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33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构,包括上泵壳、下泵壳、油泵转子、泵壳螺栓和固定螺栓,所述上泵壳为具有内腔的圆柱体,所述上泵壳的外圆周面设有定位变速器壳体的第一定位止口,所述上泵壳的内圆周面设有定位下泵壳的第二定位止口,所述油泵转子安装在所述上泵壳的内腔之内,所述下泵壳安装在所述上泵壳的第二定位止口上,所述上泵壳、下泵壳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所述泵壳螺栓穿过所述下泵壳与所述上泵壳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分体式结构,提高了油泵腔体的定位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油泵,尤其涉及一种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变速器的油泵的组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不依托机械传动的电子油泵,一种是依托机械传动的机械油泵。业界较为领先的混动变速器均采用机械式传动的方案,方案主要是使用一个齿轮和输入轴或输出轴齿轮啮合,给油泵提供所需驱动的动力。齿轮传动通常需要较高的定位精度,进而对油泵的定位有较高的要求。行业内较为常见的做法是将油泵与液压阀板(下文简称阀板)集成。
[0003]阀板集成式油泵结构,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油泵101、定位销102、上阀板103和下阀板104,其缺陷如下:
[0004]1)由于液压阀板形状不规则,只能通过定位销间接定位油泵腔体,导致油泵回转精度很难提高;
[0005]2)空间紧凑,限制了油泵的尺寸及排量;
[0006]3)油泵位置固定,对其他速比的齿轮兼容性差,调整速比需要重新设计阀板油道布置,阀板不能共用;
[0007]4)针对油泵单体的测试,需要与阀板一起进行,验证难度高,成本高;
[0008]5)阀板拆装复杂,对环境的清洁度要求高,维修拆装的难度和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构。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构,包括上泵壳、下泵壳、油泵转子、泵壳螺栓和固定螺栓,所述上泵壳为具有内腔的圆柱体,所述上泵壳的外圆周面设有定位变速器壳体的第一定位止口,所述上泵壳的内圆周面设有定位下泵壳的第二定位止口,所述油泵转子安装在所述上泵壳的内腔之内,所述下泵壳安装在所述上泵壳的第二定位止口上,所述上泵壳、下泵壳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所述泵壳螺栓穿过所述下泵壳与所述上泵壳螺纹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止口为径向向外凸起的环形凸台。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定位止口为环形凹槽。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止口、第二定位止口均位于所述上泵壳与下泵壳对接的一端。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上泵壳、下泵壳并与变速器壳体螺纹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泵壳上设有供所述固定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下泵壳上设有供所述固定螺栓穿过的通孔。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泵壳上设有与所述泵壳螺栓螺纹配合的螺
纹盲孔,所述下泵壳上设有供所述泵壳螺栓穿过的通孔。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泵壳为圆形的平板结构,所述下泵壳上设有保证油泵进出油的进油口和出油口。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泵壳与所述上泵壳为平面紧贴配合。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泵转子位于所述上泵壳、下泵壳之间。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泵壳、下泵壳、油泵转子同轴安装。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采用分体式结构,提高了油泵腔体的定位精度;
[0023]2)采用分体式结构,增大了油泵的布置空间,可满足更大尺寸和排量的油泵;
[0024]3)采用分体式结构,油泵位置可根据速比需要调整,能够兼容更大范围的速比,且不涉及液压阀板的调整和设计;
[0025]4)采用分体式结构,油泵单体即可测试,无需与阀板一体,降低验证难度和成本;
[0026]5)采用分体式结构,拆装简易,可在普通环境中进行,降低维修难度和成本;
[0027]6)传统的分体式油泵,上泵壳通过与下泵壳通过定位销连接,下泵壳与变速器壳体通过定位销连接,带来的定位尺寸链过多的问题,采用分体式结构,可以减少尺寸链,并且减少零部件数量。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方案。
[0029]图1是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阀板集成式油泵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2是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阀板集成式油泵结构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技术一种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32]图4是本技术一种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构的剖面图。
[0033]图5是本技术一种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构的上泵壳的剖面图。
[0034]图6是本技术一种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构的上泵壳的平面图。
[0035]图7是本技术一种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构的下泵壳的剖面图。
[0036]图8是本技术一种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构的下泵壳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
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0]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41]如图3至图8所示,一种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构,包括上泵壳1、下泵壳2、油泵转子3、泵壳螺栓4和固定螺栓5,所述上泵壳1为具有内腔13的圆柱体,该内腔13为油泵内腔,所述上泵壳1的外圆周面设有定位变速器壳体的第一定位止口11,所述上泵壳1的内圆周面设有定位下泵壳2的第二定位止口12,所述油泵转子3安装在所述上泵壳1的内腔13之内,所述下泵壳2安装在所述上泵壳的第二定位止口12上,所述上泵壳1、下泵壳2通过固定螺栓5连接,所述泵壳螺栓4穿过所述下泵壳2与所述上泵壳1螺纹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泵壳、下泵壳、油泵转子、泵壳螺栓和固定螺栓,所述上泵壳为具有内腔的圆柱体,所述上泵壳的外圆周面设有定位变速器壳体的第一定位止口,所述上泵壳的内圆周面设有定位下泵壳的第二定位止口,所述油泵转子安装在所述上泵壳的内腔之内,所述下泵壳安装在所述上泵壳的第二定位止口上,所述上泵壳、下泵壳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所述泵壳螺栓穿过所述下泵壳与所述上泵壳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止口为径向向外凸起的环形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止口为环形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止口、第二定位止口均位于所述上泵壳与下泵壳对接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止口定位的油泵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雷魏森罗杰俊焦鹏飞麦承贤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赛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