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8百万像素超清内窥镜广角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296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8百万像素超清内窥镜广角镜头,从镜头的物体空间到像面依次为:第一镜片、光阑孔面、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四镜片为芯片保护玻璃,芯片保护玻璃的像面外侧为镜头成像面;所有的镜片像面和物面均镀有BBAR膜;第一镜片物面的上下两端卡在镜筒内,镜筒和第一镜片的物面接触的部位设置有镜筒倒钩,镜筒倒钩与第一镜片的物面接触的部位呈现90度布置的角度;第一镜片的物面和镜筒倒钩配合的部位设置有倒圆角部分,第二镜片的像面和第三镜片的物面的上下两端紧贴后留有放置第一密封圈的空腔;第四镜片的像面的上下高端设置有卡圈和第二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重量轻、强度高,镜头的畸变小,能有效拍出最真实的照片。照片。照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8百万像素超清内窥镜广角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广角镜头,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成像质量高,能有效拍出最真实照片的8百万像素超清内窥镜广角镜头。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给患者最直接的利益就是通过先进的技术,使手术越来越简单,创口越来越小,效果越来越好。尤其是随着影像学、计算机、材料学、电子学等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医生手术水平的提高.不开刀的现代微创外科技术将更多地取代传统手术,并正在发生着目新月异的变化.其中内窥镜技术的应用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内窥镜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依赖光源辅助,经人体的自然孔道或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并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是内、外科精细检查和微创治疗的必备工具。
[0004]传统技术的缺点有如下因素:1、传统技术制造的、镜头光圈较小,在暗光环境下拍摄出的画面质量很差。2、传统技术制造的镜头强度较低,在相对恶劣的条件下使用,易发生损坏。
[0005]导致上述缺点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0006]1、将镜头做成大光圈受很多因数的制约,孔越大,成像清晰需要的镜片越复杂,且每种镜头结构都有其极限光圈,光圈越大的结构也越复杂,而复杂的结构又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有:

多次反射带来的损失

装配精度的要求非常高。
[0007]2、镜片的环境耐久性和成像稳定性差,在极端环境中长时间使用会出现像质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像质量高,能有效拍出最真实照片的8百万像素超清内窥镜广角镜头。
[0009]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8百万像素超清内窥镜广角镜头,所述8百万像素超清内窥镜广角镜头包括:第一镜片、光阑孔面、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镜筒,从镜头的物体空间到像面依次为:第一镜片、光阑孔面、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四镜片为芯片保护玻璃,芯片保护玻璃的像面外侧为镜头成像面。
[0010]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像面和物面均镀有BBAR膜。
[0011]第一镜片的物面的上下两端卡在镜筒内,镜筒和第一镜片的物面接触的部位设置有镜筒倒钩,镜筒倒钩与第一镜片的物面接触的部位呈现90度布置的角度。
[0012]第一镜片的物面和镜筒倒钩配合的部位设置有倒圆角部分。
[0013]第二镜片的像面和第三镜片的物面的上下两端紧贴后留有放置第一密封圈的空腔。
[0014]第四镜片的像面的上下高端设置有卡圈和第二密封圈。
[0015]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一镜片的物面为偶次非球面,曲率半径为3.156mm,第一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469mm;第一镜片的像面为偶次非球面,曲率半径为0.516mmmm,第一镜片的像面距离光阑孔面的距离为0.56mm。
[0016]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光阑孔面为虚拟面,距离第二镜片物面的中心顶点的距离为0.086mm。
[0017]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二镜片的物面为偶次非球面,曲率半径为1.377mm,第二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747mm;第二镜片的像面为偶次非球面,曲率半径为

0.511mm,第二镜片的像面距离第三镜片物面的中心顶点的距离为0.044mm。
[0018]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三镜片的物面为偶次非球面,曲率半径为

2.064mm,第三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592mm;第三镜片的像面为偶次非球面,曲率半径为5.378mm,第三镜片的像面距离第四镜片物面的中心顶点的距离为1.812mm。
[0019]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四镜片的物面和像面均为平面,第四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300mm。
[0020]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四镜片的像面距离镜头成像面的距离为0.040mm。
[0021]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8百万像素超清内窥镜广角镜头有如下优点:本技术中镜片表面镀BBAR膜以减少反射光,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并分散了镜头内部产生的杂散光,使像面的杂散光能量大幅减少。
[0022]本技术中镜头的畸变小,能有效拍出最真实的照片。
[0023]本技术具有大光圈,光圈大可以增大通光量,缩小景深,使画面更明亮,更大的相对亮度,利于较暗拍摄。
[0024]本技术中耐温性好,能在

20~+80℃工作温度下工作。
[0025]本技术采用全塑料镜片镜头,以实现镜头小型化、微型化的需求;非球面镜片设计最大限度地提升了镜头成像清晰度;非球面可以加工出较玻璃镜片更小的曲率,实现镜头近距、微距成像需求。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成像光路示意图。
[0028]下面是本技术中标号对应的名称:
[0029]第一镜片1、第二镜片2、第三镜片3、第四镜片4、光阑孔面5、镜筒6、镜筒倒钩7、空腔8、卡圈9、第二密封圈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成像光路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8百万像素超清内窥镜广角镜头,该8百万像素超清内窥镜广角镜头包括第一镜片1、光阑孔面5、第二镜片2、第三镜片3、第四镜片4、镜筒6,从镜头的
物体空间到像面依次为:第一镜片1、光阑孔面5、第二镜片2、第三镜片3、第四镜片4;第四镜片4为芯片保护玻璃,芯片保护玻璃的像面外侧为镜头成像面。
[0032]第一镜片1、第二镜片2、第三镜片3、第四镜片4的像面和物面均镀有BBAR膜。
[0033]第一镜片1的物面的上下两端卡在镜筒6内,镜筒6和第一镜片1的物面接触的部位设置有镜筒倒钩7,镜筒倒钩7与第一镜片1的物面接触的部位呈现90度布置的角度。
[0034]第一镜片1的物面和镜筒倒钩7配合的部位设置有倒圆角部分。
[0035]第二镜片的像面和第三镜片的物面的上下两端紧贴后留有放置第一密封圈的空腔8,第四镜片的像面的上下高端设置有卡圈9和第二密封圈10。
[0036]以下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子:在以下的文字描述和表格中,镜片1为第一镜片,镜片2为第二镜片,镜片3为第三镜片。
[0037]表格1中列出了该设计的详细参数,第一行列举了该镜头的主要参数焦距f=1.56814mm,光圈F/#=7.4,光学轨迹总长TTL=4.55454mm,
[0038]表格1的标题栏中列出了:“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折射率”和“阿贝系数”。镜片元件材料由折射率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8百万像素超清内窥镜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8百万像素超清内窥镜广角镜头包括:第一镜片、光阑孔面、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镜筒,从镜头的物体空间到像面依次为:第一镜片、光阑孔面、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四镜片为芯片保护玻璃,芯片保护玻璃的像面外侧为镜头成像面;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像面和物面均镀有BBAR膜;第一镜片的物面的上下两端卡在镜筒内,镜筒和第一镜片的物面接触的部位设置有镜筒倒钩,镜筒倒钩与第一镜片的物面接触的部位呈现90度布置的角度;第一镜片的物面和镜筒倒钩配合的部位设置有倒圆角部分,第二镜片的像面和第三镜片的物面的上下两端紧贴后留有放置第一密封圈的空腔;第四镜片的像面的上下高端设置有卡圈和第二密封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8百万像素超清内窥镜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的物面为偶次非球面,曲率半径为3.156mm,第一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469mm;第一镜片的像面为偶次非球面,曲率半径为0.516mmmm,第一镜片的像面距离光阑孔面的距离为0.56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8百万像素超清内窥镜广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小刚陈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桑诺普精密光学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