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车用把手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711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车用把手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顶出机构,顶出机构的第一传力杆设于上模,顶出机构的第二传力杆、压板、弹性件、顶出件设于下模;上模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上模接近下模,上模的冲板对成型腔里的料件压制成型,第一传力杆推动第二传力杆的前端,以使第二传力杆的后端通过压板作用于弹性件,弹性件发生压缩形变的同时通过压板带动顶出件远离成型腔,以免影响料件成型;上模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上模远离下模,带动冲板、第一传力杆分别远离成型腔和第二传力杆,弹性件发生伸展形变的同时通过压板推动第二传力杆、顶出件,以使顶出件将料件顶出成型腔。以此提高料件加工、订料效率和质量。订料效率和质量。订料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加工车用把手的模具


[0001]本申请涉及锻压式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加工车用把手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如今大力倡导交通绿色发展,电动车成为了热门代步工具,因此也带动了电动车周边料件的更新换代,例如电动车的把手部件。电动车的把手部件通常会使用成型模具来生产加工,随着用户对电动车的新需求,对应生产加工的成型模具也需要相应地作出新设计,如成型模具本身的材质强度和硬度、模具的顶料机构、模具的成型方式等方面的新设计要求。
[0003]传统的用于生产加工电动车把手的成型模具通常是生产出来后就直接投入生产使用,没有经过任何强度和硬度的处理,成型模具大多是采用冲压成型方式,然后成型模具的顶料机构设计较为简易,在顶料时往往还需要人工配合操作。
[0004]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的成型模具在加工料件时顶料机构自动化程度低而导致顶料效率较低,还容易导致成型模具的模芯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工车用把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有用于压制料件的冲板;下模,与所述上模呈相互远离或接近布置关系,所述下模具有用于成型料件并且与所述冲板相对布置的成型腔;顶出机构,具有第一传力杆、第二传力杆、压板、弹性件、顶出件,所述第一传力杆设于所述上模,所述第二传力杆、压板、弹性件、顶出件设于所述下模,第一传力杆与第二传力杆的前端相对布置,所述顶出件的前端延伸至所述成型腔,所述第二传力杆、顶出件的后端均与压板连接;所述上模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冲板压制成型腔里的料件,并且所述第一传力杆触动或推动第二传力杆的前端,以使第二传力杆的后端通过压板作用于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发生压缩形变的同时通过压板带动顶出件远离成型腔;所述上模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带动所述冲板、第一传力杆分别远离成型腔和第二传力杆,所述弹性件发生伸展形变的同时通过压板推动第二传力杆、顶出件,以使顶出件将料件顶出成型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车用把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设有模板一,所述冲板设于所述模板一的下方,所述第一传力杆竖直设于所述模板一的下方并且沿冲板周向围绕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工车用把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力杆设有四根且沿所述冲板轴向围绕布置;所述第二传力杆设有四根且沿所述下模的模芯周向围绕布置,四根第一传力杆与四根第二传力杆一一相对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加工车用把手的模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孟洪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伟宜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