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钢板止水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56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钢板止水带,包括钢板止水带本体,所述钢板止水带本体的左侧开设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梯形板,所述梯形槽的内部开设有联动槽,所述联动槽内腔后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插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板止水带技术领域。该新型钢板止水带,通过将两个钢板止水带本体并排放置,然后通过插口内将梯形板向左拉出,然后将左侧钢板止水带本体上的空心滑杆右侧钢板止水带本体上梯形板的内部,并通过第一插杆对插入联动槽内部的空心滑杆进行限位固定,此时右侧钢板止水带本体内部的梯形板与左侧钢板止水带本体相固定。体内部的梯形板与左侧钢板止水带本体相固定。体内部的梯形板与左侧钢板止水带本体相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钢板止水带


[0001]本技术涉及钢板止水带
,具体为一种新型钢板止水带。

技术介绍

[0002]在箱型基础或地下室,底板和外墙板,顶板的混凝土是分开浇捣的,下次再浇捣墙板混凝土时,就有一条施工冷缝,当这条缝的位置在地下水位线以下时,就容易产生渗水,这样就需要对这条缝进行技术处理,处理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较通行的方法是设置钢板止水带。
[0003]现有的钢板止水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冷缝的长度对多个钢板止水带之间进行对接,在对两个钢板止水带进行对接时,会采用焊接的方法进行对接,在焊接时需要施工人员手动对两个钢板止水带之间进行对接,但是现有的钢板止水带的端部不具备相互限位的功能,从而导致人工不易手动对两个止水带对齐,进而降低了施工的效率,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钢板止水带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钢板止水带,解决了现有的两个钢板止水带端部进行焊接时人工不易手动对齐,从而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钢板止水带,包括钢板止水带本体,所述钢板止水带本体的左侧开设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梯形板,所述梯形槽的内部开设有联动槽,所述联动槽内腔后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一插杆的前端贯穿梯形板并延伸至梯形板的外部,所述钢板止水带本体右侧的前部与后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空心滑杆,所述空心滑杆的右端延伸至钢板止水带本体的外部,所述空心滑杆的表面且位于钢板止水带本体的外部开设有与第一插杆相配合使用的限位孔。
[0006]优选的,所述空心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滑槽内腔前部与后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条相配合使用的限位槽。
[0007]优选的,所述梯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强磁块,所述梯形槽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一强磁块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强磁块。
[0008]优选的,所述空心滑杆内腔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拨片。
[0009]优选的,所述梯形板的表面开设有与第一插杆相配合使用的活动口。
[0010]优选的,所述联动槽内腔左侧的前部与后部均开设有与空心滑杆相配合使用的插口。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钢板止水带。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新型钢板止水带,通过将两个钢板止水带本体并排放置,然后通过插口内将梯形板向左拉出,然后将左侧钢板止水带本体上的空心滑杆右侧钢板止水带本体上梯形板
的内部,并通过第一插杆对插入联动槽内部的空心滑杆进行限位固定,此时右侧钢板止水带本体内部的梯形板与左侧钢板止水带本体相固定,然后将对接后左侧的钢板止水带本体向右推动,使其右侧的梯形板插入右侧钢板止水带本体开设的梯形槽的内部,有与梯形槽的开槽为左宽右窄,从而达到便于快速对接两个钢板止水带本体的效果,并且在对接后梯形板可通过顶部的第一强磁块与梯形槽内腔顶部的第二强磁块相吸,从而达到增加对接后两个钢板止水带本体之间稳定性的效果,有效增加了施工的效率。
[0014](2)该新型钢板止水带,通过设置插口与拨片,使施工人员可将手指插入右侧钢板止水带本体内部梯形板左侧开设的两个插口内将梯形板向左拉出,并可通过将两个手指插入左侧钢板止水带本体上空心滑杆的内部,并使手指掐住拨片将拨片进行转动,在将拨片转动九十度后拨片带动空心滑杆与限位条转动,此时可将空心滑杆向右侧拉出,达到便于对梯形板与空心滑杆进行取出,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强磁块、第二强磁块与限位条,达到便于对梯形板与空心滑杆进行收纳限位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钢板止水带本体和梯形板结构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滑槽和梯形板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钢板止水带本体、梯形槽和梯形板结构的侧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空心滑杆和拨片结构的侧视图。
[0020]图中:1、钢板止水带本体;2、梯形槽;3、梯形板;4、联动槽;5、第一插槽;6、第一插杆;7、滑槽;8、空心滑杆;9、限位孔;10、限位条;11、限位槽;12、插口;13、第一强磁块;14、第二强磁块;15、活动口;16、拨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钢板止水带,包括钢板止水带本体1,钢板止水带本体1的左侧开设有梯形槽2,梯形槽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梯形板3,梯形槽2的内部开设有联动槽4,联动槽4内腔后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一插槽5,第一插槽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插杆6,第一插杆6的前端贯穿梯形板3并延伸至梯形板3的外部,梯形板3的表面开设有与第一插杆6相配合使用的活动口15,钢板止水带本体1右侧的前部与后部均开设有滑槽7,滑槽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空心滑杆8,空心滑杆8的右端延伸至钢板止水带本体1的外部,空心滑杆8的表面且位于钢板止水带本体1的外部开设有与第一插杆6相配合使用的限位孔9,联动槽4内腔左侧的前部与后部均开设有与空心滑杆8相配合使用的插口12。
[0023]进一步的,为了达到便于对空心滑杆8进行手动转动的效果,空心滑杆8内腔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拨片16。
[0024]进一步的,为了达到在将空心滑杆8拉出后,可便于对空心滑杆8进行限位的效果,
空心滑杆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条10,限位条10的表面为橡胶材质,且与限位槽11之间过盈配合,滑槽7内腔前部与后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条10相配合使用的限位槽11。
[0025]进一步的,为了达到增加梯形板3插入梯形槽2内后稳定性的效果,梯形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强磁块13,梯形槽2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一强磁块13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强磁块14。
[0026]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7]使用时,将两个钢板止水带本体1并排放置,然后施工人员可将手指插入右侧钢板止水带本体1内部梯形板3左侧开设的两个插口12内将梯形板3向左拉出,在将梯形板3拉出后施工人员可通过将两个手指插入左侧钢板止水带本体1上空心滑杆8的内部,并使手指掐住拨片16将拨片16进行转动,在将拨片16转动九十度后拨片16带动空心滑杆8与限位条10转动,此时可将空心滑杆8向右侧拉出,在将空心滑杆8拉出至最右侧后通过将空心滑杆8转动九十度,使空心滑杆8通过限位条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钢板止水带,包括钢板止水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止水带本体(1)的左侧开设有梯形槽(2),所述梯形槽(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梯形板(3),所述梯形槽(2)的内部开设有联动槽(4),所述联动槽(4)内腔后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一插槽(5),所述第一插槽(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插杆(6),所述第一插杆(6)的前端贯穿梯形板(3)并延伸至梯形板(3)的外部,所述钢板止水带本体(1)右侧的前部与后部均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空心滑杆(8),所述空心滑杆(8)的右端延伸至钢板止水带本体(1)的外部,所述空心滑杆(8)的表面且位于钢板止水带本体(1)的外部开设有与第一插杆(6)相配合使用的限位孔(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钢板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滑杆(8)的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伟张愉张成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禹力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