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以太网转接板以及多路车载以太网设备通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668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以太网转接板以及多路车载以太网设备通讯系统,其通过低成本高性能硬件方案实现兼容百兆车载以太网与千兆车载以太网的网络接口转接,以方便与车载以太网进行通讯,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化模块通过千兆车载以太网接口连接车载以太网设备,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化模块能够将车载以太网信号从车载以太网接口转换到RGMII接口进行传输;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与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化模块相连接,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转化模块能够将车载以太网信号从RGMII接口转换到RJ45接口进行传输,用于传输车载以太网网络信号;MCU模块用于切换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对于千兆车载以太网信号和百兆车载以太网信号的支持。车载以太网信号和百兆车载以太网信号的支持。车载以太网信号和百兆车载以太网信号的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以太网转接板以及多路车载以太网设备通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以太网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以太网转接板以及多路车载以太网设备通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一系列的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喷涌而出。为满足这些需求,就对传统的电子电器架构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子部件参与信息交互,导致对网络传输速率,稳定性,负载率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挑战。此外,随着人们对汽车多媒体以及影音系统的需求越来越高,当前虽已有各式各样的音视频系统,可随着汽车电动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手机控制车辆以及彼此交互的场景不断扩大,可以想象未来联网需求只会不断拓展,无论是车内还是车外的联网需求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了更多网络带宽的重要性。
[0003]为此,车载以太网应运而生。首先以太网的首要优势之一在于支持多种网络介质,因此可以在汽车领域进行使用;同时由于物理介质与协议无关,因此可以在汽车领域可以做相应的调整与拓展,形成一整套车载以太网协议,该协议将会在未来不断发展并长期使用。
[0004]因车载以太网(以下简称T1)与传统以太网的本质区别,在车载以太网研发时时常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间接影响项目开发节点:
[0005]1、车载以太网转接板可以支持1000Base

T1(以下称千兆T1)的市面上很难买到,且价格非常昂贵难以大量采购用于车载以太网开发;
[0006]2、市面上买到的车载以太网转接板因硬件方案层次不齐,稳定性很差,实际测试中常常无法区别问题出自待测产品还是转接板,这给车载产品的以太网部分研发带来很大的不便;
[0007]3、市面上几乎没有车载以太网转接板可同时兼容百兆T1与千兆T1;
[0008]4、此外在车载以太网研发时,嵌入式工程师同时会用到USB

TTL的终端调试设备,这使得实际调试过程中物理连接比较杂乱,且市面上买到的USB

TTL终端大多只支持3.3V信号电平无法用于1.8V,误使用可能会烧毁的终端调试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以太网转接板以及多路车载以太网设备通讯系统,其通过低成本高性能硬件方案实现兼容百兆车载以太网与千兆车载以太网的网络接口转接,以方便与车载以太网进行通讯。
[0010]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车载以太网转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
[0011]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化模块通过千兆车载以太网接口连接车载以太网设备,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化模块能够将车载以太网信号从车载以太网接口转换到RGMII接口进行传输;
[0012]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化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转化模块能够将车载以太网信号从RGMII接口转换到RJ45接口进行传输,用于传输车载以太网网络信号;
[0013]MCU模块,所述MCU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和所述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相连接,用于切换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对于千兆车载以太网信号和百兆车载以太网信号的支持。
[0014]进一步的,所述MCU模块连接有第一拨码开关,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拨码开关切换千兆车载以太网/百兆车载以太网的配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连接有第二拨码开关,所述第二拨码开关用于切换车载以太网的Master/Slave工作模式。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USB

TTL模块,所述USB

TTL模块通过USB接口为所述转接板进行供电,所述USB

TTL模块能够通过TTL接口连接车载以太网设备的调试端口,所述USB

TTL模块通过USB接口连接PC机,用于传递调试信号。
[0017]进一步的,所述USB

TTL模块包括接口芯片U2,接口芯片U2的型号为CP2102,所述USB

TTL模块通过USB接口提供5V电压,所述USB

TTL模块通过电压转换芯片转化得到1.8V/3.3V电压。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和所述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分别采用PHY芯片。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包括T1

PHY芯片,所述T1

PHY芯片的型号为RTL9010。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包括TX

PHY芯片,所述TX

PHY芯片的型号为DP83867。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通过1000Base

T1连接器连接车载以太网设备。
[0022]一种多路车载以太网设备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多个上述的车载以太网转接板连接多路车载以太网设备,多路所述车载以太网转接板分别连接到交换机,所述交换机与PC主机相连接。
[0023]本技术的车载以太网转接板,通过低成本高性能硬件方案实现兼容百兆车载以太网与千兆车载以太网的网络接口转接,以方便与车载以太网进行通讯,可通过开关简单地切换,将百兆车载以太网/千兆车载以太网的车载以太网接口转换为标准的RJ45接口直接用于PC端调试;并且,本技术的车载以太网转接板,可通过普通的交换机与多个本转接板组合可实现单PC机与多路车载以太网设备通讯,构建多路车载以太网设备通讯系统,此外,本技术的车载以太网转接板通过USB接口供电的同时具备兼容1.8V与3.3V的USB

TTL调试终端,简化物理连接的同时也提高了调试设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车载以太网转接板的模块框图;
[0025]图2为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载以太网转接板的硬件框图;
[0026]图3为实施例中的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7]图4为实施例中的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8]图5为实施例中的RJ45接口的电路原理图;
[0029]图6为实施例中的MUC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30]图7为实施例中的USB

TTL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31]图8为实施例中的第一拨码开关的电路原理图;
[0032]图9为实施例中的第二拨码开关的电路原理图;
[0033]图10为实施例中的TTL连接器J11的电路原理图;
[0034]图11为实施例中的电压转换芯片U3的电路原理图;
[0035]图12为实施例中的电压转换芯片U4的电路原理图;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以太网转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化模块通过千兆车载以太网接口连接车载以太网设备,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化模块能够将车载以太网信号从车载以太网接口转换到RGMII接口进行传输;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化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转化模块能够将车载以太网信号从RGMII接口转换到RJ45接口进行传输,用于传输车载以太网网络信号;MCU模块,所述MCU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和所述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相连接,用于切换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对于千兆车载以太网信号和百兆车载以太网信号的支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以太网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MCU模块连接有第一拨码开关,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拨码开关切换千兆车载以太网/百兆车载以太网的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以太网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转换模块连接有第二拨码开关,所述第二拨码开关用于切换车载以太网的Master/Slave工作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以太网转接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SB

TTL模块,所述USB

TTL模块通过USB接口为所述转接板进行供电,所述USB

TTL模块能够通过TTL接口连接车载以太网设备的调试端口,所述USB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玮吉明明李贺马新宝马玉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茵沃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