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式泥水循环系统及顶管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833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模式泥水循环系统及顶管机,包括阀组件一、阀组件二、阀组件三、阀组件四、连接管、进排泥管组成,阀组件一第一支路前方依次设置阀组件二,阀组件三;阀组件一第二支路依次设置连接管、阀组件四;阀组件二、三、四出口通过泥浆管分别与顶管机机头内设置的管外口,内、外循环口,排泥口、直排口相通;阀组件一后方端口分别连接进排泥管,所有阀组件法兰面连接均采用密封垫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泥浆阀组间的开闭组合,构建多通道的泥水循环,可对顶管机排渣效果大幅改善,提高了顶管机在复杂地层施工的适应性。杂地层施工的适应性。杂地层施工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模式泥水循环系统及顶管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顶管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模式泥水循环系统及顶管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泥水平衡顶管机机头部分构建有破碎仓和泥水仓,前部刀盘切削下来的土体在破碎仓经破碎后,再进入泥水仓混合,通过排泥管输送至地面。机内进排泥系统仅具备由进水管—破碎仓—排水管的外循环模式,进水管—泥水仓—排水管的内循环模式,以及进泥管—排泥管的旁通模式,然而采用泥平衡顶管机进行地下顶管作业时,由于地层存在不规律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可能出现岩石、土层、粘泥、砂层等复合的复杂地质,机头常会出现破碎仓漏渣孔堵塞、排渣不畅,以及开挖成洞管外间隙渣屑堆积造成顶进阻力增大或纠偏困难等问题,现有的泥水平衡顶管机适应性会降低,从而制约顶管施工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泥平衡顶管施工中存在的破碎仓漏渣孔堵塞、排渣不畅,渣屑堆积引起的顶进阻力过大或纠偏困难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模式泥水循环系统及顶管机,通过构建多通道的泥水循环,对顶管机排渣和使用性能有大幅改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模式泥水循环系统,包括阀组件一、阀组件二、阀组件三、阀组件四、连接管、排泥管和进泥管;所述阀组件一的第一支路前方依次设置阀组件二、阀组件三;所述阀组件一第二支路依次设置连接管、阀组件四;所述阀组件二、阀组件三、阀组件四通过泥浆管分别与顶管机机头内设置的管外口、内循环口、外循环口、排泥口、直排口相通;所述阀组件一的第一支路后方端口连接进泥管,所述阀组件一的第二支路后方端口连接排泥管。
[0005]进一步的,所述阀组件一由两个三通球阀一、推杆一、底座、油缸一、耳轴一、联动支架组成;所述三通球阀一的两个“T”口对接布置,底座安装在排泥管和进泥管的垂直中心面上;所述油缸一通过耳轴一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油缸一有杆腔缸头连接有联动支架;三通球阀一阀杆上方安装有推杆一,推杆一与联动支架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三通球阀一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排泥管和进泥管的法兰后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油缸一有杆腔缸头通过销轴二18与联动支架铰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推杆一另一端穿入联动支架,并通过销轴一固定。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阀组件二、阀组件三、阀组件四均由三通球阀二、推杆二、销轴三、油缸支架、油缸二、耳轴二组成;所述油缸支架固定于三通球阀二的T口法兰面上,所述油缸二通过耳轴二固定在油缸支架上;三通球阀阀杆上方安装有推杆二,推杆二另一端与油缸二有杆腔缸头通过销轴三铰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与阀组件二、阀组件三、阀组件四均由油缸伸缩驱动三通球阀二换向。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阀组件三和阀组件四可通过“T”口的对接布置替换阀组件二。
[0012]进一步的,所述阀组件一、阀组件二、阀组件三、阀组件四的法兰面连接均采用密封垫密封。
[0013]进一步的,一种顶管机,采用上述的一种多模式泥水循环系统。
[001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一种多模式泥水循环系统及顶管机,通过泥浆阀组间的开闭组合,构建内循环、外循环、机内旁通、管外循环、直排、反冲洗的泥水循环模式,使顶管机操作更灵活,提高了顶管机在复杂地层施工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阀组件一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阀组件二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循环模式示意图;
[0019]图中:1、阀组件一,2、阀组件二,3、阀组件三,4、阀组件四,5、连接管,6、密封垫,7、排泥管,8、进泥管,9、管外口,10、泥浆管,11、三通球阀一,12、推杆一、13、销轴一,14、底座,15、油缸一,16、耳轴一,17、联动支架,18、销轴二,21、三通球阀二,22、推杆二,23、销轴三,24、油缸支架,25、油缸二,26、耳轴二,31、排泥口,32、直排口,33、内循环口,34、外循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所示,一种多模式泥水循环系统,可用于顶管机工作,包括阀组件一1、阀组件二2、阀组件三3、阀组件四4、连接管5、密封垫6、排泥管7和进泥管8。所述阀组件一1的其中第一支路前方(以机头方向定义为前)依次设置阀组件二2,阀组件三3;阀组件一1其中第二支路依次设置连接管5、阀组件四4;阀组件二2、阀组件三3、阀组件四4通过泥浆管10分别与顶管机机头内设置的管外口9、内循环口33、外循环口34、排泥口31、直排口32相通;阀组件一1的第一支路后方端口连接进泥管8,阀组件一1的第二支路后方端口连接排泥管7,所有阀组件法兰面连接均采用密封垫6密封。
[002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阀组件一1由两个三通球阀一11、推杆一12、销轴一13、底座14、油缸一15、耳轴一16、联动支架17、销轴二18组成;两个三通球阀一11的“T”口对接布置,底座14布置于排泥管7和进泥管8的垂直中心面上,采用螺栓连接固定于排泥管7和进泥管8的法兰后部;油缸一15通过耳轴一16固定在底座14上;油缸一15有杆腔缸头连接有联动支架17,并通过销轴二18实现铰接;球阀阀杆上方安装有推杆一12,推杆一12另一端穿入联动支架17,通过销轴一13固定,进而由油缸伸缩带动三通球阀的同时换向。
[002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阀组件二2由三通球阀二21、推杆二22、销轴三23、油缸支架24、油缸二25、耳轴二26组成,油缸支架24固定于三通球阀二21的T口法兰面,油缸二25通过耳轴二26固定在油缸支架24上;球阀阀杆上方安装有推杆二22,推杆二22另一端与油缸二25有杆腔缸头通过销轴三23实现铰接,进而由油缸伸缩带动三通球阀的换向。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组件三3、阀组件四4与阀组件二2组成构建相同,其作用也相同,均由油缸伸缩带动三通球阀二21的实现换向。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组件二2也可以通过阀组件三3、阀组件四4的“T”口对接布
置,来实现其功能。
[0026]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多模式泥水循环系统,通过泥浆阀组间的开闭组合实现的循环模式的切换,如图4所示。具体实施方法:
[0027]1、外循环模式:阀组件一1关,阀组件二2关,阀组件三3关,阀组件四4关,从而进泥口—破碎仓—泥水仓—排泥口导通,实现顶管破碎仓的渣土的搅拌及润滑,促进渣土流动进入泥水仓,此模式为进排泥初始状态。
[0028]2、内循环模式:阀组件一1关,阀组件二2关,阀组件三3开,阀组件四4关,从而进泥口—泥水仓—排泥口导通,实现泥浆、渣土在泥水仓充分混合。
[0029]3、机内旁通模式:阀组件一1开,阀组件二2、阀组件三3、阀组件四4状态不限制,从而进泥口—排泥口导通,其作用维持施工泥水平衡及便于换管作业。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模式泥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阀组件一(1)、阀组件二(2)、阀组件三(3)、阀组件四(4)、连接管(5)、排泥管(7)和进泥管(8);所述阀组件一(1)的第一支路前方依次设置阀组件二(2)、阀组件三(3);所述阀组件一(1)第二支路依次设置连接管(5)、阀组件四(4);所述阀组件二(2)、阀组件三(3)、阀组件四(4)通过泥浆管(10)分别与顶管机机头内设置的管外口(9)、内循环口(33)、外循环口(34)、排泥口(31)、直排口(32)相通;所述阀组件一(1)的第一支路后方端口连接进泥管(8),所述阀组件一(1)的第二支路后方端口连接排泥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泥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一(1)由两个三通球阀一(11)、推杆一(12)、底座(14)、油缸一(15)、耳轴一(16)、联动支架(17)组成;所述三通球阀一(11)的两个“T”口对接布置,底座(14)安装在排泥管(7)和进泥管(8)的垂直中心面上;所述油缸一(15)通过耳轴一(16)固定在底座(14)上;所述油缸一(15)有杆腔缸头连接有联动支架(17);三通球阀一(11)阀杆上方安装有推杆一(12),推杆一(12)与联动支架(1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泥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球阀一(1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排泥管(7)和进泥管(8)的法兰后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田吕伟祥徐小雪孙桂荣张期奇王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