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包括止水带本体、包裹在所述止水带本体外侧的丁基橡胶自粘层、以及包裹在所述丁基橡胶自粘层外侧的隔离层;止水带本体包括板式基带,设置在板式基带中部的伸缩管、设置在板式基带上的若干条防水线和阻水端条,防水线的端面呈T型;其中,若干条防水线在板式基带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且沿伸缩管的轴线对称分布,阻水端条纵向延伸设置在板式基带的两端。通过设置端面呈T型的防水线与丁基橡胶自粘层,增加了橡胶止水带的抗拔力和密封作用,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由于出现橡胶止水带与混凝土脱离,而造成的防水失败的情况;且避免了橡胶材质与空气直接接触,延缓了橡胶材质的老化,提高了橡胶止水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中,需要设置伸缩缝来满足混凝土在施工阶段会产生收缩变形以及在使用阶段会产生伸缩和沉降变形。而为了防止水对建筑物某些部位的渗透而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在伸缩缝处通常设置橡胶止水带。相关技术中,橡胶止水带包括板式基带,设置在板式基带中部的伸缩管、设置在板式基带上的若干条防水线和阻水端条。其中,上述若干条防水线在所述板式基带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且沿伸缩管的轴线对称分布,每条防水线的端面为梯形,阻水端条设置在板式基带的两端。由于阻水板的端面均为梯形,阻水板与混凝土之间的抗拔力较小,将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橡胶止水带与混凝土脱离,从而造成防水失败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高抗拔力和强密封作用的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所述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包括:止水带本体、包裹在所述止水带本体外侧的丁基橡胶自粘层、以及包裹在所述丁基橡胶自粘层外侧的隔离层;所述止水带本体包括板式基带,设置在所述板式基带中部的伸缩管、设置在所述板式基带上的若干条防水线和阻水端条,所述防水线的端面呈T型;其中,若干条所述防水线在所述板式基带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且沿所述伸缩管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阻水端条纵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板式基带的两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T型为正T型或倾斜T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水端条的形状呈燕尾形或锚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水端条的高度为28~30毫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板式基带的同一侧设置的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防水线之间的距离为30~40毫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层包括PE(Polyethyleneofraisedtemperatureresistance,聚乙烯)膜及硅油膜层,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为0.03~0.04毫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丁基橡胶自粘层的材质为热熔丁基胶,所述丁基橡胶自粘层的厚度均为1~2毫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板式基带的厚度为6~7毫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水带本体和所述丁基橡胶自粘层一体化挤压成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通过设置端面呈T型的防水线,增加了橡胶止水带中防水线与混凝土之间的抗拔力;而且,在止水带本体的外侧包裹设置有丁基橡胶自粘层,保证了丁基橡胶自粘层能够跟随凝固后的混凝土的凹凸起伏与混凝土紧密粘接在一起。通过防水线与丁基橡胶自粘层的共同作用,增加了橡胶止水带的抗拔力和密封作用,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由于出现橡胶止水带与混凝土脱离,而造成的防水失败的情况。且,由于在止水带本体的外侧包裹有丁基橡胶自粘层和隔离层,避免了橡胶材质与空气直接接触,延缓了橡胶材质的老化,提高了橡胶止水带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止水带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止水带本体的左视图。其中,附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1-止水带本体,2-丁基橡胶自粘层,3-隔离层,101-板式基带,102-伸缩管,103-防水线,104-阻水端条,103-1-第一部分防水线,103-2-第二部分防水线。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在建筑工程中为了防止水对建筑物某些部位的渗透而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在变形缝处通常设置橡胶止水带。而由于橡胶的膨胀系数是混凝土的10倍以上,当温度身高时,橡胶止水带的膨胀量大于浇筑形成的伸缩缝的膨胀量,止水带可以止水;但是当温度降低时,橡胶止水带收缩量大于浇筑形成的伸缩缝量,且防水线的端面均为梯形,因此与混凝土之间的抗拔力较小,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橡胶止水带与混凝土脱离,从而造成防水失败的情况。考虑到上述情况,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如图1和图2所示,该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包括:止水带本体1、包裹在止水带本体1外侧的丁基橡胶自粘层2、以及包裹在丁基橡胶自粘层2外侧的隔离层3。其中,止水带本体1包括板式基带101,设置在板式基带101中部的伸缩管102、设置在板式基带101上的若干条防水线103和阻水端条104,止水带的端面呈T型,该T型为正T型或倾斜T型。上述若干条防水线103在板式基带101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且沿伸缩管102的轴线对称分布,阻水端条104纵向延伸设置在板式基带101的两端。关于伸缩管102的结构,如图3所示,伸缩管102的上下表面呈平板型,从而在该上下表面包裹上丁基橡胶自粘层2后,能够提高安装的便捷性,也可以增强该橡胶止水带的抗拔性。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止水带包括第一部分防水线103-1和第二部分防水线103-2,第一部分防水线103-1沿纵向延伸,且与板式基带101平行,该第一部分的端面即可以为梯形,也可以为矩形,或者其他满足要求的任意形状;第二部分防水线103-2的两端分别与板式基带101和第一部分防水线103-1连接,第一部分防水线103-1和第二部分防水线103-2形成的端面呈T型。本技术实施例对阻水端条104的形状和高度不作具体限定,该阻水端条104的形状可以为图4所示的燕尾形,也可以为图5所示的锚形,当阻水端条104的形状为锚形时,形成的凹面能够与混凝土结合面形成密封止水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水,该阻水端条104的高度为28~30毫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层3,既能够粘贴于丁基橡胶自粘层2的表面,也能够从丁基橡胶自粘层2的表面上揭开下来。当不需要使用该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时,可保持将隔离层3粘贴于丁基橡胶自粘层2的表面的状态,从而能够将该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卷曲起来进行保存;当使用该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时,施工人员可以将隔离层3从丁基橡胶自粘层2的表面上揭开下来,进而完成将丁基橡胶自粘层2与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粘合的过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包括:止水带本体(1)、包裹在所述止水带本体(1)外侧的丁基橡胶自粘层(2)、以及包裹在所述丁基橡胶自粘层(2)外侧的隔离层(3);/n所述止水带本体(1)包括板式基带(101),设置在所述板式基带(101)中部的伸缩管(102)、设置在所述板式基带(101)上的若干条防水线(103)和阻水端条(104),所述防水线(103)的端面呈T型;/n其中,若干条所述防水线(103)在所述板式基带(101)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且沿所述伸缩管(102)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阻水端条(104)纵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板式基带(101)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包括:止水带本体(1)、包裹在所述止水带本体(1)外侧的丁基橡胶自粘层(2)、以及包裹在所述丁基橡胶自粘层(2)外侧的隔离层(3);
所述止水带本体(1)包括板式基带(101),设置在所述板式基带(101)中部的伸缩管(102)、设置在所述板式基带(101)上的若干条防水线(103)和阻水端条(104),所述防水线(103)的端面呈T型;
其中,若干条所述防水线(103)在所述板式基带(101)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且沿所述伸缩管(102)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阻水端条(104)纵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板式基带(101)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为正T型或倾斜T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拔型自粘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端条(104)的形状呈燕尾形或锚形。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伟,张愉,孙太卯,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禹力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