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式建筑物及其建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尤其涉及组装式建筑物及其建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组装式建筑即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0003]目前组装式建筑物中的装配式墙板,其结构较为简单,对于高品质的房屋建设中,现有的装配式墙板无法复合客户保温保暖以及降噪的需求,同时现有的装配式墙板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大多是直接通过行吊将装配式墙板进行吊装,但是在吊装的过程中,为了使已浇筑底板上的预留插筋能够精确的插接进装配式墙板底部的竖向沉孔内,在实际操作的情况下,由于吊装的装配式墙板与底板之间的间隙较小,需要借助反光镜进行对孔操作,往往需要行吊反复频繁对装配式墙体进行上下移动,较为繁琐,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容易出现插筋将竖向深孔破坏的情况,影响装配式墙体安装后的稳定性。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组装式建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组装式建筑物,包括内板(1)、外板(2)、混凝土浇筑底板(3)和预留在混凝土浇筑底板(3)上表面的两组插筋(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2)的侧面设置有保温层(5),保温层(5)远离外板(2)的一侧设置有隔音层(6),保温层(5)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强力结构胶(7)和第二强力结构胶(8)与外板(2)和隔音层(6)固定连接,内板(1)的侧面通过第三强力结构胶(9)与隔音层(6)固定连接,内板(1)的下表面分别开设有灌浆仓和与两组插筋(4)相适配的两组竖向沉孔(10),内板(1)的表面分别开设有注浆孔(11)和出浆孔(12),注浆孔(11)和出浆孔(12)均与两组竖向沉孔(10)连接,且左侧一组竖向沉孔(10)的内壁分别开设有与注浆孔(11)和出浆孔(12)相对应的连接限位槽(13),内板(1)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竖向沉孔(10)相对应的锥形连接槽(14),锥形连接槽(1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锥形钢环(15),且插筋(4)的底部表面固定安装有与锥形连接槽(14)相适配的密封垫块(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5)的材料为聚苯乙烯树脂,隔音层(6)的材料为海藻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11)和出浆孔(12)的端部均设置有密封柱塞(1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2)的表面开设有延伸至内板内部的安装孔,且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膨胀螺栓(18)。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奕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奕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