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599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块,定模块的顶端设置有动模块;挤压块活动穿插连接于定模块的顶端;斜顶组件设置于定模块的内部;芯杆,芯杆滑动设置于定模块的内部;抽芯组件,抽芯组件设置于芯杆的一侧;顶撑组件,顶撑组件设置于挤压块的内部;斜顶组件包括斜导柱、斜顶本体、斜导向块和斜顶座;抽芯组件包括活动杆、复位块和复位弹簧;顶撑组件包括导向杆、限位块和回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顶撑组件的设计,通过顶撑组件能够对挤压块进行复位,在与抽芯组件的相互配合,进而退模时,顶撑组件先进行复位,接着抽芯组件进行复位,进而能够完成抽芯,避免活动杆与挤压块的接触处产生卡死现象。动杆与挤压块的接触处产生卡死现象。动杆与挤压块的接触处产生卡死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抽芯是用来处理产品分模面上无法脱模的位置的属于“倒勾处理系统”,是模具的一种结构,模具斜顶又名斜梢、斜顶,是以港资模具厂为主的珠三角地区模具行业的惯用说法,是模具设计中用来成形产品内部倒钩的机构,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倒钩情况。
[0003]传统的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动模块对顶定模块进行挤压,进而使动模块对挤压块进行挤压,使挤压块向定模块的内部移动,进而使挤压块对活动杆进行挤压,活动杆对复位弹簧进行挤压使其收缩并蓄力,活动杆带动芯杆移动,进而使芯杆移的一端移动到模型槽的内部,进而对模具进行孔槽注塑,退模时,由于挤压块与活动杆相互贴合处呈倾斜状,进而通过复位弹簧带动活动杆复位,进而带动芯杆进行抽芯,这一过程中,当动模块对挤压块挤压过渡时,挤压块与活动杆接触部位容易出现卡死状态,进而复位弹簧不能够对活动杆进行复位,进而导致抽芯失败,影响模具退模,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块(1),所述定模块(1)的顶端设置有动模块(2),所述动模块(2)的顶端设置有注塑口(21);挤压块(13),所述挤压块(13)活动穿插连接于定模块(1)的顶端;斜顶组件,所述斜顶组件设置于定模块(1)的内部;芯杆(122),所述芯杆(122)滑动设置于定模块(1)的内部;抽芯组件,所述抽芯组件设置于芯杆(122)的一侧;顶撑组件,所述顶撑组件设置于挤压块(13)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组件包括斜导柱(11)、斜顶本体(111)、斜导向块(112)和斜顶座(113);所述抽芯组件包括活动杆(12)、复位块(121)和复位弹簧(1211);所述顶撑组件包括导向杆(14)、限位块(131)和回位弹簧(1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块(1)的内部活动套设有升降板(3),所述升降板(3)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顶针(31),所述顶针(31)的顶部滑动贯穿于定模块(1)的顶端且与模具的底端相配合,所述升降板(3)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2),所述限位杆(32)滑动贯穿于定模块(1)的顶端且与动模块(2)的底端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块(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41),所述活塞杆(41)的顶部滑动贯穿于定模块(1)的底端且与升降板(3)的底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本体(111)与斜顶座(113)分别铰接于斜导柱(11)的两端,所述斜顶本体(111)滑动嵌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朝勇邵巧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兴龙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