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铜基催化剂、制备及其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50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请求保护一种纳米铜基催化剂、制备及其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具体涉及一种氧化硅负载的纳米铜基催化剂及其在乙炔半加氢反应中的应用,该催化体系以二氧化硅为载体、纳米尺度的金属铜为活性组分,其质量含量为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铜基催化剂、制备及其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铜基催化剂,具体为用于催化乙炔半加氢反应的纳米铜基催化剂。

技术介绍

[0002]乙烯是工业上重要的基础原料,通过石油热裂解制得,而在热裂解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乙炔(0.1~1%)。乙炔不仅影响乙烯聚合物的性质,而且其聚合形成的绿油导致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不可逆失活。为满足工业上乙烯聚合反应的要求,必须脱除乙炔,使其含量降低到1ppm以下。研究表明,贵金属钯相较于其他金属在该反应中表现出了最优异的活性和选择性。目前,工业上主要通过活性组分结构调变、组分比例调变、载体负载等结构因素提高Pd基催化剂上乙烯选择性,但总体上Pd基催化剂仍存在选择性低、易生成绿油、成本高等问题,故寻求一种高催化性能且价格低廉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炔加氢生成乙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0003]针对贵金属Pd基催化剂面临的缺点,研究者们对非贵金属催化剂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Rodr
í
guez等就已发现NiZn合金具有良好的乙炔选择加氢性能[Journal of Catalysis,1997,171,268

278]。进一步,Studt等人以甲基吸附热为基础,分析了70多种金属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的乙炔选择加氢反应性能,认为Co

Ga、Fe

Zn和Ni

Zn非贵金属选择加氢催化剂具有应用前景,其中Ni

Zn合金综合性能最佳[Science,2008,320,1320

1322]。采用类工业乙烯原料气(乙炔体积分数0.5%),Armbr
ü
ster等人则发现单晶金属间化合物Al
13
Fe4中的Fe活性位完全被Al隔离,并且Al与Fe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改变了Fe的电子结构,从而使乙炔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于很长时间内稳定在81%~84%[Nature Materials,2012,11,690

693]。除了上述非贵金属催化剂外,一些氮化物、磷化物、水滑石催化剂及Cu基和Fe基催化剂等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表现出较好的炔烃选择加氢性能。然而,由于分子氢具有较高的解离能,当前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均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150℃)才能实现乙炔的完全转化。
[0004]业内需要改善非贵金属多相催化剂低温催化乙炔半加氢活性低下的现状,并提供一种可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催化富乙烯气氛中痕量乙炔半加氢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铜基催化剂,该催化剂的载体为二氧化硅,金属态的铜颗粒负载在载体上,铜的质量担载量为基于催化剂总重量计算为5

50wt%,其特征在于,铜颗粒表面被超薄SiO2覆盖。所述铜颗粒为纳米尺寸颗粒,铜颗粒尺寸为1

50nm,更优选为3

5nm,超薄SiO2层厚度为0.1

3nm之间,优选为0.1

1nm。
[0006]本专利技术中SiO2覆盖层非常薄,从球差电镜测量结果显示,该覆盖层在铜颗粒表面形成絮状覆盖物,该超薄层厚度为0.1

3nm之间,优选为0.1

1nm。超薄SiO2包覆层的形成可以有效增加金属

载体之间的界面面积,从而强化载体对金属表面结构的调控。此外,超薄
SiO2包覆层的多孔性可有效保证反应分子到金属表面位点的传质。
[0007]所述覆盖包括全覆盖和部分覆盖,所谓覆盖是指SiO2层与铜颗粒表面直接接触,中间没有第三物质。在本申请中,包覆与覆盖含义一致。
[0008]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高温处理强化Cu与SiO2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催化剂界面处的晶格不匹配使邻近Cu原子具有极大的拉应力。Cu的这种拉应力会显著增强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密度,同时使d带电子局域化,使得该铜催化剂表现出与铂族金属相当的活化氢气能力。更重要的是,Cu的d带收缩可有效调控反应分子的吸附活化并提高目的产物选择性。因此,通过高温强化并构筑超薄SiO2覆盖的Cu纳米催化剂,可作为一种有效的低温乙炔半加氢催化剂,即使在较高的氢气分压及烯/炔比下,仍能有效避免乙烯的过度加氢,而这是现行Pd基催化体系面临的重要瓶颈。更重要的是,鉴于Cu对CO的弱吸附特性,其具有直接应用工业粗氢气进行加氢反应的潜力,可有效规避传统铂族金属催化剂棘手的CO毒化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氧化硅负载纳米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0]S1、配置含铜前驱体溶液,将铜盐、前驱酸与水混合,形成前驱体溶液;
[0011]S2、将前驱体溶液与Na2SiO3水溶液搅拌混合,分离固体产物,清洗;
[0012]S3、干燥并煅烧,得到煅烧产物;
[0013]S4、还原煅烧后的产品,所述还原在氢气条件下进行。
[0014]S1步骤中,所述铜盐为任意水可溶性铜盐或络合物,优选为硝酸盐、硫酸盐、卤代盐、有机酸盐或铜络合物,更优选为硝酸铜、氯化铜、硫酸铜、乙酸铜、铜氨络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前驱酸的目的是中和Na2SiO3形成H2SiO3沉淀,且调节Cu的最终质量负载量,因此,任何比H2SiO3强的无机酸和有机酸都可以使用。包括硼酸、盐酸、磷酸、硫酸、硝酸、甲酸、乙酸、乙酸酐、丁酸、乙二酸、柠檬酸、丁二酸,己二酸等。优选为水可溶性常温为固态的酸,如C3‑
C8的有机二元酸,本专利技术实施了己二酸。含铜溶液浓度以最终制得催化剂中的质量含量为5~50wt%来计算。
[0015]S2步骤中,所述分离采用常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分离或过滤分离;所述清洗步骤目标是控制固体中残留Na元素的质量负载量<0.1wt%,优选水洗的方式以除去残留的Na元素。
[0016]S3步骤中,可将离心分离后所得样品在6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然后在空气中以1℃min
‑1的升温速率升至450~600℃并恒温0.5

20h,优选1

5h。
[0017]S4步骤中所述还原在100

400℃之间进行,所述还原可以在催化剂用于加氢反应之前进行。
[0018]本专利技术公开该催化剂在富乙烯气氛下痕量乙炔半加氢反应中的应用,将其中的乙炔氢化成乙烯,其中,原料气中H2/C2H2摩尔比=5~20,C2H4/C2H2摩尔比为50~1000,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了C2H4/C2H2摩尔比为100,反应温度为20~100℃。
[0019]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乙炔半加氢制备乙烯的方法,该方法以乙炔与氢气为原料(H2/C2H2摩尔比=1),在常压及20~100℃条件下,使用前述催化剂催化乙炔,加氢制成乙烯。
[0020]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的催化剂具有如下效果:
[0022]1、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铜基催化剂,该催化剂的载体为二氧化硅,金属态的铜纳米颗粒负载在载体上,铜的质量担载量基于催化剂总重量计算为5

50wt%,其特征在于,铜颗粒表面被超薄SiO2覆盖。2.如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所述铜纳米颗粒尺寸为1

50nm,更优选为3

5nm,超薄SiO2层厚度为0.1

3nm之间,优选为0.1

1nm。3.一种二氧化硅负载纳米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S1、配置含铜前驱体溶液,将铜盐、前驱酸与水混合,形成前驱体溶液;S2、将前驱体溶液与Na2SiO3水溶液搅拌混合,分离固体产物,清洗;S3、干燥并煅烧,得到煅烧产物;S4、还原煅烧后的产品,所述还原在氢气条件下进行;其中,所述铜盐为任意水可溶性铜盐或络合物;前驱酸为任意能中和Na2SiO3形成H2SiO3沉淀的无机酸或有机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S1步骤中所述铜盐为硝酸盐、硫酸盐、卤代盐、有机酸盐或铜络合物,更优选为硝酸铜、氯化铜、硫酸铜、乙酸铜、铜氨络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前驱酸优选为无机酸、C1‑
C6有机一元酸、C3‑
C8的有机二元酸,优选为硼酸、盐酸、磷酸、硫酸、硝酸、甲酸、乙酸、乙酸酐、丁酸、乙二酸、柠檬酸、丁二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单原子催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