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2百万像素等级的环视近距探测相机镜头,包括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镜片、镜筒、镜帽,从镜头的物体空间到像面依次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镜片,第四和第五镜片之间为光阑孔面,第九镜片为滤光片,第十镜片为保护玻璃,第十镜片的像面外侧为镜头成像面;所有的镜片的像面和物面均镀有BBAR膜,部分镜片和镜片之间设置有卡圈,部分镜片和镜筒之间设置有密封卡圈,部分镜片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安装卡圈的台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BBAR膜以减少反射光,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并分散了镜头内部产生的杂散光,使像面的杂散光能量大幅减少。镜头的畸变小,能有效拍出最真实的照片,利于夜景拍摄。利于夜景拍摄。利于夜景拍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2百万像素等级的环视近距探测相机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环视近距探测相机镜头,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成像质量高,能有效拍出最真实照片的2百万像素等级的环视近距探测相机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主动安全环境感知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复杂城市道路环境下的环境感知技术成为现代智能交通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目前,对车辆周围环境感知的手段主要采用雷达和机器视觉。雷达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深度信息有良好的感知能力,但是易受其他物体干扰产生误判;而机器视觉对物体的颜色和纹理有较好的解析能力,因此车载环视近距探测相机镜头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0003]目前,随着感光器件的不断更新,车载摄像产品也得到不断提升,采用VGA方案的车载摄像产品已近不能满足市场对高清车载产品的需求,广角、高清化和小型化的车载摄像产品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现有的主流车载环视镜头主要针对VGA芯片开发,像素过低,且长度较长,不能满足目前市场对车载产品高清化、大广角的发展需求。市场竞争迫使企业创新意识增强,国内镜头制造商要极度重视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才能使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有突破性提高。
[0004]目前市面上比较有竞争力的光学产品多为塑料结构,且光圈较小。因此,只是第一代车载镜头,在实际应用中的扩展性较弱,且稳定性较差,无法适用于高端的成像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像质量高,能有效拍出最真实照片的自动驾驶的2百万像素等级的环视近距探测相机镜头。
[0006]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2百万像素等级的环视近距探测相机镜头,所述2百万像素等级的环视近距探测相机镜头包括: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光阑孔面、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第九镜片、第十镜片、镜筒、镜帽,从镜头的物体空间到像面依次为: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光阑孔面、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第九镜片、第十镜片;第九镜片为滤光片,第十镜片为保护玻璃,第十镜片的像面外侧为镜头成像面。
[0007]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第九镜片、第十镜片的像面和物面均镀有BBAR膜。
[0008]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第九镜片均固定安装在镜筒内。
[0009]镜帽和镜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卡圈,第一镜片的像面的一侧设置有与镜筒配合的第一卡圈,第二镜片的物面的一侧设置有与镜筒配合的第二卡圈,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三卡圈,第三镜片和第四镜片之间设置有第四卡圈,光阑孔面和第五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五卡圈,第五镜片和第六镜片之间设置有第六卡圈,第六镜片和第七镜片之间
设置有第七卡圈,第七镜片和第八镜片之间设置有第八卡圈,第九镜片的像面设置有第九卡圈,第九卡圈和镜筒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卡圈,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的物面或像面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安装卡圈的台阶。
[0010]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一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20.3018mm,第一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600mm;第一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4.3467mm,第一镜片的像面距离第二镜片物面的中心顶点的距离为4.386mm。
[0011]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二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
‑
7.4168mm,第二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600mm;第二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15.8502mm,第二镜片的像面距离第三镜片物面的中心顶点的距离为1.314mm。
[0012]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三镜片的物面为平面,第三镜片的中心厚度为2.499mm;第三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
‑
9.3898mm,第三镜片的像面距离第四镜片物面的距离为0.345mm。
[0013]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四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12.1626mm,第四镜片的中心厚度为1.827mm;第四镜片的像面为平面,第四镜片的像面距离光阑孔面的距离为3.020mm;光阑孔面距离第五镜片5的物面的中心顶点的距离为1.751mm。
[0014]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五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144.1480mm,第五镜片的中心厚度为1.331mm;第五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12.9525mm,第五镜片的像面距离第六镜片物面的中心顶点的距离为0.090mm。
[0015]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六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16.3356mm,第六镜片的中心厚度为2.498mm;第四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
‑
5.4290mm,第六镜片的像面距离第七镜片物面的中心顶点的距离为0。
[0016]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七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
‑
5.4290mm,第七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489mm;第七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
‑
19.7521mm,第七镜片的像面距离第八镜片物面的中心顶点的距离为1.211mm。
[0017]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八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10.3333mm,第八镜片的中心厚度为2.500mm;第八镜片的像面为平面,第八镜片的像面距离第九镜片物面的中心顶点的距离为1.0mm。
[0018]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九镜片的物面和像面均为平面,厚度为0.55mm,第十镜片的物面和像面均为平面,厚度为0.30mm,第十镜片距离成像面的距离为0.143mm。
[0019]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2百万像素等级的环视近距探测相机镜头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镜筒使用铝材AL6061,既减轻了重量,又提高了镜头的强度,且表面进行氧化和发黑,可以有效吸收杂散光的反射。
[0020]本技术镜片部分表面镀BBAR膜以减少反射光,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并分散了镜头内部产生的杂散光,使像面的杂散光能量大幅减少。
[0021]本技术能够通过车载用途的可靠性测试,防护等级达到IP67。
[0022]本技术镜头的畸变小,能有效拍出最真实的照片。
[0023]本技术光圈大,增大通光量,缩小景深,使画面更明亮,更大的相对亮度,利于夜景拍摄。
[0024]本技术在光学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增加镜片数量、调整排布、优化形状及材料,使用全玻璃镜头,保证了镜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成像光路示意图。
[0027]下面是本技术中标号对应的名称:
[0028]第一镜片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百万像素等级的环视近距探测相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2百万像素等级的环视近距探测相机镜头包括: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光阑孔面、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第九镜片、第十镜片、镜筒、镜帽,从镜头的物体空间到像面依次为: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光阑孔面、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第九镜片、第十镜片;第九镜片为滤光片,第十镜片为保护玻璃,第十镜片的像面外侧为镜头成像面;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第九镜片、第十镜片的像面和物面均镀有BBAR膜;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第九镜片均固定安装在镜筒内;镜帽和镜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卡圈;第一镜片的像面的一侧设置有与镜筒配合的第一卡圈;第二镜片的物面的一侧设置有与镜筒配合的第二卡圈;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三卡圈;第三镜片和第四镜片之间设置有第四卡圈;光阑孔面和第五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五卡圈;第五镜片和第六镜片之间设置有第六卡圈;第六镜片和第七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七卡圈;第七镜片和第八镜片之间设置有第八卡圈;第九镜片的像面设置有第九卡圈;第九卡圈和镜筒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卡圈,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的物面或像面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安装卡圈的台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百万像素等级的环视近距探测相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20.3018mm,第一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600mm;第一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4.3467mm,第一镜片的像面距离第二镜片物面的中心顶点的距离为4.386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百万像素等级的环视近距探测相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
‑
7.4168mm,第二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600mm;第二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15.8502mm,第二镜片的像面距离第三镜片物面的中心顶点的距离为1.314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百万像素等级的环视近距探测相机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镜片的物面为平面,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小刚,王哲,
申请(专利权)人:桑诺普精密光学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