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车架单件碰撞的仿真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881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副车架单件碰撞的仿真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副车架限位,仅释放X方向自由度;S2.整车质心位置加载质量块;S3.电机质心位置加载质量块;S4.刚性墙设置;S5.摆臂及车轮设置;S6.撞击测试;S7.撞击后检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对副车架的整车质心位置及电机质心位置加载相应的质量块,并给予X方向自由度,通过单件副车架向着刚性墙运动,模拟分析副车架在碰撞过程中的吸能效果,从而更快地推进产品设计优化进度。进产品设计优化进度。进产品设计优化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车架单件碰撞的仿真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铝合金结构件
,具体涉及一种副车架单件碰撞的仿真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来,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盛行,汽车轻量化需求越来越高,而铝合金由于其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在汽车各系统结构件中得到大量应用。在副车架领域,由于主机厂使用钢制的比较多,对铝合金结构实现以及工艺要求不了解,所以,大部分铝合金副车架都会委托铝合金供应商设计。副车架是连接悬架系统与车身系统的部件,有很多性能要求,如:动、静刚度,模态,强度,疲劳耐久,以及碰撞吸能等。动静刚度、模态、强度、疲劳耐久,对对单件总成的要求,供应商可以完全自主完成分析,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碰撞吸能涉及到整车碰撞过程中力的传递,一般不会做单件分析,而设计是一个反复迭代优化的过程,每次迭代如果都需要主机厂去计算碰撞,会导致设计周期拉长,成本升高。
[0003]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更快推进产品设计优化进度的副车架单件碰撞仿真分析方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副车架单件碰撞的仿真分析方法,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副车架单件碰撞的仿真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副车架限位,限制副车架Y、Z方向自由度以及转动自由度,仅释放X方向自由度;S2.整车质心位置加载质量块,整车质心位置加载0.3~0.5倍整车载荷的质量块,同时此质量块与后车身安装点刚性连接;整车质心位置根据《GB/T 12538

2003两轴道路车辆重心位置的测定》确定;S3.电机质心位置加载质量块,电机质心位置加载电机质量的质量块,质量块与副车架电机悬置安装点刚性连接;电机质心位置根据电机质量及电机安装位确定;S4.刚性墙设置,在副车架前端设置刚性墙;S5.摆臂及车轮设置,刚性单元(2)模拟摆臂及车轮;S6.撞击测试,副车架整体给予X方向的恒定速度40km/h撞向前端刚性墙,在碰撞后期,车轮碰到刚性墙,力会通过摆臂传递;S7.撞击后检查,检查副车架各位置应力变化,以及吸能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对副车架的整车质心位置及电机质心位置加载相应的质量块,并给予X方向自由度,通过单件副车架向着刚性墙运动,模拟分析副车架在碰撞过程中的吸能效果,从而更快地推进产品设计优化进度。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底板与电池托盘装配示意图。
[0008]图中:1.电机质心位置;2.刚性单元;3.整车质心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0]参阅图1,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仍均应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11]实施例一、一种副车架单件碰撞的仿真分析方法,参考图1,包括以下步骤:S1.副车架限位,限制副车架Y、Z方向自由度以及转动自由度,仅释放X方向自由度;S2.整车质心位置加载质量块,整车质心位置加载N倍整车载荷的质量块,同时此质量块与后车身安装点刚性连接;整车质心位置根据《GB/T 12538

2003两轴道路车辆重心位置的测定》确定;N倍为0.3~0.5倍;S3.电机质心位置加载质量块,电机质心位置加载M质量的质量块,质量块与副车架电机悬置安装点刚性连接;电机质心位置根据电机质量及电机安装位确定;M质量为电机质量;S4.刚性墙设置,在副车架前端设置刚性墙;S5.摆臂及车轮设置,刚性单元(2)模拟摆臂及车轮;S6.撞击测试,副车架整体给予X方向的恒定速度40km/h撞向前端刚性墙,在碰撞后期,车轮碰到刚性墙,力会通过摆臂传递;S7.撞击后检查,检查副车架各位置应力变化,以及吸能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对副车架的整车质心位置及电机质心位置加载相应的质量块,并给予X方向自由度,通过单件副车架向着刚性墙运动,模拟分析副车架在碰撞过程中的吸能效果,从而更快地推进产品设计优化进度。
[0012]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单件碰撞的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副车架限位,限制副车架Y、Z方向自由度以及转动自由度,仅释放X方向自由度;S2.整车质心位置加载质量块,整车质心位置加载N倍整车载荷的质量块,同时此质量块与后车身安装点刚性连接;S3.电机质心位置加载质量块,电机质心位置加载M质量的质量块,质量块与副车架电机悬置安装点刚性连接;S4.刚性墙设置,在副车架前端设置刚性墙;S5.摆臂及车轮设置,刚性单元(2)模拟摆臂及车轮;S6.撞击测试,副车架整体给予X方向的恒定速度撞向前端刚性墙;S7.撞击后检查,检查副车架各位置应力变化,以及吸能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车架单件碰撞的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所述副车架整体撞向前端刚性墙,在碰撞后期,车轮碰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世兵姚李军张琳王立忠王潘业糜罕峰刘学君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友升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