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自适应防倾调节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75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自适应防倾调节操作平台,包括包括可左右移动防倾覆操作台、可升降机构和电机箱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建筑用自适应防倾调节操作平台;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性的提出可左右移动防倾覆操作台,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推动操作台进行左右移动的同时,底部的防倾覆可拆卸伸缩轮组件通过滑轮的滚动,改变底座的重心,以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操作平台在可以左右移动的同时,通过改变重心位置,达到防止本操作平台发生倾覆的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自适应防倾调节操作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是指一种建筑用自适应防倾调节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装修修缮过程中,由于是在室内进行施工操作,受限于操作环境的影响,目前所用的操作平台在进行高空施工作业时,存在诸多不便:A目前所常用的操作平台多为临时搭建的脚手架,所用脚手架是由架子和板组成,运用螺杆进行加固,其中,用以组装加固的扣件容易发生丢失的情况,当扣件发生零件滑脱或者严重老化时,对脚手架的坚固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并对工作人员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B常规使用的脚手架操作平台扣件为偏心连接,靠滑力传递荷载和内力,降低了扣件的承载能力,且常规脚手架的连接质量完全依靠扣件的质量和人工操作,其中不可控因素过多;C常规使用的脚手架由于底座的宽度影响,上部的行走、活动范围受限,影响操作人员的施工范围,当需要移动脚手架时,必须从脚手架上爬下,对脚手架进行搬移挪动,无形之中耽误施工时间,也造成人力、精力的浪费消耗,降低施工的工作效率;D当使用常规脚手架时,为了尽量减少脚手架的挪动搬移,操作人员会在安全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自适应防倾调节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左右移动防倾覆操作台(1)、可升降机构(2)和电机箱设备(3),所述可左右移动防倾覆操作台(1)设于可升降机构(2)上方,所述电机箱机构设于可升降机构(2)的下部,所述可左右移动防倾覆操作台(1)包括可移动操作平台(11)、左右移动控制机构(12)和防倾覆可拆卸伸缩轮组件(13),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11)设于左右移动控制机构(12)的上方,所述防倾覆可拆卸伸缩轮组件(13)设于可升降机构(2)的下方,所述防倾覆可拆卸伸缩轮组件(13)分别设于可升降机构(2)底部的两侧,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11)包括工作台(111)、异形凸起(112)、防滑脱挡板(113)、平台底部T型凸起(114)、齿条(115)和通电元件支撑条(1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自适应防倾调节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11)两侧分布异形凸起(112),用于卡合左右移动控制机构(12),所述异形凸起(112)与工作台(111)两侧为一体制成,所述防滑脱挡板(113)设于异形凸起(112)的两端端部,所述T型凸起(114)为中空结构,所述T型凸起(114)设于工作台(111)的底部,所述T型凸起(114)与工作台(111)的底部为一体制成,所述齿条(115)焊接在工作台(111)两侧的外部,所述通电元件支撑条(116)与齿条(115)长度一致,所述通电元件支撑条(116)设于齿条(115)的上方,所述通电元件支撑条(116)与工作台(111)的两侧固接,所述通电元件支撑条(116)包括凸块(1161)、A电极(1162)和B电极(1163),所述A电极(1162)和B电极(1163)分别分布于凸块(1161)的两侧,所述A电极(1162)和B电极(1163)与电机箱设备(3)电联接,所述A电极(1162)和B电极(1163)与防倾覆可拆卸伸缩轮组件(13)信号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自适应防倾调节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移动控制机构(12)包括异形卡扣(121)、支撑外臂(122)、支撑底座(123)、分布板(124)、控制部件(125)和外壳(126),所述异形卡扣(121)与可移动操作平台(11)的异形凸起(112)部分凹凸部分尺寸卡合,所述异形卡扣(121)和异形凸起(112)部分可以可和滑动,所述支撑外臂(122)连接支撑底座(123)与异形卡扣(121)部分,所述支撑外臂(122)、支撑底座(123)和异形卡扣(121)部分为一体制成,所述分布板(124)设于支撑底座(123)的上面,所述左右移动控制机构(12)设于分布板(124)上,所述外壳(126)包裹本设备左右移动控制机构(12)的控制部件(12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用自适应防倾调节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125)包括控制马达(1251)、转轴A(1252)、齿轮A(1253)、转轴B(1254)、连杆(1255)、转轴C(1256)、齿轮B(1257)、传输带(1258)、齿轮C(1259)、齿轮D(12510)、固定块(12511)、架条(12512)、杆件A(12513)、杆件B(12514)和齿轮定位中轴(12515),所述控制马达(1251)与电机箱设备(3)通过防倾覆可拆卸伸缩轮组件(13)进行电联接,所述转轴A(1252)与控制马达(1251)固接,所述齿轮A(1253)与转轴A(1252)固接,所述转轴B(1254)设于齿轮A(1253)上,所述转轴B(1254)偏离齿轮A(1253)的圆心进行布置,所述转轴B(1254)与齿轮A(1253)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转轴B(1254)与连杆(1255)底部的中间部位固接,所述连杆(1255)的两端通过轴承与转轴C(1256)连接,所述转轴C(1256)与齿轮B(1257)固接,所述转轴C(1256)偏离齿轮B(1257)的中心布置,所述传输带(1258)与齿轮B(1257)发生传动,所述齿轮A(1253)、齿轮B(1257)在转轴A(1252)、转轴B(1254)、连杆(1255)和转轴C(1256)的配合下,传动比为1:1,所述齿轮C(1259)设于齿轮D(12510)的下方,所述齿轮C(1259)与齿轮D(12510)为固接,所述齿轮C(1259)与齿轮B(1257)直径一致,所述齿轮B(1257)与齿轮C
(1259)两者底部高度一致,所述齿轮D(12510)的齿轮轮齿与可移动操作平台(11)的齿条(115)纹路相互啮合,所述固定块(12511)与齿轮定位中轴(12515)的上端端部固接,所述架条(12512)底部固接杆件A(12513)和杆件B(12514),所述架条(12512)通过杆件B(12514)与固定块(12511)的顶部固接,所述杆件A(12513)固接于架条(12512)的一端断头的底部,所述杆件A(12513)通过轴承与齿轮B(1257)连接,所述架条(12512)通过杆件A(12513)固定齿轮B(1257)的位置,所述齿轮定位中轴(12515)与固定块(12511)底部固接,所述齿轮定位中轴(12515)穿过齿轮C(1259)和齿轮D(12510),同时贯穿支撑底座(123)与分布板(124),在支撑底板底部通过旋紧螺帽以固定齿轮C(1259)、齿轮D(12510)、齿轮B(1257)和分布板(124),所述外壳(126)凹槽开口处设有拨片定位卡槽(1262)和金属拨片(1261),所述拨片定位卡槽(1262)用于固定金属拨片(1261),所述金属拨片(1261)与电机箱设备(3)电联接,所述金属拨片(1261)与防倾覆可拆卸伸缩轮组件(13)信号连接,所述金属拨片(1261)在可移动操作平台(11)移动时,在通电元件支撑条(116)移动的情况下拨动凸块(1161)侧边的A电极(1162)或者B电极(1163),所述金属拨片(1261)与防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莉
申请(专利权)人:沛县汉方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