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大叶红茶茶叶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137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茶发酵装置,包括底座和发酵筒,所述底座上表面平行设有两个导杆,所述底座上固定穿设有多个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设有多个通气孔一,所述发酵筒侧壁和底部均设有多个通气孔二,且所述发酵筒底部设有抬高部和多个的穿刺部,所述穿刺部与所述通气管相匹配,所述发酵筒上设有凸缘,两个所述导杆滑动穿设于所述凸缘两侧,所述发酵筒上活动盖合有通气盖。利用通气管从发酵筒底部穿入茶叶堆内部进行供氧,大大提高了发酵效果;向上抬起发酵筒可离开通气管以方便于放入或取出茶叶;利用穿刺部能避免通气管离开后发酵筒底部泄露茶叶,同时还能对通气管进行清理。同时还能对通气管进行清理。同时还能对通气管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大叶红茶茶叶发酵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茶叶发酵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大叶红茶茶叶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茶属于有氧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使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进而增加红茶的香气和口感。现有技术的红茶发酵大多是通过底部和侧壁均具有多个通气孔的发酵筒进行发酵的,通气孔的作用在于向内部茶叶供氧,通过将揉捻后的红茶放入发酵筒,再将潮湿的茶巾棉布盖于发酵筒上进行发酵,茶巾棉布同时具有保温和通气的作用,然而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茶叶堆积于发酵筒内,其内部的茶叶无法获取充足的氧气,导致需要频繁对茶叶进行翻堆,给发酵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不便,且如不及时进行翻堆还会容易导致茶叶发酵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是:茶叶堆积于发酵筒内,其内部的茶叶无法获取充足的氧气,导致需要频繁对茶叶进行翻堆,给发酵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不便,且如不及时进行翻堆还会容易导致茶叶发酵质量差。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大叶红茶茶叶发酵装置,包括底座和发酵筒,所述底座上表面平行设有两个导杆,所述底座上固定穿设有多个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设有多个通气孔一,所述发酵筒侧壁和底部均设有多个通气孔二,且所述发酵筒底部设有抬高部和多个的穿刺部,所述穿刺部与所述通气管相匹配,所述发酵筒上设有凸缘,两个所述导杆滑动穿设于所述凸缘两侧,所述发酵筒上活动盖合有通气盖。
[0006]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下表面设有多个支脚。
[0007]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导杆滑动穿设于所述通气盖的两侧上,所述通气盖上具有多个通气孔三。
[0008]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管上端为封闭结构,其下端为开口结构并设有滤网。
[0009]进一步的,所述抬高部为设于所述发酵筒底部上的多个支撑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穿刺部包括设于所述发酵筒底部上的穿刺孔,所述穿刺孔与所述通气管相对齐,所述穿刺孔内壁设有刷毛。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弧形板和两个弹簧片,两个所述弧形板相对铰接于所述穿刺孔上方的两侧,两个所述弹簧片相对固定设于所述弹簧片上方的两侧,所述弹簧片末端抵于所述弧形板上表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利用发酵筒底部设有多个穿刺部,当发酵筒沿着导杆放在底部上时,通气管通
过穿刺部进入发酵筒内部,能有效对茶堆内部供氧和散热,大大提高了发酵效果,且不需要翻堆,使得叶茶发酵操作方便。
[0014]2、发酵筒可沿导杆滑动的从底座上提出或放入,有效解决了通气管插入发酵筒内时导致其内部空间小不便于放入或取出茶叶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向发酵筒内取放茶叶的便利性。
[0015]3、在发酵时,利用通气盖沿着导杆滑动盖合于发酵筒上,有效避免了老鼠等动物对茶叶的破坏。
[0016]4、利用穿刺部和通气管和配合的设计,使得提起发酵筒时,能自动关闭穿刺孔,避免了转移发酵筒过程中茶叶从发酵筒底部泄露,同时能对通气管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19]图3为穿刺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导杆;2、通气孔二;3、凸缘;4、通气盖;5、通气孔三;6、茶巾绵布;7、支脚;8、通气管;9、通气孔一;10、滤网;11、支撑块;12、底座;13、发酵筒;14、刷毛;15、弹簧片;16、弧形板;17、穿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2]参见图1至3,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大叶红茶茶叶发酵装置,底座12 和发酵筒13,底座12上表面平行固定设有两个导杆1,底座12上固定穿设有多个通气管8,通气管8外径为8mm,通气管8内径为4mm,通气管8与导杆 1相互平行,通气管8上设有多个通气孔一9,使得外部空气可通过通气孔一9 底端进入通气管8内,再通过通气孔一9向茶堆内部供氧,发酵筒13侧壁和底部均设有多个通气孔二2,通气孔二2用于向茶堆周边通气供氧,使得茶堆整体供氧均匀,且发酵筒13底部设有抬高部和多个的穿刺部,抬高部为设于发酵筒 13底部上的多个支撑块11,抬高部用于抬高发酵筒13,避免发酵筒13底部的通气孔二2堵塞,穿刺部与通气管8的数量相同,发酵筒13顶部上设有凸缘3,利用凸缘3有利于增加发酵筒13强度,且还方便于手持提拉发酵筒13,两个导杆1滑动穿设于凸缘3两侧,利用两个导杆1对发酵筒13滑动进行导向,使发酵筒13向下滑动时穿刺部与通气管8保持对齐,两个导杆1滑动穿设于通气盖 4的两侧上,使发酵筒13上滑动盖合有通气盖4,固定效果好,避免了老鼠等动物破坏茶叶,通气盖4上具有多个通气孔三5,利用通气孔三5向茶叶上方供氧,使得茶堆整体供氧均匀,无需翻堆;
[0023]在使用时,将茶叶放入发酵筒13内并调整均匀,将茶巾棉布6盖于茶堆上方,将发酵筒13抬于导杆1上方,使凸缘3两侧与导杆1对齐,使得导杆1两侧插入凸缘3两侧内,实现对发酵筒13的滑动进行导向,继续将发酵筒13下放,使通气管8穿过穿刺部进入发酵筒13内,再将通气盖4两侧与两侧导杆1 相对齐,使两个导杆1插入通气盖4两侧,使得通气盖4下滑并盖于合发酵筒 13上;
[0024]发酵完成后,向上提动通气盖4使之沿导杆1上滑并离开导杆1,再通过手持两侧凸缘3将发酵筒13向上提,使发酵筒13沿导杆1上滑并离开底座12,发酵筒13离开底座12后,通气管8退也发酵筒13底座12后,给在发酵筒13 内取放茶叶提供了操作空间,方便于茶叶取放操作。
[0025]具体的,底座12下表面设有多个支脚7,利用支脚7抬高底座12,方便于发酵操作。
[0026]具体的,通气管8上端为封闭结构,减少茶叶从顶部进入导气管内,通气管8下端为开口结构并设有滤网10,利用滤网10避免蟑螂、爬虫进入通气管8 内对茶叶造成污染。
[0027]具体的,穿刺部包括设于发酵筒13底部上的穿刺孔17,穿刺孔17内径为 11mm,当两个导杆1插入凸缘3两侧上时,使穿刺孔17与通气管8相对齐,穿刺孔17内壁设有刷毛14,刷毛14长度为4mm,使得通气管8穿过穿刺孔17 时,刷毛14能有效扫去通气管8上的茶叶末,对通气管8进行清理。
[0028]具体的,还包括两个弧形板16和两个弹簧片15,两个弧形板16铰接于发酵筒13底部的上表面,且是相对位于穿刺孔17的两侧,两个弹簧片15相对固定设于发酵筒13底部的上表面,且是相对位于穿刺孔17的两侧,弹簧片15末端抵于弧形板16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大叶红茶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发酵筒,所述底座上表面平行设有两个导杆,所述底座上固定穿设有多个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设有多个通气孔一,所述发酵筒侧壁和底部均设有多个通气孔二,且所述发酵筒底部设有抬高部和多个的穿刺部,所述穿刺部与所述通气管相匹配,所述发酵筒上设有凸缘,两个所述导杆滑动穿设于所述凸缘两侧,所述发酵筒上活动盖合有通气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大叶红茶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下表面设有多个支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大叶红茶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杆滑动穿设于所述通气盖的两侧上,所述通气盖上具有多个通气孔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林颜素婷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真吾乡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