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压固定结构、易组装单体电池及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412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压固定结构、易组装单体电池及电池组。下压固定结构包括结构连接单元;结构连接单元用于贴设单体电池的顶部壳体或底部壳体;结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下压连接条与至少一个紧固连接条,下压连接条与紧固连接条交叉设置,二者直接或间接连接;下压连接条与紧固连接条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并超出单体电池侧面壳体的轮廓;下压连接条和紧固连接条用于与相邻的下压固定结构的下压连接条及紧固连接条固接。下压固定结构与单体电池可组装为上述易组装单体电池,能够在箱内直接快速的完成所有的结构固封,提高了成组效率。提高了成组效率。提高了成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压固定结构、易组装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压固定结构、易组装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技术介绍

[0002]电池阵列内部的多单体电池成组为电池组,其成组便捷性和成组后结构的稳定性,是成组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单体电池的高度存在公差,故在成组过程中,目前通常采取保持电池组中所有电池的一端面处于同一平面,用平板刚性材料均衡施压所有电池的端部,锁附竖直方向位移,另一端面用弹性材料过渡到刚性材料挤压不在同一平面的各个电池端部,来容错电池高度公差;同时,通过对电池组侧向挤压并保持挤压力,来限位相邻电池间的水平方向位移。
[0003]由于车载或空载电源载使用场景中面临较强的振动环境,弹性材料的伸缩挤压力较弱,同时,由于电池组的跨度较大且电池组重量较重,欲通过侧向挤压力限位电池组内单体电池间的水平方向错位,以及通过由此产生的摩擦力限位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移,对挤压力的数值以及挤压力的保持度要求很高,急需找到改善方法。
[0004]目前技术,通常通过电池阵列排布后整体施加下压平板或下压长条的方式实现对电池组的整体固封,对下压平板和下压长条材质的刚度要求较高,特别是电池组跨度大的情况下,下压条中部区域,因电池阵列较重,在强震下电池阵列产生持续的较大的上跳压力,易发生弧形形变,影响下压效果;另外,强度和刚度均高要求的下压条,势必比重较大、总重较大,极大影响了电池箱的重量能量密度以及整体压紧的效果,急需找到解决方案;另外,电池阵列内部单体间的挤紧力保持,若仅靠依托箱体侧壁的抵接力,箱壁中部在振动环境下同样面临较大的受压形变的风险,急需找到电池组内部自锁紧的方法。
[0005]CTC技术已成为车载电源与底盘更高集成度的技术方向,车载电源与汽车底盘可靠便捷结构一体化是CTC技术的重要支撑,而电池阵列内部结构便捷可靠一体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业界的努力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下压固定结构、易组装单体电池及电池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0008]第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下压固定结构,包括结构连接单元;
[0009]结构连接单元用于贴设单体电池的顶部壳体或底部壳体;结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下压连接条与至少一个紧固连接条,下压连接条与紧固连接条交叉设置,二者直接或间接连接;下压连接条与紧固连接条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并超出单体电池侧面壳体的轮廓;下压连接条和紧固连接条用于与相邻的结构连接单元的下压连接条及紧固连接条固接。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下压连接条直立设置,用于与相邻的结构连接单元固接后
对下方的单体电池进行竖直方向上的限位;紧固连接条平铺设置,用于与相邻的结构连接单元固接后对下方的单体电池进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下压连接条的一端与其中部平齐,另一端向水平方向偏折;紧固连接条的一端与其中部平齐,另一端向竖直方向偏折。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结构连接单元至少平行设置有两条下压连接条,下压连接条均与紧固连接条呈垂直交叉连接。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结构连接单元至少平行设置有两条紧固连接条,紧固连接条均与下压连接条呈垂直交叉连接。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结构连接单元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下压连接条及两条平行设置的紧固连接条,下压连接条及紧固连接条呈立体井字形框架结构。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结构连接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连接条,固定连接条用于贴设于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固定连接条直立设置,且与紧固连接条相平行。
[0016]作为优选的,下压连接条、固定连接条及紧固连接条呈在宽度方向具有刚性、在厚度方向具有弹性的片状,三者包括绝缘材料。
[0017]第二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易组装单体电池,包括单体电池及下压固定结构;
[0018]单体电池包括顶盖及侧面壳体;
[0019]下压固定结构贴设于单体电池的顶盖;下压固定结构包括结构连接单元,结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竖直设置的下压连接条与至少一个平铺设置的紧固连接条,下压连接条与紧固连接条交叉设置,二者在交叉处连接;下压连接条与紧固连接条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并超出单体电池侧面壳体的轮廓,结构连接单元绝缘连接于顶盖的至少部分区域。
[002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结构连接单元与单体电池和/或带电的顶盖及侧面壳体的极柱间绝缘。
[002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结构连接单元与单体电池间设有结构胶。
[002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单体电池包括单体圆柱形电池或方形电池。
[0023]第三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组,包括阵列排列的若干单体电池,以及若干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下压固定结构,下压固定结构贴设于单体电池;
[0024]或者,包括阵列排列的若干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易组装单体电池。
[002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数个易组装单体电池纵向排列成直线的纵向电池列,多个等长的纵向电池列横向平行排列,纵向电池列间相邻易组装单体电池组成横向电池行,形成矩形的电池阵列;
[0026]或者,数个易组装单体电池同向排列成直线的横向电池行,多个等长的横向电池行纵向平行排列,横向电池行间相邻易组装单体电池组成纵向电池列,形成矩形的电池阵列;
[0027]在电池阵列中,相邻的易组装单体电池之间通过结构连接单元结构连接。
[002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电池阵列中,在同一纵向电池列中,相邻的易组装单体电池之间通过下压连接条连接,在同一横向电池行中,相邻的易组装单体电池之间通过紧固连接条相连;
[0029]或者,在同一纵向电池列中,相邻的易组装单体电池之间通过紧固连接条连接,在
同一横向电池行中,相邻的易组装单体电池之间通过下压连接条相连。
[003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结构连接单元由透明片状绝缘材料构成,相邻的易组装单体电池的结构连接单元间通过结构胶绝缘连接。
[003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电池阵列中,相邻的易组装单体电池间或电池阵列的端部设有绝缘件,绝缘件包括绝缘片、绝缘条或绝缘块。
[0032]第四方面,本技术还公开了另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阵列排列的若干单体电池及若干下压固定结构,下压固定结构贴设于单体电池;
[0033]下压固定结构包括结构连接单元,结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竖直设置的下压连接条与至少一个平铺设置的紧固连接条,下压连接条与紧固连接条交叉设置,二者在交叉处连接;下压连接条与紧固连接条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并超出单体电池侧面壳体的轮廓,结构连接单元绝缘连接于顶盖的至少部分区域;
[0034]单体电池包括顶盖及侧面壳体;单体电池纵向排列成直线的纵向电池列,多个相邻的纵向电池列错位排列,形成列间相邻的单体电池交错排列的电池阵列;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连接单元;所述结构连接单元用于贴设单体电池的顶部壳体或底部壳体;所述结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下压连接条与至少一个紧固连接条,所述下压连接条与所述紧固连接条交叉设置,二者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下压连接条与所述紧固连接条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并超出单体电池侧面壳体的轮廓;所述下压连接条和紧固连接条用于与相邻的所述结构连接单元的所述下压连接条及所述紧固连接条固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连接条直立设置,用于与相邻的所述结构连接单元固接后对下方的单体电池进行竖直方向上的限位;所述紧固连接条平铺设置,用于与相邻的所述结构连接单元固接后对下方的单体电池进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连接条的一端与其中部平齐,另一端向水平方向偏折;所述紧固连接条的一端与其中部平齐,另一端向竖直方向偏折。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连接单元至少平行设置有两条所述下压连接条,所述下压连接条均与所述紧固连接条呈垂直交叉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连接单元至少平行设置有两条所述紧固连接条,所述紧固连接条均与所述下压连接条呈垂直交叉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连接单元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所述下压连接条及两条平行设置的所述紧固连接条,所述下压连接条及所述紧固连接条呈立体井字形框架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连接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连接条,所述固定连接条用于贴设于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所述固定连接条直立设置,且与所述紧固连接条相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连接条、所述固定连接条及所述紧固连接条呈在宽度方向具有刚性、在厚度方向具有弹性的片状,三者包括绝缘材料。9.一种易组装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体电池及下压固定结构;所述单体电池包括顶盖及侧面壳体;所述下压固定结构贴设于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顶盖;所述下压固定结构包括结构连接单元,所述结构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竖直设置的下压连接条与至少一个平铺设置的紧固连接条,所述下压连接条与所述紧固连接条交叉设置,二者在交叉处连接;所述下压连接条与所述紧固连接条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并超出所述单体电池侧面壳体的轮廓,所述结构连接单元绝缘连接于所述顶盖的至少部分区域。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易组装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连接单元与所述单体电池的极柱和/或带电的所述顶盖及所述侧面壳体间绝缘。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易组装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连接单元与所述单体电池间设有结构胶。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钢浦辰亮刘玲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捷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