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59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块,定模块的顶端设置有动模块;挤压块活动穿插连接于定模块的顶端;斜顶组件设置于定模块的内部;芯杆,芯杆滑动设置于定模块的内部;抽芯组件,抽芯组件设置于芯杆的一侧;顶撑组件,顶撑组件设置于挤压块的内部;斜顶组件包括斜导柱、斜顶本体、斜导向块和斜顶座;抽芯组件包括活动杆、复位块和复位弹簧;顶撑组件包括导向杆、限位块和回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顶撑组件的设计,通过顶撑组件能够对挤压块进行复位,在与抽芯组件的相互配合,进而退模时,顶撑组件先进行复位,接着抽芯组件进行复位,进而能够完成抽芯,避免活动杆与挤压块的接触处产生卡死现象。动杆与挤压块的接触处产生卡死现象。动杆与挤压块的接触处产生卡死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抽芯是用来处理产品分模面上无法脱模的位置的属于“倒勾处理系统”,是模具的一种结构,模具斜顶又名斜梢、斜顶,是以港资模具厂为主的珠三角地区模具行业的惯用说法,是模具设计中用来成形产品内部倒钩的机构,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倒钩情况。
[0003]传统的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动模块对顶定模块进行挤压,进而使动模块对挤压块进行挤压,使挤压块向定模块的内部移动,进而使挤压块对活动杆进行挤压,活动杆对复位弹簧进行挤压使其收缩并蓄力,活动杆带动芯杆移动,进而使芯杆移的一端移动到模型槽的内部,进而对模具进行孔槽注塑,退模时,由于挤压块与活动杆相互贴合处呈倾斜状,进而通过复位弹簧带动活动杆复位,进而带动芯杆进行抽芯,这一过程中,当动模块对挤压块挤压过渡时,挤压块与活动杆接触部位容易出现卡死状态,进而复位弹簧不能够对活动杆进行复位,进而导致抽芯失败,影响模具退模,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包括:
[0006]定模块,所述定模块的顶端设置有动模块,所述动模块的顶端设置有注塑口;
[0007]挤压块,所述挤压块活动穿插连接于定模块的顶端;<br/>[0008]斜顶组件,所述斜顶组件设置于定模块的内部;
[0009]芯杆,所述芯杆滑动设置于定模块的内部;
[0010]抽芯组件,所述抽芯组件设置于芯杆的一侧;
[0011]顶撑组件,所述顶撑组件设置于挤压块的内部;
[0012]所述斜顶组件包括斜导柱、斜顶本体、斜导向块和斜顶座;
[0013]所述抽芯组件包括活动杆、复位块和复位弹簧;
[0014]所述顶撑组件包括导向杆、限位块和回位弹簧。
[0015]优选的,所述定模块的内部活动套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顶针,所述顶针的顶部滑动贯穿于定模块的顶端且与模具的底端相配合,所述升降板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滑动贯穿于定模块的顶端且与动模块的底端相配合。
[0016]优选的,所述定模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部滑动贯穿于定模块的底端且与升降板的底端固定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斜顶本体与斜顶座分别铰接于斜导柱的两端,所述斜顶本体滑动嵌设于定模块的顶端,所述斜导向块滑动套设于斜导柱的外部,所述斜导向块固定嵌设于定模块的内部。
[0018]优选的,所述斜顶座的底部滑动穿插连接有导向限位杆,所述升降板的顶端开设有斜顶座滑动的通槽,所述导向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通槽两侧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定模块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杆滑动的导向滑腔,所述导向滑腔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复位块滑动的导向滑槽,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复位块相对的一端分别与活动杆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导向滑槽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
[0020]优选的,所述芯杆一端的外部滑动套接有防撞垫,所述防撞垫的一端与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0021]优选的,所述挤压块的内部开设有导向杆滑动地限位滑腔,所述限位滑腔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限位块滑动地限位滑槽,所述导向杆的底端与定模块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块相对的一端分别与导向杆的两个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顶端与限位滑槽顶端的内壁固定连接。
[002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3]本技术利用顶撑组件的设计,通过顶撑组件能够对挤压块进行复位,在与抽芯组件的相互配合,进而退模时,顶撑组件先进行复位,接着抽芯组件进行复位,进而能够完成抽芯,避免活动杆与挤压块的接触处产生卡死现象。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定模块;11、斜导柱;111、斜顶本体;112、斜导向块;113、斜顶座;1131、导向限位杆;12、活动杆;121、复位块;1211、复位弹簧;122、芯杆;123、防撞垫;13、挤压块;131、限位块;132、回位弹簧;14、导向杆;2、动模块;21、注塑口;3、升降板;31、顶针;32、限位杆;4、液压缸;41、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包括:
[0030]定模块1,定模块1的顶端设置有动模块2,动模块2的顶端设置有注塑口21;
[0031]挤压块13,挤压块13活动穿插连接于定模块1的顶端;
[0032]芯杆122,芯杆122滑动设置于定模块1的内部;
[0033]定模块1的内部活动套设有升降板3,升降板3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顶针31,顶针
31的顶部滑动贯穿于定模块1的顶端且与模具的底端相配合,升降板3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2,限位杆32滑动贯穿于定模块1的顶端且与动模块2的底端相配合;
[0034]定模块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4,液压缸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41,活塞杆41的顶部滑动贯穿于定模块1的底端且与升降板3的底端固定连接;
[0035]斜顶组件,斜顶组件设置于定模块1的内部,斜顶组件包括斜导柱11、斜顶本体111、斜导向块112和斜顶座113,斜顶本体111与斜顶座113分别铰接于斜导柱11的两端,斜顶本体111滑动嵌设于定模块1的顶端,斜导向块112滑动套设于斜导柱11的外部,斜导向块112固定嵌设于定模块1的内部,斜顶座113的底部滑动穿插连接有导向限位杆1131,升降板3的顶端开设有斜顶座113滑动的通槽,导向限位杆1131的两端分别与通槽两侧的内壁固定连接;
[0036]抽芯组件,抽芯组件设置于芯杆122的一侧,抽芯组件包括活动杆12、复位块121和复位弹簧1211,定模块1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杆12滑动的导向滑腔,导向滑腔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复位块121滑动的导向滑槽,活动杆12的一端与芯杆122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块(1),所述定模块(1)的顶端设置有动模块(2),所述动模块(2)的顶端设置有注塑口(21);挤压块(13),所述挤压块(13)活动穿插连接于定模块(1)的顶端;斜顶组件,所述斜顶组件设置于定模块(1)的内部;芯杆(122),所述芯杆(122)滑动设置于定模块(1)的内部;抽芯组件,所述抽芯组件设置于芯杆(122)的一侧;顶撑组件,所述顶撑组件设置于挤压块(13)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组件包括斜导柱(11)、斜顶本体(111)、斜导向块(112)和斜顶座(113);所述抽芯组件包括活动杆(12)、复位块(121)和复位弹簧(1211);所述顶撑组件包括导向杆(14)、限位块(131)和回位弹簧(1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块(1)的内部活动套设有升降板(3),所述升降板(3)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顶针(31),所述顶针(31)的顶部滑动贯穿于定模块(1)的顶端且与模具的底端相配合,所述升降板(3)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2),所述限位杆(32)滑动贯穿于定模块(1)的顶端且与动模块(2)的底端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块(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41),所述活塞杆(41)的顶部滑动贯穿于定模块(1)的底端且与升降板(3)的底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斜顶抽芯块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本体(111)与斜顶座(113)分别铰接于斜导柱(11)的两端,所述斜顶本体(111)滑动嵌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朝勇邵巧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兴龙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