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甲醇发电机增程式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14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甲醇发电机增程式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体、车架、甲醇发动机、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驱动控制器、多合一控制器、驱动电机、变速箱、保护罩、电池箱、电池控制器、整车控制器、车门、机舱盖、充电口、车轮、飞轮壳组件、隔板,车架两侧设有车轮,车架上方设有车体,车体上设有车门,车体前端设有机舱盖,车体一侧设有充电口,车架前方设有甲醇发动机,甲醇发动机设于机舱盖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甲醇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为电池组供电,实现绿色增程,满足国家环保要求,并且在电池组之间设置散热平衡板,能够平衡各电池组的热量,防止局部发热。防止局部发热。防止局部发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甲醇发电机增程式的新能源汽车


[0001]本技术属于增程式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甲醇发电机增程式的新能源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受限于电池续航的问题,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因此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少厂家选择混合动力的技术路线,利用混合动力汽车良好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同时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问题;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路线分为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混合动力。
[0003]部分增程式汽车通过柴油发电机为电池组供电,实现行驶里程的增加,降低新能源电动汽车对充电桩的依赖,但柴油发电机排放污染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无法满足国家对碳排放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甲醇发电机增程式的新能源汽车,通过设置甲醇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为电池组供电,实现绿色增程,满足国家环保要求,并且在电池组之间设置散热平衡板,能够平衡各电池组的热量,防止局部发热。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利用甲醇发电机增程式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体、车架、甲醇发动机、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驱动控制器、多合一控制器、驱动电机、变速箱、保护罩、电池箱、电池控制器、整车控制器、车门、机舱盖、充电口、车轮、飞轮壳组件、隔板,所述车架两侧设有车轮,车架上方设有车体,车体上设有车门,车体前端设有机舱盖,车体一侧设有充电口,车架前方设有甲醇发动机,甲醇发动机设于机舱盖下方,甲醇发动机通过飞轮壳组件连接发电机,发电机通过电路连接发电机控制器,发电机输出端通过电路连接多合一控制器,多合一控制器安装在车架上,多合一控制器一侧设有驱动控制器,驱动控制器通过电路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车架后方,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变速箱,变速箱输出端通过传动轴连接车轮;电池箱安装在保护罩内部,保护罩安装在车架下方,保护罩内设有隔板,电池箱一侧设有电池控制器,电池箱与电池控制器之间通过电路连接,电池控制器通过电路连接多合一控制器,电池控制器一侧设有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通过电路连接甲醇发动机、发电机控制器、电池箱、多合一控制器、驱动控制器和电池控制器。
[0007]所述电池箱与电池控制器上均设有加热电源连接头与内网通讯连接头,便于电路的连接以及数据的传输与控制。
[0008]所述电池箱包括保护壳、电池组、散热平衡板、正极接线口、负极接线口、维修开关、串联排、冷却水层、进水管、出水管、加热板,保护壳内部设有若干电池组,两组相邻电池组之间设有散热平衡板,电池组通过串联排串联,串联后正极通过维修开关连接正极接线口,负极通过串联排连接负极接线口,保护壳底部设有冷却水层,冷却水层一端连通进水
管,另一端连通出水管,冷却水层上方设有加热板,加热板紧靠电池组安装,加热板通过电路连接加热电源连接头一端。
[0009]所述电池控制器一侧所设正极充电接口Ⅰ与负极充电接口Ⅰ通过电路连接车体一侧充电口,电池控制器背面所设负极电池接口Ⅰ与正极电池接口Ⅰ通过电路连接电池箱一侧所设正极接线口与负极接线口;电池控制器一侧所设正极充电接口Ⅱ与负极充电接口Ⅱ通过电路连接发电机一侧,电池控制器背面所设负极电池接口Ⅰ与正极电池接口Ⅰ通过电路连接电池箱一侧所设正极接线口与负极接线口;
[0010]电池控制器背面所设负极电池接口Ⅱ、正极电池接口Ⅱ通过电路连接电池箱一侧正极接线口与负极接线口,电池控制器一侧所设正极放电接口与负极放电接口通过电路连通驱动电机,电池控制器一侧所设整车通讯接口通过传输线连接整车控制器。
[0011]所述散热平衡板包括均热板、散热片、散热孔,两组均热板之间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散热片,散热片上设有若干散热孔。
[0012]优选的,所述甲醇发动机一侧设有导管,便于对甲醇的添加。
[0013]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与电池组之间设有限位保护板,防止电池组位移碰撞发生危险。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
[0015]1)通过设置甲醇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为电池组充电,以及为整车供电,实现续航里程的增加,减少对充电桩的依赖性,并且甲醇发动机更加环保,满足环保排放标准;
[0016]2)在电池组下方设有加热板与冷却水层,可根据实际情况,若在天气较冷时启动汽车,通过加热板对电池组进行同步加热,快速提高电池组充放电效率,节省时间,若天气炎热,则可通过冷却水层与散热平衡板配合完成电池组的降温,并且散热平衡板能够平衡电池组的温度,防止局部过热发生危险。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利用甲醇发电机增程式的新能源汽车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2是车架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3是保护罩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4是电池控制器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5是电池控制器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6是电池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7是电池箱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8是加热板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9是散热平衡板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10是附图9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7]附图11是充电原理流程图;
[0028]附图12是放电原理流程图;
[0029]附图13是整车控制器连接原理流程图;
[0030]图中:10、车体;11、车架;12、甲醇发动机;13、发电机;14、发电机控制器;15、驱动控制器;16、多合一控制器;17、驱动电机;18、变速箱;19、保护罩;20、电池箱;21、电池控制
器;22、整车控制器;23、加热电源连接头;24、内网通讯连接头;101、车门;102、机舱盖;103、充电口;104、车轮;121、导管;122、飞轮壳组件;191、隔板;201、保护壳;2011、限位保护板;202、电池组;203、散热平衡板;2031、均热板;2032、散热片;2033、散热孔;204、正极接线口;205、负极接线口;206、维修开关;207、串联排;208、冷却水层;2081、进水管;2082、出水管;209、加热板;211、正极充电接口Ⅰ;2111、正极充电接口Ⅱ;212、正极放电接口;213、负极放电接口;214、负极充电接口Ⅰ;2141、负极充电接口Ⅱ;215、整车通讯接口;216、负极电池接口Ⅰ;2161、负极电池接口Ⅱ;217、正极电池接口Ⅰ;2171、正极电池接口Ⅱ。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方便本
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

13,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说明。
[0032]一种利用甲醇发电机增程式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体10、车架11、甲醇发动机12、发电机13、发电机控制器14、驱动控制器15、多合一控制器16、驱动电机17、变速箱18、保护罩19、电池箱20、电池控制器21、整车控制器22、车门101、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甲醇发电机增程式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体、车架、甲醇发动机、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驱动控制器、多合一控制器、驱动电机、变速箱、保护罩、电池箱、电池控制器、整车控制器、车门、机舱盖、充电口、车轮、飞轮壳组件、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两侧设有车轮,车架上方设有车体,车体上设有车门,车体前端设有机舱盖,车体一侧设有充电口,车架前方设有甲醇发动机,甲醇发动机设于机舱盖下方,甲醇发动机通过飞轮壳组件连接发电机,发电机通过电路连接发电机控制器,发电机输出端通过电路连接多合一控制器,多合一控制器安装在车架上,多合一控制器一侧设有驱动控制器,驱动控制器通过电路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车架后方,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变速箱,变速箱输出端通过传动轴连接车轮;电池箱安装在保护罩内部,保护罩安装在车架下方,保护罩内设有隔板,电池箱一侧设有电池控制器,电池箱与电池控制器之间通过电路连接,电池控制器通过电路连接多合一控制器,电池控制器一侧设有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通过电路连接甲醇发动机、发电机控制器、电池箱、多合一控制器、驱动控制器和电池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甲醇发电机增程式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与电池控制器上均设有加热电源连接头与内网通讯连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甲醇发电机增程式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包括保护壳、电池组、散热平衡板、正极接线口、负极接线口、维修开关、串联排、冷却水层、进水管、出水管、加热板,保护壳内部设有若干电池组,两组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颂李学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盛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