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峻荣专利>正文

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动力传动系统以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301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动力传动系统以及车辆,所述旋转电机组包括一第一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以及一第二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所述第一、第二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并联于一直流共端电压Va,所述第一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具有第一转速S1及第一有效磁通密度B1,所述第二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具有第二转速S2及第二有效磁通密度B2,其中所述第一、第二转速S1、S2≠0,所述第一、第二有效磁通密度B1、B2≠0,且所述第一、第二转速S1、S2的绝对值比率|S1|/|S2|与所述第一、第二有效磁通密度的反比比率B2/B1成正比。第二有效磁通密度的反比比率B2/B1成正比。第二有效磁通密度的反比比率B2/B1成正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动力传动系统以及车辆


[000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电机、一种含此旋转电机组的动力传动系统以及一种含此旋转电机的车辆,且特别是关于一种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一种含此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的动力传动系统以及含此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电动车的变速箱,一般采用单速变速箱,由于传动力固定,车辆进行爬坡时,无法提供高扭矩,且车辆在平地上行驶时,由于齿轮比的限制,无法为车辆提供较高的运动速度。现有电动车亦有双速/多速变速箱,能够提供两个/多个传动比,以适应车辆行驶于高扭矩或高速度的不同需求。惟,所述双速/多速变速箱在换档时会有动力中断的问题,容易产生明显的顿挫感,使得换档舒适性不佳。有鉴于此,一种可改善上述变速箱缺陷且可供车辆使用的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以及含此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的车辆乃业界所殷切期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公开一种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包括一第一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以及一第二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所述第一、第二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并联于一直流共端电压Va,所述第一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具有第一转速S1及第一有效磁通密度B1,所述第二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具有第二转速S2及第二有效磁通密度B2,其中在稳态运作时所述第一、第二转速S1、S2≠0,所述第一、第二有效磁通密度B1、B2≠0,且所述第一、第二转速S1、S2的绝对值比率|S1|/|S2|正比于所述第一、第二有效磁通密度的反比比率B2/B1。
[0004]如上所述的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所述第一、第二有效磁通密度B1、B2是分别藉由一第一、第二外部激磁产生器提供。
[0005]如上所述的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所述第一、第二外部激磁产生器分别是一第一、第二电磁感应式激磁产生器。
[0006]如上所述的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所述第一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及所述第二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分别是一种直流有刷旋转电机、一种无刷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或一种无换向片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
[0007]如上所述的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所述第一、第二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更分别与一第一、第二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第二轴分别以所述第一、第二转速S1、S2转动。
[0008]本技术公开一种车辆,包括:一如上述的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一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中的第一轴耦合,并被所述第一轴以第一转速S1加以驱动;以及一第二驱动轮,与所述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中的第二轴耦合,并被所述第二轴以第二转速S2加以驱动;其中,所述第一、第二驱动轮的转速S1、S2的绝对值比率|S1|/|S2|可藉由调整所述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的第一、第二有效磁通密度的反比比率值B2/B1而被调整。
[0009]如上所述的车辆,所述第一、第二驱动轮被安置在所述车辆实质左右对称处,藉由控制所述第一、第二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的第一、第二转速S1、S2的绝对值比率|S1|/|S2|,使所述第一、第二驱动轮的转弯曲率被调整。
[0010]如上所述的车辆,藉由同时定比例调高或调低B1和B2,使所述第一、第二驱动轮的共模扭矩(Common Mode Torque)被调整,达到无级变速(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的功能。
[0011]本技术公开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包括:一如上述的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一原动轴,与所述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中的第一轴耦合,并将所述第一轴以第一转速S1加以驱动;以及一负载轴,与所述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中的第二轴耦合,并被所述第二轴以第二转速S2加以驱动;其中,所述第一轴、第二轴的转速S1、S2的绝对值比率|S1|/|S2|可藉由调整所述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的第一、第二有效磁通密度的反比比率B2/B1而被调整。
附图说明
[0012]图1A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所绘示的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10。
[0013]图1B所绘示的是一种适用于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一、第二外部激磁产生器30A、30B。
[0014]图2A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二所绘示的前轮驱动的三轮车辆100示意图。
[0015]图2B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三所绘示的前轮驱动的四轮车辆100

示意图。
[0016]图3A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四所绘示的后轮驱动三轮车辆200示意图。
[0017]图3B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五所绘示的后轮驱动三轮车辆200

示意图。
[0018]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六所绘示的动力传动系统300。
[0019]其中,附图中符号的简单说明如下:
[0020]10: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
[0021]11:第一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
[0022]12:第二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
[0023]21:第一轴
[0024]21:第二轴
[0025]30A、30B:第一、第二外部激磁产生器
[0026]31:转子
[0027]32:转子磁场线圈
[0028]33:转子激磁整流器
[0029]34:转子二次侧电磁感应组件
[0030]35:定子
[0031]36:定子一次侧电磁感应组件
[0032]37:转子/定子间隙
[0033]38:电磁感应变压器
[0034]50A:第一前驱动轮
[0035]50B:第二前驱动轮
[0036]50C:第一后自由轮
[0037]50D:第二后自由轮
[0038]100:前轮驱动的三轮车辆
[0039]100

:前轮驱动的四轮车辆
[0040]150A:第一后驱动轮
[0041]150B:第二后驱动轮
[0042]150C:第一前自由轮
[0043]150D:第二前自由轮
[0044]200:后轮驱动三轮车辆
[0045]200

:后轮驱动四轮车辆
[0046]300:动力传动系统
[0047]310:原动轴
[0048]320:负载轴
[0049]S1:第一转速
[0050]S2:第二转速
[0051]B1:第一有效磁通密度
[0052]B2:第二有效磁通密度
[0053]Va:直流共端电压
[0054]V1:第一电枢电压
[0055]Ia1:第一电枢电流
[0056]Ra1:第一电枢电阻
[0057]K1:第一磁动势常数
[0058]V2:第二电枢电压
[0059]Ia2:第二电枢电流
[0060]Ra2:第二电枢电阻
[0061]K2:第二磁动势常数
具体实施方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以及一第二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所述第一、第二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并联于一直流共端电压Va,所述第一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具有第一转速S1及第一有效磁通密度B1,所述第二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具有第二转速S2及第二有效磁通密度B2,其中在稳态运作时所述第一、第二转速S1、S2≠0,所述第一、第二有效磁通密度B1、B2≠0,且所述第一、第二转速S1、S2的绝对值比率|S1|/|S2|正比于所述第一、第二有效磁通密度的反比比率B2/B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有效磁通密度B1、B2是分别藉由一第一、第二外部激磁产生器提供。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外部激磁产生器分别是一第一、第二电磁感应式激磁产生器。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及所述第二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分别是一种直流有刷旋转电机、一种无刷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或一种无换向片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直流端电压的旋转电机更分别与一第一、第二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第二轴分别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峻荣
申请(专利权)人:张峻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