的下侧面设置有填块505,填块505能够螺纹连接于隔套101以堵住隔套101。如图5所示,当排气管不使用时,将集气斗2和排气管3撤离,将卡接件5当做堵盖使用,堵住隔套101,防止落入杂物等。卡接件5既能够当做排气管3与限位件之间的连接使用,也能够作为堵盖使用,同时保证卡接件不会丢失。
[0036]如图5所示,限位件4包括限位本体401,限位本体401的侧部开设有限位槽402,固定部502和填块505伸入到限位槽402内,以使得限位本体401压住固定部502限制上下位移。
[0037]工作原理:
[0038]在反应釜工作前,将卡接件5的固定部推到限位槽402内,利用限位件4将卡接件5压住,使得卡接件5不会上下移位,将伸缩杆501拉出,将排气管3从右侧推到隔套101位置,同时推入到两个伸缩杆501之间,使得伸缩杆501伸进到环槽301内,形成夹持的形式,利用卡接件5不会上下移位来保证排气管3不会上下位移,将集气斗从下方连接至排气管3,来保
证集气斗2不会上下移位、晃动,防止集气斗2掉落,同时拧动集气斗2使得垫片201紧贴盖本体下表面,防止漏气。
[0039]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排气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本体(1)、设于所述盖本体(1)上侧的排气管(3)、设于所述盖本体(1)下侧的集气斗(2),所述集气斗(2)穿过所述盖本体(1)后连接于所述排气管(3);所述盖本体(1)上表面还设置有限位件(4),所述限位件(4)拆卸式连接有卡接件(5),所述卡接件(5)一端连接于所述限位件(4)、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排气管(3)以使得所述排气管(3)稳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排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本体(1)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隔套(101),所述集气斗(2)设置有连接管(202),所述连接管(202)穿过所述隔套(101)后连接于所述排气管(3);所述集气斗(2)设置有垫片(201),所述垫片(201)紧贴所述盖本体(1)下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应釜排气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5)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502)、连接部(503),所述固定部(502)卡接所述限位件(4),所述连接部(503)设置有伸缩杆(501),所述排气管(3)的圆周开设有环槽(301),所述伸缩杆(501)在伸出后卡设在所述环槽(301)内以使得所述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旭光黄旻晔杜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高润杰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