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电池检测电路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613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检测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多通道电池检测电路及其装置。其包括信号传递模块、电池检测通道、检测通道选择模块、公共控制模块以及层级选择模块;层级选择模块包括第一译码芯片,第一译码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组与信号传递模块的层选信号输出端组连接,信号输出端组通过网络编号的形式与各对应层级的公共控制模块的使能端连接;检测通道选择模块包括第二译码芯片,第二译码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组与信号传递模块的通道信号输出端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要修改发送的信号指令,就可以快速切换另一电池检测通道进行工作,避免不同电池检测通道之间的干扰。免不同电池检测通道之间的干扰。免不同电池检测通道之间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通道电池检测电路及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检测的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多通道电池检测电路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池的生产与检测过程中,往往需要电池检测装置对整批的电池进行电压、内阻及充放电进行测试,用以区分电池的品等级。在现有技术中,电池检测装置一般情况下是采用电磁继电器和干簧继电器以及MOS管作为通道切换驱动元件,而这些方式响应的速度不快,容易互相干扰,而且体积大,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克服
技术介绍
所述的电池检测装置响应的速度不快,容易互相干扰的问题,提供一种多通道电池检测电路及其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通道电池检测电路,包括用于输出上位机控制信号的信号传递模块、若干用于将电池检测槽与测量仪连接的电池检测通道、若干用于切换各所述电池检测通道的检测通道选择模块、若干用于预开启同层级全部所述电池检测通道的公共控制模块以及用于切换各所述公共控制模块的层级选择模块;
[0006]所述层级选择模块包括第一译码芯片,所述第一译码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组与所述信号传递模块的层选信号输出端组连接,信号输出端组通过网络编号的形式与各对应层级的所述公共控制模块的使能端连接;所述公共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输出端与设置在同层级的各所述电池检测通道的第一控制开关模组连接;所述检测通道选择模块包括第二译码芯片,所述第二译码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组与所述信号传递模块的通道信号输出端组连接,使能端与所述公共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输出端连接,通道信号输出端组通过网络编号的形式与设置在同层级的各对应所述电池检测通道的第二控制开关模组连接。
[0007]优选地,各所述公共控制模块设置有逻辑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译码芯片的信号输出端组通过网络编号的形式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使能端连接;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组与所述信号传递模块的公共信号输出端组连接,第一控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译码芯片的使能端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检测通道选择模块还设置有第三译码芯片;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译码芯片的使能端连接;第三译码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组与所述信号传递模块的通道信号输出端组连接,通道信号输出端组通过网络编号的形式与设置在同层级的各对应所述电池检测通道的第二控制开关模组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译码芯片、第二译码芯片和第三译码芯片的型号均为CD4514BM96。
[0010]优选地,所述逻辑控制模块还设置有逻辑芯片、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所述第
一译码芯片的信号输出端组通过网络编号的形式与所述逻辑芯片的使能端连接;所述逻辑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组与所述信号传递模块的公共信号输出端组连接,第一控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控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译码芯片的使能端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译码芯片的使能端连接,发射极接地。
[0011]优选地,所述逻辑芯片的型号为4073;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为NPN三极管。
[0012]优选地,所述层级选择模块和所述检测通道选择模块均设置有若干用于放大信号的达林顿管芯片,所述达林顿管芯片通过网络编号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第一译码芯片的信号输出端组与各对应层级的所述公共控制模块的使能端之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译码芯片和第三译码芯片的通道信号输出端组与同层级的各对应所述电池检测通道的第二控制开关模组之间。
[0013]优选地,所述达林顿管芯片的型号为TPM2803。
[0014]优选地,电池检测通道还设置有用于切换测量电池正极、负极与壳体之间的开关切换模块,所述开关切换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组与所述信号传递模块的电池检测切换信号输出端组连接。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通道电池检测装置,包括:
[0016]上位机;
[0017]若干层级设置的检测层板;
[0018]用于选择开启所述检测层板进行检测的公共电路板;
[0019]若干与各所述检测层板匹配设置的电路主板;以及
[0020]测量仪;
[0021]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多通道电池检测电路中的信号传递模块和层级选择模块设置在所述公共电路板上,各所述电路主板上均设置有公共控制模块、检测通道选择模块;所述上位机通过所述信号传递模块与所述公共控制模块数据连接,所述公共电路板通过层级选择模块与各所述电路主板的所述公共控制模块数据连接;各所述公共控制模块与同层对应的所述电池检测通道的第一控制开关模组连接,各所述检测通道选择模块与同层对应的所述电池检测通道的第二控制开关模组连接;各所述检测层板上均设置有若干电池检测槽和与所述电池检测槽数量匹配的电池检测通道,各所述电池检测槽均通过各所述电池检测通道与所述测量仪数据连接。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1.本专利技术采用层级选择模块和检测通道选择模块来精准切换电池检测通道进行电池检测的工作。层级选择模块用于切换选择某一层层板,相当于纵向选择;检测通道选择模块用于在层级选择模块选择的层板中选择开启特定的一个电池检测通道进行电池的检测,当一个电池测试完毕时,只需要修改发送的信号指令,就可以快速切换另一电池检测通道进行工作,这样,就可以在实现快速响应切换电池检测通道工作的同时,避免不同电池检测通道之间的干扰。
[0024]2.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体化设计来减小装置的体积和增加装置的稳定性。将各工作模块一体设置在特定的工作区域,各工作模块通过电信号来实现交互,并通过超小型信号继电器来实现电池检测通道的开启,在减小装置体积的同时,增加了装置性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通道电池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信号传递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层级选择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逻辑控制模块和电池检测通道第一控制开关模组的电路结构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检测通道选择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检测通道第二控制开关模组的电路结构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层级选择模块的另一电路结构图。
[0032]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通道电池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其中:信号传递模块10、层级选择模块20、公共控制模块30、检测通道选择模块40、电池检测通道50;
[0034]上位机1、检测层板2、公共电路板3、电路主板4、测量仪5。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电池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出上位机控制信号的信号传递模块、若干用于将电池检测槽与测量仪连接的电池检测通道、若干用于切换各所述电池检测通道的检测通道选择模块、若干用于预开启同层级全部所述电池检测通道的公共控制模块以及用于切换各所述公共控制模块的层级选择模块;所述层级选择模块包括第一译码芯片,所述第一译码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组与所述信号传递模块的层选信号输出端组连接,信号输出端组通过网络编号的形式与各对应层级的所述公共控制模块的使能端连接;所述公共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输出端与设置在同层级的各所述电池检测通道的第一控制开关模组连接;所述检测通道选择模块包括第二译码芯片,所述第二译码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组与所述信号传递模块的通道信号输出端组连接,使能端与所述公共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输出端连接,通道信号输出端组通过网络编号的形式与设置在同层级的各对应所述电池检测通道的第二控制开关模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电池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公共控制模块设置有逻辑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译码芯片的信号输出端组通过网络编号的形式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使能端连接;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组与所述信号传递模块的公共信号输出端组连接,第一控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译码芯片的使能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道电池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通道选择模块还设置有第三译码芯片;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译码芯片的使能端连接;第三译码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组与所述信号传递模块的通道信号输出端组连接,通道信号输出端组通过网络编号的形式与设置在同层级的各对应所述电池检测通道的第二控制开关模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通道电池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译码芯片、第二译码芯片和第三译码芯片的型号均为CD4514BM9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通道电池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还设置有逻辑芯片、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译码芯片的信号输出端组通过网络编号的形式与所述逻辑芯片的使能端连接;所述逻辑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组与所述信号传递模块的公共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鑫孔敏陈星寅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鼎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