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3324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7
本申请公开的属于制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红茶制作工艺,包括鲜叶采摘、低温干燥、冷冻处理、揉捻处理、过筛处理、发酵处理、烘干处理、去杂包装处理等多个步骤,本申请通过将红茶放入石壁窖中进行发酵,而石壁窖由石条与泥搭建,能够保持一定的微生物,从而使得红茶在发酵的过程中,窖内的微生物能够参与红茶的发酵,提高红茶中的微生物含量,使得红茶中的微生物能够更好地与茶多酚协同配合,可被有益菌发酵,产生大量乳酸等成分,对菌群起到调节作用,促进益生菌生长,改善代谢。改善代谢。改善代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制作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制茶
,具体为一种红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红茶因干茶暗红,泡后润红,汤色透红得名,属于全发酵茶,红茶根据不同制法、不同产地、不同叶片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代表种类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灯,红茶中具有茶多酚、茶色素、氨基酸、咖啡碱和多种微量元素,虽然具备多种营养物质,但是现有工艺制备得到的红茶中的微生物较少,虽然红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多,但是少量的微生物与红茶中的茶多酚配合效果不够理想,不具备很好的改善代谢效果。
[0003]申请内容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制作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少量的微生物与红茶中的茶多酚配合效果不够理想,不具备很好的改善代谢效果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鲜叶采摘,用单手提采,同时手掌心向下,用拇指和食指夹住鱼叶上的嫩茎,向上轻提,芽叶折落掌心后放入竹篮中;
[0007]步骤2:低温干燥,将步骤1中得到的鲜叶均匀的摊开,摊叶厚度为5

8cm,温度为10

15℃,每隔1

2h翻叶一次,翻叶时避免损伤鲜叶,总低温干燥时长为3

4h;
[0008]步骤3:冷冻处理,将步骤2中干燥得到的茶叶放在萎凋槽上摊开后,在

20℃的环境条件下冷冻2h使茶叶表面形成冰晶,茶叶冷冻脆化5

8h后取出待用;
[0009]步骤4:揉捻处理,将步骤3中冷冻后的茶叶取出并在室温、通风的条件下进行解冻,使茶叶上的冰晶融化,将融化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轻度揉捻10

15min后,然后加压揉捻使得茶叶的叶细胞被破坏,茶汁外溢,叶片卷成紧直条索,叶形缩小,即得到揉捻茶叶;
[0010]步骤5:过筛处理,将步骤4中揉捻后的茶叶放入抖筛机,通过配置10目筛孔的面筛,抖散茶团并筛去碎末茶;
[0011]步骤6:发酵处理,将步骤5中筛选后的茶叶放入石壁窖内中下层,将茶叶堆高至50

70cm进行发酵准备,使用茶叶总重量二分之一重量的地下水进行洒水,洒水均匀后盖上发酵布进行发酵,堆温控制在50~65℃之间,10

14天翻第一次堆,后面每7天进行一次翻堆,到30

35天时,将茶叶堆温度降至30

35℃并开沟,让茶冷却并干燥,每隔3

5天开一次沟,交叉开沟,如此循环往复致使茶叶含水量低于14%;
[0012]步骤7:烘干处理,将步骤6中得到的茶叶均匀的添加至茶叶烘干机中,在温度为120℃~130℃的条件下烘至含水量为5%~8%的程度,烘干时长为2~4min,得到烘干成品茶叶;
[0013]步骤8:去杂包装处理,将步骤7中烘干定型后茶叶输往电磁振动风选机,先利用电磁振动筛筛去碎茶未,再采用浮扬吹风方式,吹去茶梗、毛发、花草叶、茎皮壳、纤维等杂物,然后对茶叶进行包装。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解冻摊晾过程中每隔0.5h翻动一次冷冻茶叶,解冻时长为2

4h,解冻后即得到解冻茶叶。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茶叶堆上面是平坦的,边缘呈梯形。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的石壁窖需要经过养窖处理,养窖处理方法为将熟茶的碎茶、茶末等,铺在地面上,大约1cm高,然后浇透水,接下来每隔2

3天洒一次水,保持表面湿润,使得窖底变黑,茶末没有茶味为止,等窖底干透即完成养窖处理。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第一次翻堆后,堆高降低,堆高不超过65cm,每次翻堆的过程中还需要解块,为平衡茶堆的温度、湿度,增加透气性,解散“结团”茶条,每翻一次堆,堆高需要降低10cm,经过几次翻堆后,堆高继续下降,不超过40cm。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通过在茶叶堆上插设温度计实现对堆温的检测。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将萎凋槽上铺上一层网纱,然后将步骤2中干燥得到的茶叶放在网纱上摊开后进行冷冻处理。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申请通过将红茶放入石壁窖中进行发酵,而石壁窖由石条与泥搭建,能够保持一定的微生物,从而使得红茶在发酵的过程中,窖内的微生物能够参与红茶的发酵,提高红茶中的微生物含量,使得红茶中的微生物能够更好地与茶多酚协同配合,可被有益菌发酵,产生大量乳酸等成分,对菌群起到调节作用,促进益生菌生长,改善代谢。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5]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6]实施例1:
[0027]一种红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8]步骤1:鲜叶采摘,用单手提采,同时手掌心向下,用拇指和食指夹住鱼叶上的嫩茎,向上轻提,芽叶折落掌心后放入竹篮中;
[0029]步骤2:低温干燥,将步骤1中得到的鲜叶均匀的摊开,摊叶厚度为8cm,温度为15℃,每隔2h翻叶一次,翻叶时避免损伤鲜叶,总低温干燥时长为4h,低温长时的萎凋效果对茶香气最佳,醇类和醛类在茶的香气变化过程逐渐增加,能够使得茶叶初步放香;
[0030]步骤3:冷冻处理,将萎凋槽上铺上一层网纱,然后将步骤2中干燥得到的茶叶放在网纱上摊开后进行冷冻处理,避免将茶树鲜叶直接从蔑筛上扫起时造成鲜叶破损,具有收
叶方便快速、且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效果,在

20℃的环境条件下冷冻2h使茶叶表面形成冰晶,茶叶冷冻脆化8h后取出待用,冷冻萎凋能够增加细胞膜透性,提高叶细胞损伤率和损伤速率,进而提高茶黄素的含量,同时还能够加快红茶的发酵速率,节约了红茶加工时间,降低了能耗,此外,还能够促进多酚类的酶促氧化,加快发酵进程,提高茶黄素含量;
[0031]步骤4:揉捻处理,将步骤3中冷冻后的茶叶取出并在室温、通风的条件下进行解冻,使茶叶上的冰晶融化,每隔0.5h翻动一次冷冻茶叶,解冻时长为4h,解冻后即得到解冻茶叶,将融化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鲜叶采摘,用单手提采,同时手掌心向下,用拇指和食指夹住鱼叶上的嫩茎,向上轻提,芽叶折落掌心后放入竹篮中;步骤2:低温干燥,将步骤1中得到的鲜叶均匀的摊开,摊叶厚度为5

8cm,温度为10

15℃,每隔1

2h翻叶一次,翻叶时避免损伤鲜叶,总低温干燥时长为3

4h;步骤3:冷冻处理,将步骤2中干燥得到的茶叶放在萎凋槽上摊开后,在

20℃的环境条件下冷冻2h使茶叶表面形成冰晶,茶叶冷冻脆化5

8h后取出待用;步骤4:揉捻处理,将步骤3中冷冻后的茶叶取出并在室温、通风的条件下进行解冻,使茶叶上的冰晶融化,将融化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轻度揉捻10

15min后,然后加压揉捻使得茶叶的叶细胞被破坏,茶汁外溢,叶片卷成紧直条索,叶形缩小,即得到揉捻茶叶;步骤5:过筛处理,将步骤4中揉捻后的茶叶放入抖筛机,通过配置10目筛孔的面筛,抖散茶团并筛去碎末茶;步骤6:发酵处理,将步骤5中筛选后的茶叶放入石壁窖内中下层,将茶叶堆高至50

70cm进行发酵准备,使用茶叶总重量二分之一重量的地下水进行洒水,洒水均匀后盖上发酵布进行发酵,堆温控制在50~65℃之间,10

14天翻第一次堆,后面每7天进行一次翻堆,到30

35天时,将茶叶堆温度降至30

35℃并开沟,让茶冷却并干燥,每隔3

5天开一次沟,交叉开沟,如此循环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犹县金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