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脊髓损伤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1405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下肢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体脊髓损伤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架的底部连接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的底部设置有主支撑架,所述主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副支撑机构,所述副支撑机构的底部设置有脚踏。该人体脊髓损伤下肢康复训练装置,通过设置有主支撑架和副支撑机构,在脊髓损伤患者辅助训练时,随着患者腿部的弯曲,活塞杆一会在活塞缸一的内部滑动,活塞杆二会在活塞缸二的内部滑动,从而根据患者的下肢活动范围进行反馈调节,同时也不会影响患者的活动范围,提升了康复训练的效果,通过手扶垫和腰垫,可以使脊髓损伤患者在进行训练时休息。脊髓损伤患者在进行训练时休息。脊髓损伤患者在进行训练时休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脊髓损伤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下肢康复训练
,具体为一种人体脊髓损伤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脊髓损伤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的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由于损伤阶段的不同,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和继发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是人体最严重的残疾之一。近年来,脊髓损伤的诊断、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脊髓损伤后通常需要使用下肢康复装置辅助进行康复训练。
[0003]在公开号为CN213130149U的专利文件中提出了一种中医治疗脊髓损伤康复的支架装置,通过通过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曲形板、第二固定带弧形支撑垫的配合使用,利用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将曲形板固定在患者的背部,使第二固定带弧形支撑垫对准人体脊椎凹槽,进而对人体脊椎位置进行限位校正,进而对变形损伤的脊椎进行康复治疗,使患者可以在家中,在户外都可以进行治疗,提高了该中医治疗脊髓损伤康复的支架装置的实用性。但该中医治疗脊髓损伤康复的支架装置,在辅助患者下肢进行康复行走时,不能根据患者的下肢活动范围进行反馈调节,导致患者活动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脊髓损伤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机构(2),所述支架(1)的底部连接有缓冲机构(5),所述缓冲机构(5)的底部设置有主支撑架(3),所述主支撑架(3)的底部设置有副支撑机构(4),所述副支撑机构(4)的底部设置有脚踏(6);所述主支撑架(3)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一(301),所述主支撑架(3)的主支撑架(3)的右侧底部活动连接有活塞杆一(302),所述活塞杆一(302)的底部设置有活塞缸一(303);所述副支撑机构(4)包括副支撑架(401)、连接杆二(402)、连接座(403)、活塞缸二(404)和调节杆(405),所述连接座(403)连接于主支撑架(3)的底部,所述连接杆二(402)活动连接于连接座(403)的底部,所述副支撑架(401)固定连接于连接杆二(402)的底部,所述调节杆(405)活动连接于副支撑架(401)的底部,所述活塞缸二(404)活动连接于连接杆二(402)的左侧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脊髓损伤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一(301)远离主支撑架(3)的一端与支架(1)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塞杆一(302)延伸至活塞缸一(303)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脊髓损伤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403)远离连接杆二(402)的一端与活塞缸一(303)的底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英泰王仁凯何晨畅俞嘉颖陈雨诺张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