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裙板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284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裙板安装结构,包括:上裙板,用于设置在车顶的两侧,且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安装组件,上裙板通过安装组件连接于车顶的两侧,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第一安装组件为连接支架,用于连接上裙板的上部和车顶,第二安装组件为弹性连接组件,用于将上裙板的下部压紧于车顶外侧的车体雨檐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上裙板安装结构,第一安装组件为连接支架,为刚性连接件,第二连接组件为弹性连接组件,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相配合,实现上裙板与车顶的连接,可灵活设置安装位置,避开车顶顶部空间紧张的区域,解决了上裙板安装时出现的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又能保证上裙板的刚度,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固性。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裙板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裙板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轨道交通车辆中,现有的高速动车组和地铁的车体结构在车体顶部通常设有空调、通风装置等机械、电气设备,为了对车顶的设备进行保护,在车顶上通常设置有上裙板,同时上裙板可以方便拆卸以满足检修需求。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裙板与车顶的连接方式使得车顶空间减小,造成车顶顶部空间紧张的问题。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上裙板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裙板安装空间紧张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裙板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裙板安装空间紧张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上裙板安装结构,包括:
[0007]上裙板,用于设置在车顶的两侧,且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
[0008]安装组件,所述上裙板通过所述安装组件连接于所述车顶的两侧,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安装组件为连接支架,用于连接所述上裙板的上部和所述车顶,所述第二安装组件为弹性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上裙板的下部压紧于所述车顶外侧的车体雨檐上。
[0009]可选地,在上述上裙板安装结构中,所述第二安装组件为橡胶压块,所述橡胶压块包括由下至上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增大的楔形部,所述楔形部嵌入所述上裙板与所述车顶的凸肋之间的嵌槽内,以将所述上裙板压紧在所述车体雨檐上,所述橡胶压块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车顶的凸肋紧固连接。
[0010]可选地,在上述上裙板安装结构中,所述橡胶压块包括:
[0011]金属压板;
[0012]橡胶主体,包括楔形部,所述金属压板设置于所述橡胶主体的上侧,且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金属压板和所述橡胶主体与所述车顶的凸肋紧固连接。
[0013]可选地,在上述上裙板安装结构中,所述橡胶主体包括:
[0014]上部套接部,所述金属压板套接于所述上部套接部上;
[0015]所述楔形部,位于所述上部套接部的下方,所述上部套接部的下方形成有卡槽,所述楔形部位于所述卡槽的一侧,所述卡槽卡设于所述车顶的凸肋上。
[0016]可选地,在上述上裙板安装结构中,所述上部套接部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楔形部,以形成压接部,所述压接部压接于所述上裙板的下部的凸出部的上沿。
[0017]可选地,在上述上裙板安装结构中,所述连接支架包括:
[0018]第一连接支架,设置在所述车顶上,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
[0019]第二连接支架,包括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支架通过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紧固连接,所述第二折板固定于所述上裙板。
[0020]可选地,在上述上裙板安装结构中,所述第一安装孔为长圆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为长圆孔,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互垂直。
[0021]可选地,在上述上裙板安装结构中,所述第二紧固件为紧固螺栓,所述第二紧固件的紧固螺母压紧于所述第一折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折板之间设置有调整垫。
[0022]可选地,在上述上裙板安装结构中,所述第二折板与所述上裙板通过粘结方式和/或拉铆方式固定连接。
[0023]可选地,在上述上裙板安装结构中,所述第二连接支架折弯形成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
[0024]本技术提供的上裙板安装结构,包括上裙板和安装组件,上裙板通过安装组件设置在车顶的两侧,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用于对车顶设备进行保护,避免车顶设备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受到物体的撞击。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第一安装组件为连接支架,为刚性连接件,用于连接上裙板的上部和车顶,同时第一安装组件为纵向延伸的支架,使得与上裙板的固定位置位于车顶的上方,第一安装组件与车顶接触面积较小,能够方便的避开贴在车顶表面布置的管线,第二连接组件为弹性连接组件,用于将上裙板的下部压紧于车顶外侧的车体雨檐上,即位于车顶的边缘处,以避开顶部空间紧张的区域。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相配合,可灵活设置安装位置,避开车顶顶部空间紧张的区域,解决了上裙板安装时出现的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又能保证上裙板的刚度,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上裙板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一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二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

图4中的各项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0031]100为上裙板;
[0032]200为车顶;
[0033]300为安装组件,310为第一安装组件,311为第一连接支架,3111第一为安装孔,312为第二连接支架,3121为第二安装孔,320为第二安装组件,321为金属压板,322为橡胶主体,3221为上部套接部,3222为楔形部,3223为卡槽,3224为压接部;
[0034]400为第一紧固件;
[0035]500为第二紧固件,501为紧固螺母,502为调整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上裙板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裙板安装空间紧张的问题。
[003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裙板安装结构,包括上裙板100和安装组件300。
[0039]其中,上裙板100通过安装组件300设置在车顶200的两侧,且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用于对车顶设备进行保护,避免车顶设备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受到物体的撞击,以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同时,上裙板100的设置还可以减少车辆运行的空气阻力,增强车辆的美观度。
[0040]安装组件300包括第一安装组件310和第二安装组件320,第一安装组件310为连接支架,用于连接上裙板100的上部和车顶200,同时第一安装组件310为纵向延伸的支架,使得与上裙板100的固定位置位于车顶的上方,与车顶接触面积较小,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裙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裙板(100),用于设置在车顶(200)的两侧,且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安装组件(300),所述上裙板(100)通过所述安装组件(300)连接于所述车顶(200)的两侧,所述安装组件(300)包括第一安装组件(310)和第二安装组件(320),所述第一安装组件(310)为连接支架,用于连接所述上裙板(100)的上部和所述车顶(200),所述第二安装组件(320)为弹性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上裙板(100)的下部压紧于所述车顶(200)外侧的车体雨檐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裙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组件(320)为橡胶压块,所述橡胶压块包括由下至上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增大的楔形部(3222),所述楔形部(3222)嵌入所述上裙板(100)与所述车顶的凸肋之间的嵌槽内,以将所述上裙板(100)压紧在所述车体雨檐上,所述橡胶压块通过第一紧固件(400)与所述车顶(200)的凸肋紧固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裙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压块包括:金属压板(321);橡胶主体(322),包括楔形部(3222),所述金属压板(321)设置于所述橡胶主体(322)的上侧,且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400)依次穿过所述金属压板(321)和所述橡胶主体(322)与所述车顶(200)的凸肋紧固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裙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主体(322)包括:上部套接部(3221),所述金属压板(321)套接于所述上部套接部(3221)上;楔形部(3222),位于所述上部套接部(3221)的下方,所述上部套接部(3221)的下方形成有卡槽(3223),所述楔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登基穆文雄范明星王会娟唐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