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隧道溶洞溶腔内初期支护施工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403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隧道溶洞溶腔内初期支护施工的结构,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二次衬砌、防水层、第一层初期支护、第二层初期支护、钢丝网、土工布和钢筋网格骨架;第一层初期支护与第二层初期支护内部均设置有钢拱架;钢丝网设置于第二层初期支护的钢拱架外侧;钢筋网格骨架与第二层初期支护内的钢拱架焊接连接;土工布和钢丝网依次固定连接于钢筋网格骨架上;钢筋网格骨架的外侧设置有护拱;护拱的上部设有溶腔,溶腔的底部设置有溶洞填充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便捷的优点,也可以保证钢拱架保护层厚度均匀密实,减少了喷射混凝土的损耗和溶洞溶腔处初期支护模板安装拆除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隧道溶洞溶腔内初期支护施工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工程施工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隧道溶洞溶腔内初期支护施工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仍将新建大量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道路等,不可避免会建设大量隧道工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地形地貌千差万别,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常遇到溶洞,溶洞处治需要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强处理。溶洞溶腔段施工初期支护时,传统施工方法通常是安装初期支护钢拱架后,在钢拱架外侧安装模板或直接挂土工布、防水板作为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附着面,然后挂钢筋网片施工喷射混凝土。传统施工方法存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损耗过大,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均匀,安装模板时间长、成本高,土工布、防水板易变形、破损等问题。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但能够保证喷射混凝土均匀密实、厚度一致,且无需安装初期支护外模板,降低制作成本的应用于隧道溶洞溶腔内初期支护施工的结构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隧道溶洞溶腔内初期支护施工的结构。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本技术在溶洞溶腔段初期支护施工时,关键技术在于采用钢筋加工网格作为骨架制备钢筋网格骨架,焊接在初期支护外层的钢拱架外侧作为主肋,然后在钢筋网格骨架内侧与初期支护外层的钢拱架外侧之间固定土工布及钢丝网,为喷射混凝土提供附着面,这样可以保证初期支护施工时,喷射混凝土喷射均匀密实,厚度一致,同时不需要安装初期支护外模板。该结构施工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快捷,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应用于隧道溶洞溶腔内初期支护施工的结构,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二次衬砌、防水层、第一层初期支护、第二层初期支护、钢丝网、土工布和钢筋网格骨架;所述第一层初期支护与所述第二层初期支护内部均设置有钢拱架;所述钢丝网设置于所述第二层初期支护的所述钢拱架外侧;所述钢筋网格骨架与所述第二层初期支护内的所述钢拱架焊接连接;所述土工布和所述钢丝网依次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筋网格骨架上;所述钢筋网格骨架的外侧设置有护拱;所述护拱的上部设有溶腔,所述溶腔的底部设置有溶洞填充物。
[0007]优选地,所述钢丝网和所述土工布均与钢筋网格骨架相互绑扎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护拱包裹所述钢筋网格骨架设置。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层初期支护与所述第一层初期支护中的所述钢拱架均通过混凝土包裹设置。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层初期支护与所述防水层之间预留变形量;在第一层初期支护
与第二层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施工防水层及后续工序。
[0011]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2]本技术不仅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便捷的优点,还可以提高溶洞溶腔处初期支护厚度控制质量,从而保证了钢拱架保护层厚度均匀密实,完美避免了传统工艺施工的缺陷,减少了喷射混凝土的损耗,减少了溶洞溶腔处初期支护模板安装拆除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钢筋网格骨架;2、土工布;3、钢丝网;4、第二层初期支护;5、第一层初期支护;6、防水层;7、二次衬砌;8、溶洞填充物;9、护拱;10、溶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实施例1
[0017]一种应用于隧道溶洞溶腔内初期支护施工的结构,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二次衬砌7、防水层6、第一层初期支护5、第二层初期支护4、钢丝网3、土工布2和钢筋网格骨架1;第一层初期支护5与第二层初期支护4内部均设置有钢拱架;钢丝网3设置于第二层初期支护4的钢拱架外侧;钢筋网格骨架1与第二层初期支护4内的钢拱架焊接连接;土工布2和钢丝网3依次固定连接于钢筋网格骨架1上,且钢丝网3和土工布2均与钢筋网格骨架1相互绑扎固定连接;钢筋网格骨架1的外侧设置有护拱9;护拱9的上部为溶腔10,溶腔10的底部设置有溶洞填充物8。
[0018]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或可选方式,护拱9包裹钢筋网格骨架1设置。
[0019]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或可选方式,第二层初期支护4与第一层初期支护5中的钢拱架均通过混凝土包裹设置。
[0020]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或可选方式,第一层初期支护5与防水层6之间预留变形量。
[0021]实施例2
[0022]本技术该应用于隧道溶洞溶腔内初期支护施工的结构,在使用时,挖除溶洞段多余土石方或局部岩体,待修整清理后,先安装第二层初期支护4中的钢拱架并固定,然后采用钢筋加工网格制备钢筋网格骨架1,钢筋网格骨架1焊接于第二层初期支护4中的钢拱架外侧作为主肋,焊接时控制第二层初期支护4中的钢拱架外保护层厚度,然后在钢筋网格骨架1内侧与第二层初期支护4外侧之间固定设置土工布2及钢丝网3,钢丝网3与土工布2固定于钢筋网格骨架1上,然后挂网按照设计厚度分段分层施工第二层初期支护4喷射混凝土,在第二层初期支护4内侧安装第一层初期支护5中的钢拱架,然后挂网按照设计厚度分段分层施工第一层初期支护5喷射混凝土,待第二层初期支护4与第一层初期支护5养护完成,随即浇筑护拱9,钢筋网格骨架1完全被护拱9包裹,护拱9上部为溶腔10,当第二层初期
支护4与第一层初期支护5沉降变形稳定后,在第一层初期支护5内侧施工防水层6,在防水层6内侧采用隧道模板台车施工二次衬砌7,溶洞处治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少扰动溶洞填充物8。
[0023]溶洞溶腔段施工初期支护时,传统施工方法通常是安装初期支护钢拱架后,在钢拱架外侧安装模板或直接挂土工布、防水板作为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附着面,然后挂钢筋网片施工喷射混凝土。传统施工方法存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损耗过大,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均匀,安装模板时间长、成本高,土工布、防水板易变形、破损等问题。相比传统方法,本技术效率高,效果好。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不仅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便捷的优点,还可以提高溶洞溶腔处初期支护厚度控制质量,保证钢拱架保护层厚度,避免传统工艺施工缺陷,减少喷射混凝土损耗,减少了溶洞溶腔处初期支护模板安装拆除工序,降低施工成本。同时本技术可以广泛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25]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隧道溶洞溶腔内初期支护施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二次衬砌(7)、防水层(6)、第一层初期支护(5)、第二层初期支护(4)、钢丝网(3)、土工布(2)和钢筋网格骨架(1);所述第一层初期支护(5)与所述第二层初期支护(4)内部均设置有钢拱架;所述钢丝网(3)设置于所述第二层初期支护(4)的所述钢拱架外侧;所述钢筋网格骨架(1)与所述第二层初期支护(4)内的所述钢拱架焊接连接;所述土工布(2)和所述钢丝网(3)依次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筋网格骨架(1)上;所述钢筋网格骨架(1)的外侧设置有护拱(9);所述护拱(9)的上部为溶腔(10),所述溶腔(10)的底部设置有溶洞填充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飞喻坤黎洪安刘晓龙刘函廷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贵州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