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海洋软体动物病毒感染的治疗和/或预防的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80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含至少一种在海洋软体动物中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病毒感染的非感染性病毒颗粒的组合物。颗粒的组合物。颗粒的组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海洋软体动物病毒感染的治疗和/或预防的组合物
[0001]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202年5月13日提交的欧洲专利申请20174523.9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软体动物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或治疗。

技术介绍

[0003]海洋软体动物生产对全球食物供应日益重要。今天,全球双壳类动物产量表现接近1500万吨。
[0004]现在,这些产量的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感染性疾病。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虹彩样(irido

like)病毒感染导致欧洲大西洋水域的牡蛎(oyster C.angula)几乎全部灭绝。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属于疱疹病毒科的病毒在欧洲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和墨西哥都与太平洋牡蛎(C.gigas)幼体(larvae)和幼仔(spat)的高死亡率有关。
[0005]这些示例突出了感染性疾病对海洋软体动物产量的不利影响。
[0006]确认这些感染性疾病是海洋软体动物产量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激发了人们对这些动物免疫的兴趣。
[0007]事实上,了解免疫机制和对感染的反应是获得抗病的养殖的双壳类动物的巨大优势。
[0008]先前的研究表明,双壳类动物具有独特和特异的抗病毒和抗菌反应(GREEN et al.,Veterinary research,47:72,2016)。
[0009]在病毒感染的情况下,牡蛎的抗病毒反应尤其由dsRNA识别触发。因此,poly(I:C)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抗病毒反应的诱导剂。
[0010]相比之下,受到细菌感染的双壳类动物表现出明显的反应,其涉及与包括细胞增殖、粘附、迁移和免疫反应(如大防御素)在内的广泛功能相关的基因。
[0011]作为这种差异的证据:
[0012]·
当牡蛎被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感染时,首先由灭活细菌刺激的牡蛎表现出更强的免疫反应(LI et al.,Dev.Comp.Immunol.,vol.71,p:59

69,2017),而这种灭活细菌的初次刺激不能有效地保护牡蛎免受病毒感染(GREEN&MONTAGNANI,Fish Shellfish Immunol.,vol.35,p:382

388,2013)。
[0013]·
poly(I:C)在牡蛎中诱导抗病毒反应,但它不能抵抗致病菌(LAFONT et al.,Sci.Rep.,vol.7,p:13143,2017)。

技术实现思路

[0014]专利技术人在与poly(I:C)牡蛎相关免疫反应的表征相关的实验中取得了令人惊讶的发现。
[0015]尽管dsDNA(LAFONT等人,上述,2017)或灭活细菌(即ds细菌DNA和蛋白质;GREEN&
MONTAGANI,上述,2013)未诱导任何抗病毒反应,但使用灭活病毒作为阴性引发对照(negative priming control),令人惊讶地获得了抗病毒反应,该抗病毒反应与poly(I:C)的反应相似。
[0016]尽管这种免疫的机制尚不清楚,但这一发现使得能够设想使用包含灭活病毒的组合物对海洋软体动物进行疫苗接种以抵抗病毒感染。
[0017]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至少一种在海洋软体动物中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病毒感染的非感染性病毒颗粒的组合物,优选所述病毒颗粒对病毒感染具有特异性。
[0018]在第三个目的中,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海洋软体动物中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病毒感染的方法,包括向所述海洋软体动物给予包含有效量的至少一种非感染性病毒颗粒的组合物的步骤。
[0019]优选地,所述病毒颗粒对病毒感染具有特异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总结了实验方案。
[0021]图2示出了不同牡蛎亚组随时间的存活率。
[0022]图3示出了不同牡蛎亚组随时间的病毒载量。
[0023]图4示出了不同幼仔亚组的存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本文所用,术语“海洋软体动物”是指双壳类动物或海洋腹足类动物。
[0025]如本文所用,术语“双壳类动物”可表示蛤蜊、牡蛎、鸟蛤、贻贝或扇贝。如本文所用,“双壳类动物”是指自然感染牡蛎疱疹病毒(ostreid herpes virus)的所有双壳类动物物种: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Crassotrea angulata、近江牡蛎(Crassostrea.ariakensis)、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悉尼石牡蛎(Saccostrea glomerata)、食用牡蛎(Ostrea edulis)、安加西牡蛎(Ostrea angasi)、菲律宾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um)、V.decussatus、Protothaca staminea、Donax trunculus、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capharca broughtonii、巨海扇蛤(Pecten maximus)、贻贝(Mytilus edulis)、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0026]优选地,所述海洋软体动物为双壳类动物,且最优选地,海洋软体动物是牡蛎。
[0027]牡蛎是牡蛎科(Ostreidae)的成员。该科包括可食用牡蛎,主要属于牡蛎属(Ostrea)、巨蛎属(Crassostrea)、扁牡蛎属(Ostreola)、太平洋牡蛎属(Magallana)、小蛎属(Saccostrea)和珍珠贝科(Pteriidae)(如珠母贝属(Pinctada))。
[0028]现在,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牡蛎属于巨蛎属,并且优选为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
[0029]如本文所用,术语“海洋腹足类动物”是指鲍鱼。
[0030]事实上,有几种鲍鱼(软体动物腹足类鲍(Haliotis)属)是鲍疱疹病毒(Haliotis herpesvirus,AbHV)的宿主,包括日本盘鲍(H.discus discus)和皱纹盘鲍(H.discus hannai)、杂色鲍(H.diversicolor Reeve)、儿孔鲍(H.diversicolor aquatilis)和九孔鲍
(H.diversicolor supertexta)。
[0031]如本文所用,术语“海洋软体动物”指的是成体、幼仔(或幼年个体(juvenile))或幼体,优选指成体或幼仔,最优选指幼仔。如果是牡蛎,幼体可以是6到40天,优选是20到40天;幼仔可以是40天到1年,优选4到12个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组合物,其包含至少一种在海洋软体动物中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病毒感染的非感染性病毒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海洋软体动物是双壳类动物或海洋腹足类动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海洋软体动物是选自包括蛤蜊、牡蛎、鸟蛤、贻贝和扇贝的组的双壳类动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双壳类动物是牡蛎。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病毒能够感染海洋软体动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Papoviridae、披膜病毒科、逆转录病毒科、呼肠孤病毒科、双核糖核酸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
申请(专利权)人:法国海洋开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