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及方法,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包括增重支撑架套和刀架,该缸体的深盲孔加工方法包括钻、镗缸体深盲孔,使孔直径预留8mm加工余量,孔深度预留1mm加工余量;根据缸体和第二支撑套直径制作第一支撑套;将安装增重支撑架套的缸体吊装到机床上,使找正误差小于等于0.05mm以内;将镗杆安装在机床上,通过导向木将深盲孔直径精加工;通过镗杆退至深盲孔孔口,选择不同专用车刀安装在刀座上,对深盲孔孔底进行加工,并用刻度尺记录进给量,完成缸体深盲孔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防止在加工缸体过程中发生窜动,保证深孔孔底与圆弧的加工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提高加工效率,缩短加工周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制造成本。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缸体深盲孔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薄壁零件深盲孔加工一直都是车床加工中的难点,尤其是盲孔孔底面及圆弧要求高粗糙度,无接刀棱,如大型模锻压机主要零件—回程缸缸体。由于缸体工件外圆和内孔直径小,重量轻,壁厚薄,盲孔深度深,利用现有工装架套装夹时,出现跳动大,无法找正工件,同时对缸体深孔孔底及圆弧加工难度大,很难达到高粗糙度值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包括增重支撑架套和刀架,其中:
[0005]所述增重支撑架套包括第一支撑套、螺钉、筋板、第二支撑套和加长螺杆,所述螺钉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套两侧,所述加长螺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两侧,所述第一支撑套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套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所述筋板连接;
[0006]所述刀架包括镗杆、导向木、刀座和专用车刀,所述导向木设置在所述镗杆顶端两侧,所述刀座设置在所述镗杆顶端,所述专用车刀安装在所述刀座上。
[0007]进一步地,在上述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撑套内径尺寸匹配于缸体外径尺寸。
[0008]进一步地,在上述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中,所述专用车刀包括第一车刀、第二车刀、第三车刀、第四车刀、第五车刀、第六车刀和第七车刀。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提供的缸体深盲孔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1:钻、镗缸体深盲孔,使孔直径预留8mm加工余量,孔深度预留1mm加工余量;
[0011]步骤2:根据缸体和第二支撑套直径制作第一支撑套,将缸体穿过第一支撑套,旋转螺钉顶住缸体外圆使其固定,旋转长螺杆顶住缸体外圆使其加固;
[0012]步骤3:将安装增重支撑架套的缸体吊装到机床上,使缸体底部外圆装夹到机床卡盘上,通过托辊拖住第二支撑套,使找正误差小于等于0.05mm以内;
[0013]步骤4:将镗杆安装在机床上,通过导向木将深盲孔直径精加工;
[0014]步骤5:通过镗杆退至深盲孔孔口,选择不同专用车刀安装在刀座上,对深盲孔孔底进行加工,并用刻度尺记录进给量,完成缸体深盲孔加工。
[0015]进一步地,在上述缸体深盲孔的加工方法中,选用所述第一车刀安装在所述刀座上对深盲孔孔底圆弧进行粗加工。
[0016]进一步地,在上述缸体深盲孔的加工方法中,选用所述第二车刀、所述第三车刀、
所述第四车刀和所述第五车刀,依次安装在所述刀座上对深盲孔孔底圆弧进行精加工。
[0017]进一步地,在上述缸体深盲孔的加工方法中,选用所述第六车刀和所述第七车刀,依次安装在所述刀座上对深盲孔孔底进行精加工。
[0018]本专利技术的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及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9]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及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通过增重支撑架套,对缸体增加重量,有效防止在加工缸体过程中发生窜动,利用专用的车刀,实现缸体深孔孔底及圆弧的加工,保证深孔孔底与圆弧的加工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提高加工效率,缩短加工周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用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的缸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中的专用车刀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0:缸体;
[0026]1:增重支撑架套、11:第一支撑套、12:螺钉、13:筋板、14:第二支撑套、15:加长螺杆;
[0027]2:刀架、21:镗杆、22:导向木、23:刀座、
[0028]24:专用车刀、241:第一车刀、242:第二车刀、243:第三车刀、244:第四车刀、245:第五车刀、246:第六车刀、247:第七车刀。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包括增重支撑架套1和刀架2,其中:
[0031]增重支撑架套1包括第一支撑套11、螺钉12、筋板13、第二支撑套14和加长螺杆15,螺钉12设置在第一支撑套11两侧,加长螺杆15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两侧,第一支撑套11设置在第二支撑套14内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筋板13连接,通过螺钉12和加长螺杆15对缸体100固定,从而间接对缸体100增重,有效防止了在缸体100加工过程中发生窜动;
[0032]刀架2包括镗杆21、导向木22、刀座23和专用车刀24,导向木22设置在镗杆21顶端两侧,刀座23设置在镗杆21顶端,专用车刀24安装在刀座23上。
[0033]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中,第一支撑套11内径尺寸匹配于缸体100外径尺寸。
[0034]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中,专用车刀24包括第一车刀241、第二车刀242、第三车刀243、第四车刀244、第五车刀245、第六车刀246和第七车刀247,利用各车刀角度和长度的不同进行组合,从而实现缸体深盲孔孔底及圆弧的加工,有效保证了深盲孔孔底与圆弧的加工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提供的缸体深盲孔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步骤1:钻、镗缸体100深盲孔,使孔直径预留8mm加工余量,孔深度预留1mm加工余量,由此对深盲孔先进行预制;
[0037]步骤2:根据缸体100和第二支撑套14直径制作第一支撑套11,将缸体100穿过第一支撑套11,旋转螺钉12顶住缸体100外圆使其固定,旋转长螺杆顶住缸体100外圆使其加固,使增重支撑架套1固定在缸体100上提高缸体100重量;
[0038]步骤3:将安装增重支撑架套1的缸体100吊装到机床上,使缸体100底部外圆装夹到机床卡盘上,通过托辊拖住第二支撑套14,使找正误差小于等于0.05mm以内;
[0039]步骤4:将镗杆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包括增重支撑架套和刀架,其中:所述增重支撑架套包括第一支撑套、螺钉、筋板、第二支撑套和加长螺杆,所述螺钉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套两侧,所述加长螺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两侧,所述第一支撑套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套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所述筋板连接;所述刀架包括镗杆、导向木、刀座和专用车刀,所述导向木设置在所述镗杆顶端两侧,所述刀座设置在所述镗杆顶端,所述专用车刀安装在所述刀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套内径尺寸匹配于缸体外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车刀包括第一车刀、第二车刀、第三车刀、第四车刀、第五车刀、第六车刀和第七车刀。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缸体深盲孔的加工装置实施的缸体深盲孔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深盲孔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钻、镗缸体深盲孔,使孔直径预留8mm加工余量,孔深度预留1mm加工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支超,吴若辰,王艳鹏,翟江涛,史晋辉,岳冬根,聂海雄,
申请(专利权)人: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