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缠绕式热交换器换热管固定用抱箍压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196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缠绕式热交换器换热管固定用抱箍压制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的顶面设置有槽口,槽口上方用于放置扁钢条,上模和下模上下分布时,上模用于向下压制扁钢条,使扁钢条沿槽口方向下凹,以形成成品抱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模顶面具有一槽口,配合上模使用,可对位于下模槽口上方的扁钢条压制,使扁钢条在绕管之前预制成成品抱箍,有效缩短换热管缠绕工序的制造周期,规避了使用砂轮切割片或氩弧焊枪将扁钢条熔断过程损坏换热管的质量风险。换热管的质量风险。换热管的质量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缠绕式热交换器换热管固定用抱箍压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缠绕式热交换器换热管固定用抱箍压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缠绕式热交换器因具有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无膨胀节、能自行热膨胀补偿;管束结垢倾向小;无压差、温差限制;操作可靠性能高等优点,在国产化以来,已在石油化工、食品机械、医药装备、多晶硅生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在工业应用中逐步实现了高温化、高压化、大型化及多股流化的突破。
[0003]缠绕式热交换器换热管与中心筒之间、换热管与层间限位/限距垫条(垫条根据功能不同又分为平垫条和异形垫条)之间是通过抱箍(如图10)连接而形成一个紧凑稳固的缠绕管束。
[0004]为确保换热管与中心筒及换热管层间连接牢固稳定,避免出现缠绕式热交换器工作状态下换热管与中心筒、换热管各层之间出现松动、错位等影响运行稳定性的质量风险,换热管与中心筒、换热管与限位垫条之间就需要大量的抱箍去彼此固定。
[0005]以往的缠绕式热交换器抱箍制造中通常是用扁钢条一端点焊在限位/限距垫条上,然后人工手动弯制包住换热管、根据抱箍实际需要的长度用砂轮切割片将扁钢条切断或用氩弧焊枪头将扁钢条熔断来完成一个抱箍的成型工序,该抱箍弯制成型过程效率低、且用砂轮切割片切断扁钢条或用氩弧焊枪头将扁钢条熔断的过程受制于操作人员的技能影响较大,砂轮切割片碰伤/划伤换热管、氩弧焊枪头热量熔穿换热管的风险较高,严重影响了缠绕式热交换器的整体制造周期的同时也带来了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缠绕式热交换器换热管固定用抱箍压制装置,可以将抱箍在绕管之前预制成尺寸符合要求的成品抱箍,缩小换热管缠绕工序的制造周期,有效规避砂轮切割片或氩弧焊枪将扁钢条熔断过程损坏换热管的质量风险。
[0007]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0008]一种缠绕式热交换器换热管固定用抱箍压制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面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上方用于放置扁钢条,所述上模和下模上下分布时,所述上模用于向下压制扁钢条,使扁钢条沿槽口方向下凹,以形成成品抱箍。
[0009]优选的,还包括有受力板,所述上模设置于受力板的底端,且所述上模和受力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分别与上模和受力板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上模和受力板的侧面均贯穿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底端均贯穿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端和上模、第一连接板的顶端和受力板之间均通过穿插于对应的通孔的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顶端的通孔为长圆孔。
[0012]优选的,所述受力板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承载压机冲头压力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
二连接板的顶面面积比受力板的顶面面积大。
[0013]优选的,所述下模的槽口内设置有弹性件。
[0014]优选的,还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沿长度方向贯穿有一通道,所述下模设置于所述通道内。
[0015]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面左、右侧均通过螺栓固定有限位板,位于两侧的限位板用于对位于下模槽口上方的扁钢条进行限位。
[0016]优选的,所述受力板呈上宽下窄的V型结构。
[0017]优选的,所述受力板的底端面呈开口向下的弧面结构,且其尺寸R为1/2g,g为上模的外直径。
[0018]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9]1、本技术提供的下模顶面具有一槽口,配合上模使用,可对位于下模槽口上方的扁钢条压制,使扁钢条在绕管之前预制成成品抱箍,有效缩短换热管缠绕工序的制造周期,规避了使用砂轮切割片或氩弧焊枪将扁钢条熔断过程损坏换热管的质量风险。
[0020]2、本技术提供的下模槽口内具有一具有良好回弹性能的弹性件,待抱箍压制完成后,压制好的抱箍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自动弹出,避免了抱箍卡在槽口内不能顺利取出;受力板与上模之间呈可拆卸连接,便于对不同型号的上模进行更换,在仅更换上、下模的情况下该装置能够压制适用于不同规格直径换热管的成品抱箍。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压制装置正视剖面示意图;
[0022]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压制装置侧视剖面示意图;
[0023]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板侧视示意图;
[0024]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受力板侧视示意图;
[0025]图5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连接板俯视示意图;
[0026]图6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限位板俯视示意图;
[0027]图7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下模侧视示意图;
[0028]图8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底座侧视示意图;
[0029]图9为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压制装置部分剖面示意图;
[0030]图10为换热管与层间限位/限距垫条之间通过抱箍连接的示意图。
[0031]图中:1

上模,2

第一连接板,4

受力板,5

第二连接板,6

限位板,8

弹性件,9

下模,10

底座,11

扁钢条,12

缠绕管层间限距垫条,13

直全抱箍,14

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3]如图1

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缠绕式热交换器换热管固定用抱箍压制装置,包括上模1、下模9和受力板4,上模1设置于受力板4的底端,下模9的顶面设置有槽口,槽口上方用于放置扁钢条,上模1和下模9上下分布时,依靠压机等压力装置的位于受力板4上方的冲头的向下施加的压力,上模1能够向下压制位于下模9上的扁钢条,使扁钢条沿槽口
方向下凹,以形成成品抱箍,槽口顶端拐角处具有圆角R',能够有效避免抱箍压制过程中形成尖锐划痕;
[0034]上模1和受力板4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第一连接板2通过螺栓分别与上模1和受力板4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连接板2使上模1和受力板4之间固定或分开,便于对不同型号的上模1进行更换;
[0035]下模9的槽口内设置有弹性件8,弹性件8主要帮助压制成型的抱箍能顺利向上弹出,弹性件8可以为横断面为矩形、材质为中等硬度的氟橡胶,其具有良好的回弹性能,橡胶垫横断面以填满下模9槽口横断面的75%~80%为宜,待抱箍压制完成,上模1与下模9分离时,压制好的抱箍就会在氟橡胶的弹性作用下自动弹出,避免了抱箍卡在下模9内不能顺利取出。
[003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上模1和受力板4的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缠绕式热交换器换热管固定用抱箍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和下模(9),所述下模(9)的顶面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上方用于放置扁钢条,所述上模(1)和下模(9)上下分布时,所述上模(1)用于向下压制扁钢条,使扁钢条沿槽口方向下凹,以形成成品抱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式热交换器换热管固定用抱箍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受力板(4),所述上模(1)设置于受力板(4)的底端,且所述上模(1)和受力板(4)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2)通过螺栓分别与上模(1)和受力板(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缠绕式热交换器换热管固定用抱箍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和受力板(4)的侧面均贯穿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顶、底端均贯穿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底端和上模(1)、第一连接板(2)的顶端和受力板(4)之间均通过穿插于对应的通孔的螺栓进行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缠绕式热交换器换热管固定用抱箍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顶端或底端的通孔为长圆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缠绕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思军洪钰宫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方瑞吉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