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排放沉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18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排放沉降器,属于沉积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沉降器本体、排料装置、基座和控制装置,排料装置开启或者关闭,沉降器本体进行排料或者停止排料;基座上设有重力传感器,沉降器本体设于重力传感器的感应端;控制装置与重力传感器和排料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可开启或者关闭排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排料装置,使得沉降器本体的排料可便于控制;又通过设置重力传感器,一方面可对沉降器内淤泥的沉积量进行测量,另一方面可对沉降器内的淤泥的排除的量进行测量;通过设置控制装置,并将控制装置和重力传感器与排料装置电连接,使得控制装置可开启或者关闭排料装置,解决需要人工排料,浪费人工的问题,降低人力成本。力成本。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排放沉降器


[0001]本技术属于沉积分离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排放沉降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实际生产中,烧结烟气采取活性焦脱硫脱硝一体化设备,其中活性焦吸附SO2后需经高温加热至420℃解析释放,达到活性焦循环利用效果,解析释放后的SO2气体随后经过制酸系统制备硫酸。
[0003]目前在脱硫脱硝系统制酸工序涉及沉降器及椎体设备中,为了使给脱硫脱硝再生出的SO2气体降温清洗液体循环利用,需要定期排放沉降器中淤泥,目前排放淤泥只能够通过人工排污,存在无法准确控制排污量、无法准确根据沉淀物量来实时排放,影响SO2气体降温清洗效果,而且人工手动排放,造成人员浪费,严重影响生产成本及增加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排放沉降器,以解决现有沉降器需要人工排污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排放沉降器,包括沉降器本体、排料装置、基座和控制装置,其中,排料装置设于所述沉降器本体的出料口处,所述排料装置开启,所述沉降器本体进行排料,所述排料装置关闭,所述沉降器本体停止排料;所述基座上设有重力传感器,所述沉降器本体设于所述重力传感器的感应端;控制装置与所述重力传感器和所述排料装置电连接,承接于所述重力传感器的信号,所述控制装置可开启或者关闭所述排料装置。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沉降器本体呈漏斗状,所述出料口设于所述沉降器本体的底部;所述基座包括环形的支撑板和固设于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多个支腿;所述重力传感器呈环形,且所述重力传感器设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上,所述沉降器本体、所述出料口和所述重力传感器共轴布置。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枢转杆、刮板和驱动装置,所述枢转杆与所述沉降器本体共轴布置,所述枢转杆的局部伸入到所述沉降器本体内,所述枢转杆的设于所述沉降器本体外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刮板固设于所述枢转杆上,且所述刮板的一个侧壁与所述沉降器本体的内壁抵接。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沉降器本体内水平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呈十字形,且所述支架的中心处设有限位孔,所述枢转杆插设于所述限位孔内。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刮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间隔布置,且所述上板设于所述支架的上方,所述下板设于所述支架的下方。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料装置包括排料管、螺旋输送杆和输送电机,所述排料管呈L形,包括相互连通的竖管和横管,所述竖管的顶端与所述出料口连接,所述螺旋输送杆可枢转设于所述横管内,所述螺旋输送杆的一端与输送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枢转杆穿经所述竖管并伸出到所述竖管的下方,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竖管的下方。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对于与所述竖管连接的一端,所述输送电机设于所述横管的另一端。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对于与所述竖管连接的一端,所述横管的另一端设有封板,所述封板上设有过孔,所述输送电机设于所述封板上,所述螺旋输送杆的一端穿经所述过孔与所述输送电机连接。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料管的排料口设于所述横管的侧壁上,且所述排料口的一个侧壁为所述封板。
[0015]本技术提供的自排放沉降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沉降器本体的出料口处设置排料装置,通过开启或者关闭沉降器,达到对沉降器进行排料或者停止排料的目的,使得沉降器本体的排料可便于控制。
[0016]又通过设置重力传感器,将沉降器本体设置在重力传感器的感应端,使得重力传感器可对沉降器以及沉降器内的淤泥的总重量进行测量,一方面可对沉降器内淤泥的沉积量进行测量,便于在需要的时候对沉降器进行排放,另一方面可对沉降器内的淤泥的排除的量进行测量,便于对淤泥的排放量进行精准控制。
[0017]通过设置控制装置,并将控制装置和重力传感器与排料装置电连接,使得控制装置可根据重力传感器的信号,开启或者关闭排料装置,以对沉降器本体进行排料或者停止排料,解决需要人工排料,浪费人工的问题,可大大降低生产的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排放沉降器的主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排放沉降器的俯视图;
[0021]图3为图2沿A

A方向的剖面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沉降器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如下:
[0025]1、沉降器本体;2、基座;3、重力传感器;4、控制装置;5、排料装置;
[0026]101、枢转杆;102、刮板;1021、上板;1022、下板;103、驱动电机;104、支架;
[0027]501、排料口;502、螺旋输送杆;503、输送电机;504、封板;505、竖管; 506、横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自排放沉降器进行说明。
[0030]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所述自排放沉降器,包括沉降器本体1、排料装置 5、基座2和控制装置4,其中,排料装置5设于所述沉降器本体1的出料口处,所述排料装置5开启,所述沉降器本体1进行排料,所述排料装置5关闭,所述沉降器本体1停止排料;所述基座2上设有重力传感器3,所述沉降器本体1 设于所述重力传感器3的感应端;控制装置4与所述重力传感器3和所述排料装置5电连接,承接于所述重力传感器3的信号,所述控制装置4可开启或者关闭所述排料装置5。
[0031]本实施例提供的自排放沉降器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在沉降器本体1的出料口处设置排料装置5,通过开启或者关闭沉降器,达到对沉降器进行排料或者停止排料的目的,使得沉降器本体1的排料可便于控制。
[0032]又通过设置重力传感器3,将沉降器本体1设置在重力传感器3的感应端,使得重力传感器3可对沉降器以及沉降器内的淤泥的总重量进行测量,一方面可对沉降器内淤泥的沉积量进行测量,便于在需要的时候对沉降器内的淤泥进行排放,另一方面可对沉降器内的淤泥的排除的量进行测量,便于对淤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排放沉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器本体(1);排料装置(5),设于所述沉降器本体(1)的出料口处,所述排料装置(5)开启,所述沉降器本体(1)进行排料,所述排料装置(5)关闭,所述沉降器本体(1)停止排料;基座(2),所述基座(2)上设有重力传感器(3),所述沉降器本体(1)设于所述重力传感器(3)的感应端;控制装置(4),与所述重力传感器(3)和所述排料装置(5)电连接,承接于所述重力传感器(3)的信号,所述控制装置(4)可开启或者关闭所述排料装置(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放沉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器本体(1)呈漏斗状,所述出料口设于所述沉降器本体(1)的底部;所述基座(2)包括环形的支撑板和固设于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多个支腿;所述重力传感器(3)呈环形,且所述重力传感器(3)设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上,所述沉降器本体(1)、所述出料口和所述重力传感器(3)共轴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排放沉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枢转杆(101)、刮板(102)和驱动装置,所述枢转杆(101)与所述沉降器本体(1)共轴布置,所述枢转杆(101)的局部伸入到所述沉降器本体(1)内,所述枢转杆(101)的设于所述沉降器本体(1)外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刮板(102)固设于所述枢转杆(101)上,且所述刮板(102)的一个侧壁与所述沉降器本体(1)的内壁抵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排放沉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器本体(1)内水平设有支架(104),所述支架(104)呈十字形,且所述支架(104)的中心处设有限位孔,所述枢转杆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靖伟伟何欢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