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桶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74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桶泵,包括泵本体、驱动器、第一传动轴、叶轮、位于所述泵本体上端部的泵支管,所述叶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位于所述泵本体的内部,所述插桶泵还包括位于所述泵本体外部的第二传动轴、位于所述泵本体顶端的外部的第一磁体和位于所述泵本体顶端的内部的第二磁体,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磁体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器及第一磁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插桶泵,通过设置分别位于泵本体外部和内部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利用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磁力耦合的方式传递力矩,无需传动轴承,避免试剂被污染;且插桶泵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进一步避免试剂发生泄漏。进一步避免试剂发生泄漏。进一步避免试剂发生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桶泵


[0001]本技术属于核电厂一回路的试剂添加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插桶泵。

技术介绍

[0002]核电厂机组日常运行期间或大修期间,需要往一回路中定量注入氢氧化锂、双氧水、联氨等化学试剂。这些化学试剂通常采用人工分装,即直接将联氨等化学试剂从联氨大桶中倾倒出所需的量。然后再将分装出来的试剂加入REA006BA化学试剂罐中。由于联氨溶液挥发性较强且有毒,分装时联氨气体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而氢氧化锂及双氧水的腐蚀性较强,分装时风险较高,容易导致工作人员的皮肤受到伤害。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般采用插桶泵虽进行化学试剂的分装,但是现有的插桶泵中与叶轮连接的传动轴的转动是由电机驱动传动轴承实现的,传动轴穿过轴承且穿过插桶泵的顶端,该传动轴承的设置导致整个插桶泵无法实现完全密封,使得插桶泵存在化学试剂泄漏的风险;此外,由于传动轴承需要用到油脂润滑,油脂可能会对化学试剂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插桶泵,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插桶泵存在化学试剂泄漏及污染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插桶泵,包括泵本体、驱动器、第一传动轴、叶轮、位于所述泵本体上端部的泵支管,所述叶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位于所述泵本体的内部,所述插桶泵还包括位于所述泵本体外部的第二传动轴、位于所述泵本体顶端的外部的第一磁体和位于所述泵本体顶端的内部的第二磁体,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磁体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器及第一磁体连接。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一磁体平行于所述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的尺寸与所述第二磁体的尺寸相同。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一磁体的中心与所述第二磁体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一磁体的南极与所述第二磁体的北极相对,所述第一磁体的北极与所述第二磁体的南极相对。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完全对准,进而保证第一磁体的南极与第二磁体的北极对准,第一磁体的北极与第二磁体的南极对准,利用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使得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具有磁力耦合作用,当第一磁体在驱动器的作用下旋转时,第二磁体在磁力耦合的作用下随第一磁体同步旋转,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轴旋转,再带动叶片转动,将试剂由泵本体的底部经上端部的泵支管泵出。通过这种磁力耦合的方式传递力矩,无需传动轴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插桶泵使用传动轴承存在的试剂泄漏和污染问题。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传动
轴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包括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所述泵支管连接,所述流量计用于计量排出所述泵本体的试剂的体积。流量计的设置有利于工作人员实时查看排出试剂的流量和体积,达到准确计量排出体积的目的。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设置有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上轴承和下轴承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轴承和下轴承能够保证第一传动轴的位置保持固定,在其随第二磁体的旋转而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左右晃动导致碰撞到泵本体的内壁。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上轴承和下轴承均位于所述泵本体的内部,所述上轴承位于所述第二磁体的下方,所述下轴承位于所述叶轮的上方。
[0013]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技术的插桶泵,通过设置分别位于泵本体外部和内部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利用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磁力耦合的方式传递力矩,无需传动轴承,避免试剂被污染;且第一传动轴无需贯穿泵本体的顶端,从而使得插桶泵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进一步避免试剂发生泄漏。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插桶泵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泵本体

1,驱动器

2,第一传动轴

3,第二传动轴

4,第一磁体

5,第二磁体

6,叶轮

7,泵支管

8,流量计

9,上轴承

10,下轴承

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插桶泵,包括泵本体1、驱动器2、第一传动轴3、第二传动轴4、第一磁体5、第二磁体6、叶轮7、泵支管8和流量计9。其中,第一传动轴3与第二传动轴4之间不连接,第一传动轴3位于泵本体1的内部,第二传动轴4位于泵本体1的外部;第一磁体5位于第二磁体6的上方,且第一磁体5位于泵本体1顶端的外部,第二磁体6位于泵本体1顶端的内部;第一传动轴3的顶端与第二磁体6连接,第一传动轴3的底端与叶轮7连接,第二传动轴4的顶端与驱动器2连接,第二传动轴4的底端与第一磁体5连接;泵支管8位于泵本体1的上端部,泵本体1内的试剂从泵支管8的出口处向外排出,流量计9与泵支管8连接。
[0019]进一步地,第一磁体5平行于第二磁体6,第一磁体5的尺寸与第二磁体6的尺寸相
同,第一磁体5的中心与第二磁体6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二者完全对准,分别与第一磁体5和第二磁体6连接的第二传动轴4和第一传动轴3的中心线也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此外,第一磁体5的南极与第二磁体6的北极相对,第一磁体5的北极与第二磁体6的南极相对,利用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当驱动器2带动第二传动轴4转动时会带动第一磁体5旋转,第二磁体6则在磁力耦合的作用下随第一磁体5同步旋转,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轴3旋转,再带动叶片转动,将试剂由泵本体1的底部经上端部的泵支管8泵出。
[0020]进一步地,第一传动轴3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设置有上轴承10和下轴承11,上轴承10和下轴承11均位于泵本体1的内部,上轴承10位于第二磁体6的下方,下轴承11位于叶轮7的上方。上轴承10和下轴承11能够保证第一传动轴3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桶泵,包括泵本体、驱动器、第一传动轴、叶轮、位于所述泵本体上端部的泵支管,所述叶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位于所述泵本体的内部,所述插桶泵还包括位于所述泵本体外部的第二传动轴、位于所述泵本体顶端的外部的第一磁体和位于所述泵本体顶端的内部的第二磁体,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磁体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器及第一磁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平行于所述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的尺寸与所述第二磁体的尺寸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的中心与所述第二磁体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桶泵,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锋张锦浙林根仙陈红雨刘灿帅吴迪方军张裕孙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