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汇流排、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77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汇流排、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正负输出极汇流排关于中心轴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汇流排、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汇流排、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池模组正极输出铝排和负极输出铝排因为结构不同,使用时不能互换。而为了开发这两种电池模组输出极铝排,就要开发两套冲压模具,对于目前使用级进模生产输出极铝排的冲压生产工艺,模具的开发费用投入很大,两套模具开发无疑增大了电池模组项目的开发成本。
[0003]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汇流排、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是: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汇流排,包括汇流排主体部、转接部和连接部,所述汇流排主体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转接部依次连接,所述汇流排主体部用于与电芯极柱电连接,所述转接部的端部设置有电气件安装部;所述汇流排主体部设置有两个极柱检测孔和两个定位孔,所述极柱检测孔可用于检测输出极汇流排与电池模组端部的电芯的极柱的中心对齐度,所述定位孔用于对所述输出极汇流排进行定位,所述极柱检测孔包括第一极柱检测孔和第二极柱检测孔,所述定位孔包括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沿所述汇流排主体部至所述转接部方向,所述输出极汇流排呈对称结构,第一极柱检测孔和第二极柱检测孔相对于输出极汇流排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相对于输出极汇流排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极柱检测孔和所述第二极柱检测孔均为相同半径R的圆孔形状,所述第一极柱检测孔和所述第二极柱检测孔的中心距D≥电芯极柱半价+极柱检测孔半径R。
[0007]进一步地,所述电气件安装部设置有锁螺栓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锁螺栓孔为椭圆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极柱检测孔半径R为3.1
±
0.1mm,所述第二极柱检测孔的中心距D为12
±
0.2mm,所述电芯极柱半径为9.1
±
0.1mm。
[00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件和汇流排组件,所述电芯组件的电极与所述汇流排组件电连接,所述电芯组件包括两个以上沿模组长度方向堆叠设置的电芯,所述电芯组件包括位于模组两侧端部的电芯;所述汇流排组件包括两个前文所述的输出极汇流排,所述输出极汇流排主体部与所述电池模组端部的电芯的极柱电连接;第一输出极汇流排为所述电池模组的总正输出极,所述第二输出极为所述电池模组的总负输出极;所述第一输出极汇流排和所述第二输出极汇流排结构和形
状相同。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模组端板,所述第一输出极汇流排和所述第二输出极汇流排的转接部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模组端板上。
[00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各所述电池模组为如前文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连接排用于电连接各所述电池模组;所述电连接排与所述汇流排的转接部电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排上设置有锁螺栓孔,紧固螺栓分别穿过电连接排上的锁螺栓孔和所述电气件安装部的锁螺栓孔紧固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排为连接铜排。
[0015]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中的正负输出极汇流排设置有两个极柱检测孔和两个定位孔,所述极柱检测孔可用于检测输出极汇流排与电池模组端部的电芯的极柱的中心对齐度,所述定位孔用于对所述输出极汇流排进行定位,正负输出极汇流排关于中心轴A

B对称,使电池模组可以使用相同的正负极输出汇流排,减少了输出铝排的物料品种,减少了模具制造成本和制造周期,减少了运输、仓储、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正负极输出汇流排形状结构相同,在电池模组装配过程中,减少了物料品种,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装配不良率。
附图说明
[0017]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电池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电池模组的输出极汇流排的一种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3为输出极汇流排的一种俯视图和侧视图;
[0021]图4为电芯组件中电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电池包中两个电池模组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将详细参考本申请的实施例,在图中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实例。每个实例是为了解释本申请而提供,而非限制本申请。实际上,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申请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举例来说,说明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与另一实施例一起使用以产生再一实施例。因此,希望本申请涵盖此类修改和变化,所述修改和变化处于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的范围内。如本说明书中所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互换使用以区分一部件与另一部件而并非意图表示各个部件的位置或重要性。如说明书中所使用,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术语“一”,“一个”、“该”和“所述”旨在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元件。术语“包括”,“包括”和“具有”旨在是包括性的,并且意味着除列出的要素外可能还有其他要素。其中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24]请参阅图1至图5,图1为电池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池模组的输出极汇流排的一种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输出极汇流排的一种俯视图和侧视图;图4为电芯组件中电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电池包中两个电池模组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5]如图1

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汇流排1,包括汇流排主体部11、转接部13和连接部12,所述汇流排主体部11、所述连接部12和所述转接部13依次连接,所述汇流排主体部11用于与电芯31的极柱311电连接,所述转接部13的端部设置有电气件安装部14;所述汇流排主体部11设置有极柱检测孔16和定位孔15,所述极柱检测孔16可用于检测输出极汇流排1与电池模组端部的电芯31的极柱311的中心对齐度,所述定位孔15用于对所述输出极汇流排1进行定位,所述极柱检测孔16包括第一极柱检测孔161和第二极柱检测孔162,所述定位孔15包括第一定位孔151和第二定位孔152;沿所述汇流排主体部11至所述转接部13方向,所述输出极汇流排1呈对称结构,第一极柱检测孔161和第二极柱检测孔162相对于输出极汇流排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定位孔151和第二定位孔152相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输出极汇流排,包括汇流排主体部、转接部和连接部,所述汇流排主体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转接部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主体部用于与电芯极柱电连接,所述转接部的端部设置有电气件安装部;所述汇流排主体部设置有极柱检测孔和定位孔,所述极柱检测孔可用于检测输出极汇流排与电池模组端部的电芯的极柱的中心对齐度,所述定位孔用于对所述输出极汇流排进行定位,所述极柱检测孔包括第一极柱检测孔和第二极柱检测孔,所述定位孔包括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沿所述汇流排主体部至所述转接部方向,所述输出极汇流排呈对称结构,第一极柱检测孔和第二极柱检测孔相对于输出极汇流排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相对于输出极汇流排的中轴线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输出极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检测孔和所述第二极柱检测孔均为相同半径R的圆孔形状,所述第一极柱检测孔和所述第二极柱检测孔的中心距D≥电芯极柱半价+极柱检测孔半径R。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输出极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件安装部设置有锁螺栓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输出极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螺栓孔为椭圆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输出极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检测孔半径R为3.1
±
0.1mm,所述第二极柱检测孔的中心距D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杰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