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企业数据分析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诉讼数据的企业涉诉应对意愿分析方法及系统,基于诉讼数据的企业涉诉应对意愿分析方法包括:从互联网获取目标企业的涉诉数据,对涉诉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后存储于对应的企业涉诉数据库;对涉诉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各涉诉案件的结案信息,所述结案信息包括涉诉文书;根据目标企业的涉诉案件数量和对应的结案信息,评估目标企业的应诉积极度、应诉专业度和应诉胜率;基于目标企业的应诉积极度、应诉专业度和应诉胜率,创建目标企业的涉诉应对意愿画像;本申请具有提高针对企业进行涉诉应对意愿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的效果。意愿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的效果。意愿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诉讼数据的企业涉诉应对意愿分析方法及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企业数据分析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诉讼数据的企业涉诉应对意愿分析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公民和企业法律意识的提高,公民和企业越发注重对自身权益的保障,同时,越来越多的公民或企业采取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因而企业涉诉的情况越发常见;然而,提起诉讼常需要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缴纳案件受理费,委托诉讼代理人也需要支付代理费,且需要对证据进行收集整理,因此,通过诉讼程序维权所需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较大,若未能胜诉则损失较大。
[0003]而提前对待提起诉讼的被告企业的涉诉应对意愿和涉诉应对策略进行分析,有助于原告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应诉策略,合理制定诉讼请求,提高提起诉讼的胜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针对企业进行涉诉应对意愿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诉讼数据的企业涉诉应对意愿分析方法及系统。
[0005]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诉讼数据的企业涉诉应对意愿分析方法,包括:从互联网获取目标企业的涉诉数据,对所述涉诉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后存储于对应的企业涉诉数据库;对所述涉诉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各涉诉案件的结案信息,所述结案信息包括涉诉文书;根据目标企业的涉诉案件数量和对应的结案信息,评估目标企业的应诉积极度、应诉专业度和应诉胜率;基于目标企业的应诉积极度、应诉专业度和应诉胜率,创建目标企业的涉诉应对意愿画像。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互联网中获取目标企业公开的涉诉数据,便于获知目标企业过往的涉诉情况,将目标企业的涉诉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并存储于对应的企业涉诉数据库中,便于后续根据实际数据分析需求从企业涉诉数据库中提取所需的数据;对目标企业的涉诉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目标企业所有涉诉案件的数量和对应的结案信息,结案信息包括涉诉文书,根据目标企业各涉诉案件的结案信息,对目标企业处理涉诉案件时的积极度、胜率等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应诉积极度、应诉专业度和应诉胜率数据;由于企业过往涉诉经历的胜率可能影响企业的应诉策略,且企业在过往涉诉时的积极度和专业度也能够反应企业的应诉策略,因此,基于目标企业的应诉积极度、应诉专业度和应诉胜率评估目标企业的应诉意愿信息,便于判断目标企业的应诉策略和涉诉应对意愿;提高了针对企业进行涉诉应对意愿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0007]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根据目标企业的涉诉案件数量和对应的结案信息,评估目标企业的应诉积极度、应诉专业度和应诉胜率的步骤中,包括:获取目标企业每一涉诉案件的结案信息,从所述结案信息中获取应诉人员信息和应诉程序信息;基于所述应诉人员信息确定应诉人员的数量、职位和资质,生成应诉人员标签;基于所述应诉程序信息确定目标企业在涉诉案件中提出的有效程序主张,生成应诉程序标签;基于各涉诉案件的应诉人员标签和应诉程序标签生成目标企业的应诉积极度标签。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企业在过往应对涉诉案件时的积极度可以体现企业的涉诉应对意愿,因而可以通过企业在过往应对涉诉案件时的积极度评估企业的涉诉应对意愿;获取目标企业每一涉诉案件的结案信息,以获取目标企业的每一涉诉案件的应诉人员信息和应诉程序信息;根据每一涉诉案件的应诉人员信息生成应诉人员标签,并根据应诉程序信息生成应诉程序标签;根据目标企业所有涉诉案件的应诉人员标签和应诉程序标签生成目标企业的应诉积极度标签,便于评估目标企业在面对涉诉案件时的应对积极度。
[0009]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根据目标企业的涉诉案件数量和对应的结案信息,评估目标企业的应诉积极度、应诉专业度和应诉胜率的步骤中,包括:获取目标企业每一涉诉案件的结案信息,从所述结案信息中获取裁判结果信息;基于所述裁判结果信息确定目标企业在涉诉案件中的胜负参数,基于各涉诉案件的胜负参数生成目标企业的应诉胜率标签。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企业在过往涉诉案件中的胜负情况会影响企业的涉诉应对意愿,因而可以通过企业在过往涉诉案件中的胜负情况评估企业的涉诉应对意愿;获取目标企业每一涉诉案件的结案信息,以从结案信息中获取各涉诉案件的裁判结果信息,便于获取目标企业在各涉诉案件中的胜负情况;根据裁判结果信息判断涉诉案件中,涉诉案件发起方的涉诉请求达成率,以生成目标企业在涉诉案件中的胜负参数标签,进而根据目标企业在所有涉诉案件中的胜负参数生成目标企业的应诉胜率标签。
[0011]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根据目标企业的涉诉案件数量和对应的结案信息,评估目标企业的应诉积极度、应诉专业度和应诉胜率的步骤中,包括:获取目标企业每一涉诉案件的结案信息,从所述结案信息中获取应诉程序信息和质证信息;基于所述应诉程序信息确定目标企业在涉诉案件中提出的无效程序主张,计算无效程序分值;基于质证信息计算目标企业在涉诉案件中提出证据的证据采信率;基于目标企业在各涉诉案件中的证据采信率、无效程序分值,以及目标企业的涉诉案件数量,生成应诉专业度标签。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企业在过往应对涉诉案件时表现出来的专业性可以体现企业的涉诉应对意愿,因而可以通过企业在过往应对涉诉案件时的专业度评估企业的涉诉应对意愿,具体可以通过企业在涉诉案件中提出的程序主张是否被驳回,企业在涉诉案件中提出的证据被采信的概率,以及企业过往参与涉诉案件数量评估企业涉诉时的专业度;获取目标企业的每一涉诉案件的结案信息,从结案信息中获取应诉程序信息和质证信息,以便获知目标企业在各涉诉案件中提出的程序主张和证据信息,根据目标企业在涉诉案件中提出的无效程序主张计算无效程序分值,基于质证信息判断目标企业在涉诉案件中
提出的各证据是否被采信,计算证据采信率;根据目标企业在所有涉诉案件中的证据采信率、无效程序分值,以及企业过往参与涉诉案件数量生成目标企业的应诉专业度标签。
[0013]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从互联网获取目标企业的涉诉数据,对涉诉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后存储于对应的企业涉诉数据库的步骤中,包括:基于设定的目标企业,定期从互联网上获取公开的涉诉数据,其中,所述涉诉数据包括起诉数据、被诉数据和非诉数据;对所述涉诉数据中的同案数据进行合并处理,生成涉诉案卷;对所述涉诉案卷进行分类并存储于对应的企业涉诉数据库中。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设定的目标企业,针对性地定期从互联网上获取目标企业公开的涉诉数据,包括起诉数据、被诉数据和非诉数据等,便于后续分析目标企业主动起诉的数量、情况,被动涉诉的数量、情况和非诉案件的数量、情况;针对获取到的涉诉数据进行分析,将属于同一事实的若干条涉诉数据进行合并处理,生成涉诉卷宗,便于提高针对同一案件的若干法律程序相关文书阅读的便捷性;对所有涉诉案卷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涉诉案卷存储于对应的企业涉诉数据库中,以将目标企业的所有涉诉数据进行存储,便于后续基于涉诉数据对目标企业进行涉诉应对意愿评估。
[0015]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基于目标企业的应诉积极度、应诉专业度和应诉胜率,创建目标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诉讼数据的企业涉诉应对意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互联网获取目标企业的涉诉数据,对所述涉诉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后存储于对应的企业涉诉数据库;对所述涉诉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各涉诉案件的结案信息,所述结案信息包括涉诉文书;根据目标企业的涉诉案件数量和对应的结案信息,评估目标企业的应诉积极度、应诉专业度和应诉胜率;基于目标企业的应诉积极度、应诉专业度和应诉胜率,创建目标企业的涉诉应对意愿画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诉讼数据的企业涉诉应对意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企业的涉诉案件数量和对应的结案信息,评估目标企业的应诉积极度、应诉专业度和应诉胜率的步骤中,包括:获取目标企业每一涉诉案件的结案信息,从所述结案信息中获取应诉人员信息和应诉程序信息;基于所述应诉人员信息确定应诉人员的数量、职位和资质,生成应诉人员标签;基于所述应诉程序信息确定目标企业在涉诉案件中提出的有效程序主张,生成应诉程序标签;基于各涉诉案件的应诉人员标签和应诉程序标签生成目标企业的应诉积极度标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诉讼数据的企业涉诉应对意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企业的涉诉案件数量和对应的结案信息,评估目标企业的应诉积极度、应诉专业度和应诉胜率的步骤中,包括:获取目标企业每一涉诉案件的结案信息,从所述结案信息中获取裁判结果信息;基于所述裁判结果信息确定目标企业在涉诉案件中的胜负参数,基于各涉诉案件的胜负参数生成目标企业的应诉胜率标签。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诉讼数据的企业涉诉应对意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企业的涉诉案件数量和对应的结案信息,评估目标企业的应诉积极度、应诉专业度和应诉胜率的步骤中,包括:获取目标企业每一涉诉案件的结案信息,从所述结案信息中获取应诉程序信息和质证信息;基于所述应诉程序信息确定目标企业在涉诉案件中提出的无效程序主张,计算无效程序分值;基于质证信息计算目标企业在涉诉案件中提出证据的证据采信率;基于目标企业在各涉诉案件中的证据采信率、无效程序分值,以及目标企业的涉诉案件数量,生成应诉专业度标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诉讼数据的企业涉诉应对意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互联网获取目标企业的涉诉数据,对涉诉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后存储于对应的企业涉诉数据库的步骤中,包括:基于设定的目标企业,定期从互联网上获取公开的涉诉数据,其中,所述涉诉数据包括起诉数据、被诉数据和非诉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恕良,李威,郑楚彬,
申请(专利权)人:企知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