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西他滨在制备抗肝包虫药物中的应用,吉西他滨能够通过影响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DNA合成,导致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发生细胞凋亡,通过碱性磷酸酶试验和台盼蓝染色试验验证了吉西他滨能够有效地杀伤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从而证明吉西他滨能够在体外有效地杀伤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故可以作为主要或辅助杀伤肝包虫的药物或药物组分,为研制代替阿苯达唑的抗肝包虫病药物提供参考。制代替阿苯达唑的抗肝包虫病药物提供参考。制代替阿苯达唑的抗肝包虫病药物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吉西他滨在制备抗肝包虫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包虫病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吉西他滨在制备抗肝包虫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因棘球绦虫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我国西藏、新疆、宁夏、甘肃、内蒙、青海等畜牧业发达地区为包虫病流行区,受威胁人口接近6600万。包虫病的感染可导致肝、肺、脑及骨骼等器官和组织的损害,病人丧失劳动能力,是部分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包虫病还具备可传染、可潜伏、感染早期难以检测的寄生虫病特征,若扑杀不完全,会给疫区民众带来“因病致贫”的沉重负担。
[0003]中国的包虫病主要包括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和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其中,囊型包虫病由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osis granulosus,Eg)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人体组织器官所致,而泡型包虫病由多房棘球蚴(Echinococcosis multilocularis,Em)的幼虫泡球蚴寄生所致。泡型包虫病病人如不治疗,10年病死率可达94%,又被称为“虫癌”。
[0004]现有技术中,临床上治疗包虫病的主要药物为阿苯达唑。然而,张亚明等人在《阿苯达唑致小儿38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中指出阿苯达唑需长期服药,不良反应大,不建议将阿苯达唑用于治疗包虫病。郑荣远等人在《阿苯达唑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报告》中也指出了同样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寻其他能够抑制包虫生长的适用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吉西他滨在制备抗肝包虫药物中的应用,通过碱性磷酸酶试验验证吉西他滨能够有效地杀伤多房棘球蚴,并且利用台盼蓝染色评价了吉西他滨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表明吉西他滨能够有效地杀伤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多房棘球蚴,可能能够作为抗包虫药物,解决现有技术中阿苯达唑需长期服药、不良反应大、治愈率低的问题。
[0006]具体地,该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吉西他滨在制备抗肝包虫药物中的应用。
[0008]吉西他滨为胞嘧啶核苷衍生物,在药物中常以盐酸盐存在。目前,吉西他滨主要用于晚期胰腺癌患者在氟尿嘧啶类失败后作为二线用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是对局部晚期(Ⅲ期)和已经有转移(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作为一线应用。有研究表明,吉西他滨对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子宫颈癌、肝癌、胆道癌、鼻咽癌、睾丸肿瘤、淋巴瘤、间皮瘤和头颈部癌具有姑息性疗效。
[0009]但是,吉西他滨在制备抗肝包虫药物中的应用却仍是空白。专利技术人通过实验证明了吉西他滨在体外具有杀伤细粒棘球蚴、多房棘球蚴的效果。通过碱性磷酸酶试验发现,相
较于对照组和现有技术所采用的阿苯达唑实验组,吉西他滨实验组中,在吉西他滨作用了36小时后,培养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的浓度显著增加,表明更多的多房棘球蚴被杀伤,从而导致囊壁中的碱性磷酸酶释放至培养液上清液中。同时,通过台盼蓝染色分析药物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效果,发现在吉西他滨处理24小时后,细粒棘球蚴的生存率已不足20%,48小时后,细粒棘球蚴的生存率基本接近0%,杀伤效率远高于阿苯达唑实验组。由此说明,吉西他滨能够在体外有效地杀伤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故可以作为主要或辅助杀伤肝包虫的药物或药物组分。
[0010]进一步地,吉西他滨杀灭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途径可能是其进入虫体后由脱氧胞嘧啶激酶活化起作用,形成吉西他滨磷酸盐(dFdCMP)、吉西他滨二磷酸盐(dFdCDP)和吉西他滨三磷酸盐(dFdCTP),其中dFdCDP和dFdCTP为活性物质,可以抑制DNA合成;dFdCDP通过抑制核糖核酸还原酶,使三磷酸脱氧核苷产生量减少(合成DNA所必需),尤其是脱氧三磷酸胞苷(dCTP)减少,最终导致细胞凋亡;dFdCTP与dCTP竞争掺入DNA链中(自身增强作用)使DNA链延长,DNA聚合酶不能去除掺入的dFdCTP,使延伸的DNA链不能修复,从而抑制DNA合成,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0011]进一步地,所述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该辅料可以是淀粉、糖粉、甘油中的至少一种。
[0012]进一步地,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注射剂。
[0013]综上,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吉西他滨能够通过影响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DNA合成,导致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发生细胞凋亡,通过碱性磷酸酶试验和台盼蓝染色试验验证了吉西他滨能够有效地杀伤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从而证明吉西他滨能够在体外有效地杀伤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故可以作为主要或辅助杀伤肝包虫的药物或药物组分,为研制代替阿苯达唑的抗肝包虫病药物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碱性磷酸酶试验检测吉西他滨组(Gemcitabine)、阿苯达唑组(Albendazole)和对照组(DMSO,0.2%二甲亚砜溶剂)中对多房棘球蚴的杀伤效果,其中横坐标为处理时间,纵坐标为吸光度A
405
值;
[0016]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台盼蓝染色分析吉西他滨组、阿苯达唑组和对照组中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效果,其中横坐标为处理时间,纵坐标为原头节的生存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18]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技术为分子克隆常规技术手段,其中涉及的酶、引物、试剂以及反应条件在未作说明的情况下均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经验进行合理选择,其中涉及试剂耗材属于市售的普通产品,其中涉及的检测手段以及仪器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并熟
练掌握。
[0019]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采用Prism version 9(GraphPad Software)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0020]【实施例1】
[0021]碱性磷酸酶实验检测药物对多房棘球蚴的杀伤效果。
[0022]碱性磷酸酶实验能够检测多房棘球蚴的囊壁遭破坏后释放到培养液上清液中的碱性磷酸酶的含量,从而评价药物抗多房棘球蚴的效果。
[0023](1)实验材料
[0024]多房棘球蚴取自感染多房棘球蚴的长爪沙鼠腹腔,饲养细胞为人肝癌细胞株QGY
‑
7701,培养基为DMEM培养基。
[0025](2)实验方法
[0026]用Hanks液洗涤多房棘球蚴两次后,将多房棘球蚴放入已用人肝癌细胞QGY
‑
7701包被的培养瓶中,加入DMEM培养基,5%CO
2 37℃培养2个月后收集直径为1~5mm囊泡。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吉西他滨在制备抗肝包虫药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用于杀伤细粒棘球蚴和/或多房棘球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用于影响细粒棘球蚴和/或多房棘球蚴的DNA合成,导致细粒棘球蚴和/或多房棘球蚴发生细胞凋亡。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勇,蒋宗华,徐琳,格桑顿珠,吴泓,张庆达,廖明恒,袁克非,琼次仁,王波,巴桑卓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西藏传染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