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标识的盖体的吸塑冲压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321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标识的盖体的吸塑冲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多个成型模具单元,成型模具单元包括外周模,外周模内设置有模具型腔铜头,模具型腔铜头内活动设有冲压组件,冲压组件包括位于模具型腔铜头内的上模标识块,下模内设有下模标识块,下模标识块上具有凸起于下模标识块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与上模标识块对应,上模和下模之间的片材通过模具型腔铜头吸塑以及下模标识块和凸起结构之间冲压形成具有标识的盖体。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标识的盖体的吸塑冲压成型模具,通过对热成型模具结构进行调整,在杯盖吸塑成型的同时通过冲压和吸塑形成不同大小的盖体标识,标识清晰,成型效果好。成型效果好。成型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标识的盖体的吸塑冲压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成型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标识的盖体的吸塑冲压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外出消费的便捷化,咖啡店、奶茶店、果汁店等各种饮品店铺林立。这些商业店铺以提供各种即时制作的饮品为主,其包括热饮和冷饮等,且为了方便打包携带,通常会提供一次性的塑料杯或纸杯来盛装饮品,杯口用盖子盖起来。
[0003]对于不同类型的饮料,其可能需要配套不同的盖子,以适应不同的需求。比如,对于奶茶杯,杯盖需要设置不同尺寸的形状的接口,或者对于不同品牌的杯子,杯盖需要设置不同标识花纹或者图案等,而这些接口或者标识,其主要被设置于杯盖的中心区域,也就是说,多种类型的杯盖,其周延的结构一致,但是中心区域不同。现有市面上杯盖通过热成型模具加工后字体不清晰,只能加大字体才能达到客户需求。无法满足超小标示成型后字迹清晰的要求。
[0004]现有的杯盖一般是通过吸塑热成型加工而成。如CN202110320980.3 盖体成型模具和快换结构中公开的成型模具,常规热成型模具通过上模抽真空下模压空,模具上的排气孔将片材吸附到模具上成型到位。所以设计的时候一般客户需要的标识字体间隙会按照拉升后片材厚度的2倍进行设计。才能保证字体成型清晰。一般碗盖的片材厚度在0.5mm

0.8mm之间,所以字体的笔画间隙模具要空留出至少0.8毫米的距离才能让片材包裹住字体成型。模具字体上穿直径0.5mm毫米的排气孔,排气孔的位置因保持在字体笔画之前,分布均匀,不可过大或过小。排气孔过大由于片材软化会吸附在排气孔上,产品表面会扎手。排气孔过小会导致排气不畅,堵塞等问题成型不良。排气孔需要打穿与模具上集气槽互通,片材加热后软化。模具上抽真空,片材通过吸力包覆在模具字体上成型。片材包覆在模具字体时的状态。当片材加热软化后,吸附在字体笔画之间。由于吸塑工艺的局限性,字体笔画之间必须要有足够的间隙,才能成型清晰到位。否则字体成型就会模糊。字体大小在6.5毫米的时候,字体成型也是有点模糊的,当字体要求更小时,成型后的字体非常模糊,已经不具备识别度。
[0005]一般通过更改设备的工艺参数来使标识清晰。例如通过温度调高,产品的成型也会更加清晰。但是会导致片材吸附在模具上的排气孔扎手/生产不稳定等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标识的盖体的吸塑冲压成型模具,通过对热成型模具结构进行调整,在杯盖吸塑成型的同时通过冲压和吸塑形成不同大小的盖体标识,标识清晰,成型效果好。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标识的盖体的吸塑冲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多个成型模具单元,
所述成型模具单元包括外周模,所述外周模内设置有模具型腔铜头,所述模具型腔铜头内活动设有冲压组件,所述冲压组件包括位于模具型腔铜头内的上模标识块,所述下模内设有下模标识块,所述下模标识块上具有凸起于下模标识块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上模标识块对应,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的片材通过模具型腔铜头吸塑以及下模标识块和凸起结构之间冲压形成具有标识的盖体。
[0008]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冲压组件还包括活动设置在外周模内的顶针,所述顶针和外周模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顶针下端与上模标识块固连。
[0009]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模具型腔铜头内具有限位腔,所述顶针活动设置在限位腔内,所述顶针的上端伸出限位腔与上模标识块连接。
[0010]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模具型腔铜头上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上模标识块位于安装槽内。
[0011]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推动上模标识块上行,使得模具型腔铜头抵住上模标识块,从而使凸起结构压紧上模标识块。
[0012]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和下模分离,通过弹簧的复位力推动顶针带动上模标识块复位,使上模标识块露出于模具型腔铜头。
[0013]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模上开设有槽体,所述下模标识块安装在槽体内。
[0014]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模具型腔铜头的标识面A朝下设置,所述凸起结构的标识面B朝上设置,所述标识面B位于标识面A的下方。
[0015]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使得标识面B在片材上冲压形成标识B,标识面A在片材上吸塑形成标识A,并且上模标识块的上表面与标识面B齐平。
[0016]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内设有多个上气槽,所述上气槽与外周模上的中心孔连通,所述成型模具单元内的气路通道通过中心孔从上气槽排出,所述下模内设有多个下气槽,所述下气槽与成型模具单元形成负压以压紧片材。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标识的盖体的吸塑冲压成型模具,通过在成型模具单元配合上模和下模同时进行吸塑和冲压,将片材吸塑成杯盖时,由冲压组件和凸起结构在片材上冲压形成小型标识,同时由模具型腔铜头在片材上形成较大的标识,将不同的标识单独成型。
[0018]本技术具有标识的盖体的吸塑冲压成型模具,通过顶针、弹性件和上模标识块组成冲压组件,合模时由上模标识块和凸起结构上的标识面B在片材上冲压形成小型标识,通过冲压成型可以确保小型标识清晰和识别度高。
[0019]本技术具有标识的盖体的吸塑冲压成型模具,冲压组件活动设置在模具型腔铜头内,合模时标识面B和标识面A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同时对片材的正反面进行冲压和吸塑,将冲压和吸塑相结合实现片材的成型和标识成型。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1]图1是本技术具有标识的盖体的吸塑冲压成型模具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 是图1的剖视图;
[0023]图3是成型模具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图3的剖视图;
[0025]图5是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标识面A和标识面B的对比示意图;
[0027]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上模,2、下模,3、成型模具单元,31、外周模,32、模具型腔铜头,33、冲压组件,331、上模标识块,332、顶针,333、弹性件,34、下模标识块,341、凸起结构,35、安装槽、36、限位腔,37、槽体,标识面A,标识面B。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标识的盖体的吸塑冲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多个成型模具单元,所述成型模具单元包括外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模内设置有模具型腔铜头,所述模具型腔铜头内活动设有冲压组件,所述冲压组件包括位于模具型腔铜头内的上模标识块,所述下模内设有下模标识块,所述下模标识块上具有凸起于下模标识块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上模标识块对应,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的片材通过模具型腔铜头吸塑以及下模标识块和凸起结构之间冲压形成具有标识的盖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标识的盖体的吸塑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组件还包括活动设置在外周模内的顶针,所述顶针和外周模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顶针下端与上模标识块固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标识的盖体的吸塑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型腔铜头内具有限位腔,所述顶针活动设置在限位腔内,所述顶针的上端伸出限位腔与上模标识块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标识的盖体的吸塑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型腔铜头上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上模标识块位于安装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标识的盖体的吸塑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推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扬志
申请(专利权)人:新天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