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检测针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520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检测针床,其属于电池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针床底座组件、托盘托板组件以及上针床组件;所述针床底座组件具有底座方通架以及移载盖板链组件。所述托盘托板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针床底座组件的上方,并且,所述托盘托板组件具有托板方通架、两导边条、挡停板、若干直线轴承、移载板、扫描组件、传感器组件以及若干托盘定位销。所述上针床组件设置于所述托盘托板组件的上方,并且,所述上针床组件具有上针床方通架、散热风机组、探针模块、两压合气缸以及若干导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应性强、易于标准化且制造成本较低的电池测试针床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检测针床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检测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对电池的充放电、内阻以及电压等参数进行测量检测的针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电池的生产后处理工序中针对电池的充放电、内阻、容量以及电压等参数的检测方法中,较多地采用针床的形式以对电池进行整盘压合导通检测。在上述使用针床进行检测电池的方法中,除了利用自动化堆垛机进行待检电池进行上料的形式以外,还有部分电池不适合于使用堆垛机上料的方式;或其输送线无法对接自动进料的设备,特别是应用在预充、OCV/IR测试机及DCIR测试机等领域的电池产品。基于此,中国专利CN207675894U公开了一种抽屉式电池检测装置,其包括针床机构,所述针床机构包括上固定架、上检测针组、下检测针组、上检测板、中间托板、固定底座、若干导柱,所述上固定架、上检测板、中间托板、固定底座通过导柱连接,所述上检测针组朝下设置在上检测板上、下检测针组朝上设置在固定底座上、中间托板设置在上检测板与固定底座之间,所述上检测板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固定底座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中间托板设置有电池托盘,所述中间托板开设有与下检测针组相对应的第一检测孔组,所述电池托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检测孔组相匹配的第二检测孔组,所述中间托板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电池托盘两侧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块。上述所公开的一种抽屉式电池检测装置具有定位机构简单以及定位准确的优点。
[0003]然而,上述所公开一种抽屉式电池检测装置难以标准化的技术问题。具体的,上述所公开的抽屉式电池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首先,拉动电池托盘的拉手将其拉出,通过定位凸槽和定位凹槽的准确定位,将装满电池的电池吸塑盘放置在电池托盘上并推回,启动电池检测装置,电风扇组同时启动对检测组散热,气缸回程下压带动中间托板一起向下运动,在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的限位作用下,上检测组和下检测组准确到达检测位置,对电池进行检测。在检测期间,工作人员可以对新的电池吸塑盘进行电池装填,待检测完成后,升降机构的气缸动作,上检测板复位,复位机构使中间托板复合,拉出电池托盘,更换下一个电池吸塑盘即可。由此可见,利用上述的抽屉式电池检测装置对电池进行检测时需要保证定位凸槽与定位凹槽能与待测电池进行匹配,以便电池能完成检测;但若待检测电池的形状或结构发生改变,则需要对相关的机构进行重新设计;因此,该种抽屉式电池检测装置难以被标准化地应用。此外,由于传统的输送线对接进料的方形电池针床是用一段滚筒线与来料的输送线对接,在电池托盘进入到位后在滚筒与滚筒之间的缝隙顶升托盘,使电池极柱与上针床组件的探针压合导通来实现对电池的测试,这种方式对于需要平移托盘来实现分步测试的飞针场合及圆柱电池等上下都需要探针压合的场合则无法实现。因为,对于圆柱电池和飞针测试的场合又要另外采用结构差异较大且复杂的针床,对于设备部件的标准化、成本控制和设计周期都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应性强、易于标准化且制造成本较低的电池测试针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测试针床结构复杂多样、安装和调试人员难以适应而在生产调试中频繁出错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检测针床。
[0005]一种电池检测针床,其包括:针床底座组件、托盘托板组件以及上针床组件;所述针床底座组件具有底座方通架以及移载盖板链组件。所述底座方通架的长宽尺寸可调,且,所述移载盖板链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方通架的上方。所述托盘托板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针床底座组件的上方,并且,所述托盘托板组件具有托板方通架、两导边条、挡停板、若干直线轴承、移载板、扫描组件、传感器组件以及若干托盘定位销;所述托板方通架的长宽尺寸可调,且,所述移载盖板链组件活动穿设过所述托板方通架;两所述导边条分别设置于所述托板方通架的两侧;所述挡停板于两所述导边条之间连接于所述托板方通架之上;若干所述直线轴承分别设置于所述托板方通架;所述扫描组件与所述传感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托板方通架;若干所述托盘定位销均匀设置于移载板。所述上针床组件设置于所述托盘托板组件的上方,并且,所述上针床组件具有上针床方通架、散热风机组、探针模块、两压合气缸以及若干导杆。所述上针床方通架的长宽尺寸可调;所述散热风机组具有若干散热风机,若干所述散热风机阵列分布设置于所述上针床方通架;所述探针模块均有若干探针,每一所述探针均匀连接于所述上针床方通架的下方;两所述压合气缸分别设置于所述上针床方通架的两侧,并且,每一所述压合气缸均驱动连接所述托板方通架;若干所述导杆均匀设置于所述上针床方通架的四周,且,每一所述导杆分别对应穿过一所述直线轴承之后连接于所述底座方通架。
[0006]进一步的,所述移载盖板链组件具有调速减速电机、两U形盖板链以及传动轴。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调速减速电机设置于两所述U形盖板链之间并连接于所述底座方通架之上;且,所述调速减速电机通过所述传动轴同时与两所述U形盖板链传动连接。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托盘托板组件还具有步进电机、若干直线滑块以及直线导轨。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步进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托板方通架之上,并且,所述步进电机通过丝杆与所述移载板动力连接。
[0010]更进一步的,若干直线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移载板的底部,且,每一所述直线滑块均与所述直线导轨活动连接。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导轨固定连接于所述托板方通架之上。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探针模块还具有若干探针容置框架以及若干探针减震弹簧。
[0013]更进一步的,若干所述探针容置框架均匀设置于所述上针床方通架,且,所述探针容置框架的底部排列设置若干所述探针。
[0014]更进一步的,每一所述探针与所述探针容置框架之间对应设置一所述探针减震弹簧。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电池检测针床分别设有针床底座组件、托盘托板组件、上针床组件以及电池托盘;所述针床底座组件可以承载所述托盘托板组件与所述上针床组件,并且,所述针床底座组件所设有的所述移载盖板链组件能对设置于其上方的,由外部电池输送线所导入的所述电池托盘进行驱动连接;进而可以从外部的电池输送线处承接整托的待测电池;而且,所述针床底座组件所设有的所述针床底座组件具有可调整长宽尺寸的
特性,从而使所述上针床组件能适配不同规格的所述电池托盘,进而使本技术一种电池检测针床具有易于标准化以及易于实施的优点。此外,所述托盘托板组件设置有托板方通架、两导边条、挡停板、若干直线轴承、移载板、扫描组件、传感器组件、若干托盘定位销、步进电机、若干直线滑块以及所述直线导轨;从而使所述托盘托板组件具有结构简单且适应强。因此,本技术一种电池检测针床解决了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应性强、易于标准化且制造成本较低的电池测试针床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池检测针床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池检测针床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检测针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针床底座组件(1)、托盘托板组件(2)以及上针床组件(3);所述针床底座组件(1)具有底座方通架(101)以及移载盖板链组件(102);所述底座方通架(101)的长宽尺寸可调,且,所述移载盖板链组件(102)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方通架(101)的上方;所述托盘托板组件(2)活动设置于所述针床底座组件(1)的上方,并且,所述托盘托板组件(2)具有托板方通架(201)、两导边条(202)、挡停板(203)、若干直线轴承(204)、移载板(205)、扫描组件(206)、传感器组件(207)以及若干托盘定位销(208);所述托板方通架(201)的长宽尺寸可调,且,所述移载盖板链组件(102)活动穿设过所述托板方通架(201);两所述导边条(202)分别设置于所述托板方通架(201)的两侧;所述挡停板(203)于两所述导边条(202)之间连接于所述托板方通架(201)之上;若干所述直线轴承(204)分别设置于所述托板方通架(201);所述扫描组件(206)与所述传感器组件(207)均设置于所述托板方通架(201);若干所述托盘定位销(208)均匀设置于移载板(205);所述上针床组件(3)设置于所述托盘托板组件(2)的上方,并且,所述上针床组件(3)具有上针床方通架(301)、散热风机组(302)、探针模块(303)、两压合气缸(304)以及若干导杆(305);所述上针床方通架(301)的长宽尺寸可调;所述散热风机组(302)具有若干散热风机(302a),若干所述散热风机(302a)阵列分布设置于所述上针床方通架(301);所述探针模块(303)均有若干探针(303a),每一所述探针(303a)均匀连接于所述上针床方通架(301)的下方;两所述压合气缸(304)分别设置于所述上针床方通架(301)的两侧,并且,每一所述压合气缸(304)均驱动连接所述托板方通架(201);若干所述导杆(305)均匀设置于所述上针床方通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恩福龙澄埃王志灵张志伟余进江孔敏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鼎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