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35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的上模座设有上压芯;所述的下模座设有下压芯;上模座下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凸起,所述的下模座上表面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的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的上模座与下模座合模时,所述的凸起一一对应地插接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上压芯与下压芯之间形成用于放置产品的腔体;所述的下模座且位于所述的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柱,所述的定位柱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的下模座上;所述的上模座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的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插槽,所述的定位柱一一对应地插接在所述的定位插槽内。该翻边模具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的定位效果较好,能保证成型产品的精度。精度。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车架是由两根前、后纵梁和若干根横梁组成,用铆接或焊接的方式将纵梁和横梁连接成坚固的刚性构架,前、后纵梁为主要承重体。汽车前后纵梁在制作的过程中,先用下料模具进行下料,下料后的坯料通过成型模具进行初步成型,然后再用翻边模具进行翻边。翻边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设有上压芯,所述的下模座设有下压芯。上模座和下模座合模时,上压芯和下压芯之间形成用于放置产品的腔体,从而来对产品进行翻边定型。现有技术的翻边模具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通过凸起和凹槽的结构进行定位,即所述的上模座下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凸起,所述的下模座上表面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的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合模时,两个所述的凸起一一对应地插接在两侧的凹槽内。此种翻边模具的定位结构较简单,定位效果较差,影响产品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该翻边模具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的定位效果较好,能保证成型产品的精度。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的上模座设有上压芯;所述的下模座设有下压芯;所述的上模座下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凸起,所述的下模座上表面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的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的上模座与所述的下模座合模时,所述的凸起一一对应地插接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上压芯与所述的下压芯之间形成用于放置产品的腔体;所述的下模座且位于所述的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柱,所述的定位柱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的下模座上;所述的上模座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的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插槽,所述的定位柱一一对应地插接在所述的定位插槽内。
[0005]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的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06]由于本技术的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在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增加定位柱和定位插槽的结构,受定位柱和定位插槽结构作用,使得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配合更加精确,能保证成型产品的精度。所述的定位柱通过合页铰接在下模座上,上模座和下模座开模后,可以将定位柱翻转下来,使工作人员在拿产品时不会碰到定位柱,避免工作人员被磕伤。
[0007]作为改进,所述的合页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下模座侧壁的边缘处,所述的合页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定位柱的侧壁上。采用此种结构后,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0008]作为改进,所述的下压芯上设有多个定位齿,所述的上压芯上设有与所述的定位
齿相配合的齿槽,所述的定位齿的端部嵌入在所述的齿槽内。采用此种结构后,通过定位齿和凹槽结构,使得上压芯和下压芯的配合更加精确,进一步保证产品的精度。
[0009]作为改进,所述的定位齿包括连接体及齿体,所述的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的齿体相连接且所述的连接体与所述的齿体一体成型;所述的下压芯上设有与所述的连接体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的连接体嵌入且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槽内。采用此种结构后,定位齿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0010]作为改进,所述的上模座设有上容纳槽,所述的上容纳槽的槽底设有多个上通孔,所述的上压芯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的上通孔相匹配的连接柱,所述的连接柱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的上通孔内且该连接柱的上端露置在所述的上模座外,所述的连接柱的上端连接有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与所述的连接柱之间通过多个锁紧件锁紧且所述的限位板限位在所述的上模具外。采用此种结构后,上压芯和上模座之间组装结构简单且牢固,长时间使用也不会产生松动。
[0011]作为改进,所述的上模座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嵌入槽,所述的限位板嵌入在所述的嵌入槽内。采用此种结构后,所述的限位板安装结构简单,上模座上表面结构较平整,不会出现磕碰的现象。
[0012]作为改进,翻边模具还包括翻边压块,所述的上模座设有压块安装槽,所述的压块安装槽与所述的上容纳槽相连接;所述的翻边压块的上端嵌入在所述的压块安装槽内,所述的翻边压块的一侧紧贴在所述的上压芯的侧壁上。采用此种结构后,翻边压块组装结构较可靠。
[0013]作为改进,所述的翻边压块的一侧设有多个防滑凸起,所述的上压芯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的防滑凸起相配合的防滑凹槽,所述的防滑凸起一一对应地嵌入在所述的防滑凹槽内。采用此种结构后,翻边压块与上压芯之间组装较稳定,不会出现移动的现象。
[0014]作为改进,所述的翻边压块包括多个压块分体,多个压块分体相互拼接在一起。采用此种结构后,方便调整翻边压块的尺寸和形状。
[0015]作为改进,所述的下模座设有下容纳槽,所述的下压芯的下端嵌入且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槽内;所述的下压芯的上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的翻边压块的压面相匹配的支撑面,所述的压面与所述的支撑面分别与所述的产品翻边的两面的形状相匹配。采用此种结构后,下压芯与下模座之间组装结构简单且可靠。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的上模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的上模座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的上模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的下模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所示:1、上模座,101、凸起,102、上吊装柱,103、上容纳槽,104、上通孔,105、嵌入槽,106、定位插槽,107、压块安装槽,2、下模座,201、凹槽,202、下吊装柱,203、下容纳槽,3、上压芯,301、防滑凹槽,302、齿槽,303、连接柱,4、下压芯,401、支撑面,402、安装槽,5、限位板,6、翻边压块,601、压块分体,602、防滑凸起,603、压面,7、定位柱,8、合页,9、定位齿,901、连接体,902、齿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好得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
[0023]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物体的厚度、尺寸和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0024]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具有”、“包含”、“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成型汽车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的上模座设有上压芯;所述的下模座设有下压芯;所述的上模座下表面的两端均设有凸起,所述的下模座上表面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的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的上模座与所述的下模座合模时,所述的凸起一一对应地插接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上压芯与所述的下压芯之间形成用于放置产品的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座且位于所述的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柱,所述的定位柱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的下模座上;所述的上模座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的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插槽,所述的定位柱一一对应地插接在所述的定位插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页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下模座侧壁的边缘处,所述的合页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定位柱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压芯上设有多个定位齿,所述的上压芯上设有与所述的定位齿相配合的齿槽,所述的定位齿的端部嵌入在所述的齿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齿包括连接体及齿体,所述的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的齿体相连接且所述的连接体与所述的齿体一体成型;所述的下压芯上设有与所述的连接体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的连接体嵌入且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成型汽车前、后纵梁的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座设有上容纳槽,所述的上容纳槽的槽底设有多个上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仕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