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组连接机构
[0001]本说明书属于电池的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连接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业界通常采用定制的安装支架,将圆柱形电池阵列的上下端部分别套设于上下支架的孔洞中,通过支架孔洞的间距限位单体电池间的间距。多孔洞对应多圆柱体的套装方法,通常采用孔洞直径大于圆柱体直径的方法,来实现同时套装,因此孔洞边缘与圆柱体边缘通常为间隙配合,不利于振动环境下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0003]目前成组的技术方向是CTP(CELL TO PACK)、CTC(CELL TO CHASSIS)的成组技术。同时,业界一直为单体电池同向直接入箱、在箱内集中在电池阵列上部完成所有电连接和无支架电池组箱内整体结构固封而努力。其中,如何在集中了电连接件的电池端部实现端部结构的可靠稳定,成为了业界急需攻关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说明书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连接机构,以解决无电连接件的电池端部实现端部结构的可靠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阵列,所述电池阵列包括同向设置的多个电池单元,多个所述电池单元具有沿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排状设置,多个所述电池单元均呈圆柱状,每个所述电池单元包括设置于顶端作为一极性的顶部极柱和作为另一极性的壳体极柱,所述壳体极柱包括设置在圆柱状壳体靠近所述顶端的由环状凹槽形成的颈部,多个所述颈部形成靠近所述顶端的颈部平面;至少一个位于沿第二方向排列的两排电池之间的所述颈部平面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为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穿过相邻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且分别与至少一侧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以上至少部分所述壳体抵接;所述第一加强筋具有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沿第三方向朝向电池单元的顶端延伸,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至少一个位于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两排电池之间的所述颈部平面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为沿第二方向延伸且穿过相邻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且分别与至少一侧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以上至少部分侧面壳体抵接,所述第二加强筋具有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自由端沿着第三方向朝向所述电池单元的顶端延伸;每个所述顶部极柱上电性连接有汇流排,多个所述汇流排的上表面形成顶部平面;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自由端中至少一个不低于所述顶部平面;所述颈部平面处通过颈部平面网格结构及电连接件实现所述壳体极柱间的并联,所述壳体极柱通过所述汇流排与所述顶部极柱间串联,形成第一方向的电池排内串联、第二方向的电池排内并联的电池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设置于所述顶部平面上,且所述绝缘板的一侧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捷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