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压安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6795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压安全阀,包括阀体、阀盖、端盖、阀门组件和压膜组装件,阀体与阀盖连接形成第一腔室,压膜组装件与阀体形成第二腔室,并与端盖形成第三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具有开口;阀门组件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贯穿开口并与压膜组装件固定连接;阀盖设置第一进气口,端盖设置第二进气口,阀体设置排气口,第一进气口与第二进气口连接相同的气源,排气口与大气连通;阀门组件能够在第一进气口的进气压力和第二进气口的进气压力的作用下开启或密封所述开口;阀门组件能够平衡在第一腔室内产生的作用力,在进气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将出气气压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避免气压过大损毁宫颈内窥镜的橡胶套。避免气压过大损毁宫颈内窥镜的橡胶套。避免气压过大损毁宫颈内窥镜的橡胶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压安全阀


[0001]本技术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微压安全阀。

技术介绍

[0002]宫颈内窥镜使用微压气源,微压气源是指气源的气压不大于30kPa。目前使用球囊作为气体输入源,球囊通过供气管路为宫颈内窥镜供气。但是,目前通常是手动按压球囊供气,球囊的输出气压随按压次数增多而增高,可能球囊的输出气压可能超出压力安全范围,存在宫颈内窥镜橡胶套爆破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微压安全阀。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压安全阀,包括阀体、阀盖、端盖、阀门组件和压膜组装件,所述阀体与所述阀盖连接形成第一腔室;
[0005]所述压膜组装件设置在所述阀体与所述端盖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压膜组装件与所述阀体形成第二腔室,并与所述端盖形成第三腔室;
[0006]所述阀盖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第一腔室进气的第一进气口,所述端盖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第三腔室进气的第二进气口,所述阀体设置有与大气连通的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连接相同的气源;
[0007]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具有开口,所述阀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贯穿所述开口并与所述压膜组装件固定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进气口的进气压力和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进气压力的作用下开启或密封所述开口。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组件包括阀杆、密封件、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所述密封件包覆所述阀杆的侧壁,在所述阀门组件密封所述开口的情况下,所述密封件抵靠所述开口;
[0009]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容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压膜组装件固定连接;
[0010]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阀杆的第一部分的侧壁,所述阀杆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阀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阀杆固定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填料,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开口的密封面,所述密封面为斜面,所述斜面沿朝向所述压膜组装件的方向向所述阀杆倾斜。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杆的第一部分的横截面积与所述密封件的密封面在所述开口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相等。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环绕设置在所述阀杆的第一部分的侧壁,并位于所述阀杆和所述阀盖之间。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为锥形弹簧,且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端
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膜组装件包括支撑片、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所述第一薄膜分别与所述支撑片的第一边缘和所述端盖的第一侧壁相连,所述第二薄膜分别与所述支撑片的第二边缘和所述端盖的第二侧壁相连;
[0016]所述支撑片的材料为刚性材料,所述阀杆与所述支撑片邻近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片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对设置,所述阀杆与所述支撑片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片的表面设置有加强结构。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为凸出于所述支撑片表面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支撑片邻近所述第三腔室的一侧。
[002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提供的微压安全阀,包括阀体、阀盖、端盖、阀门组件和压膜组装件,阀体与阀盖连接形成第一腔室,压膜组装件与阀体形成第二腔室,并与端盖形成第三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具有开口;阀门组件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贯穿开口并与压膜组装件固定连接;阀盖设置第一进气口,端盖设置第二进气口,阀体设置排气口,第一进气口与第二进气口连接相同的气源,排气口与大气连通;阀门组件能够在第一进气口的进气压力和第二进气口的进气压力的作用下开启或密封所述开口;在向该微压安全阀进气过程中,阀门组件能够平衡在第一腔室内产生的作用力,动态调节微压安全阀的出气气压,在进气压力过大的情况下,阀门组件开启开口将第一腔室内的气体经由第二腔室从排气口出,从而将出气气压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避免气压过大损毁宫颈内窥镜的橡胶套。
附图说明
[0022]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压安全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压安全阀,如图1所示,包括阀体1、阀盖2、端盖3、阀门组件和压膜组装件,阀体1与阀盖2连接形成第一腔室101。压膜组装件设置在阀体1与端盖3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且压膜组装件与阀体1形成第二腔室102,并与端盖3形成第三腔室103。阀盖2设置有用于向第一腔室101进气的第一进气口4,端盖3设置有用于向第三腔室103进气的第二进气口5,阀体1设置有与大气连通的排气口6,第一进气口4和第二进气口5连接相同的气源。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之间具有开口7,阀门组件位于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内,贯穿开口7并与压膜组装件固定连接,用于在第一进气口4的进气压力和第二进气口5的进气压力的作用下开启或密封开口7。
[0026]阀体1起到支撑连接作用,阀盖2和端盖3安装在阀体1上。压膜组装件将阀体1与端
盖3形成的容置空间分隔为第二腔室102和第三腔室103,其中,第二腔室102与外部空气连通。压膜组装件能够将从第二进气口5进入本微压安全阀的气体压力放大并转换为一个向上的力,该力带动阀杆组件上移,压膜组装件的上移使得第三腔室103的体积伸缩变化。相应的,阀门组件上移使第一腔室101与第二腔室102之间的开口7开启。在阀门组件上移开启开口7的过程中,气体可以通过第一进气口4进入第一腔室101,并通过开口7从第一腔室101进入第二腔室102,由于第二腔室102与大气连通,气体从排气口6流出,在进气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可以将出气气压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避免出气气压过大损毁内窥镜的橡胶套。在进气压力正常的情况下,从第一进气口4进入第一腔室101内的气体形成的作用力相互抵偿,从而形成平衡结构,实现输出压力的动态均衡调节。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微压安全阀还可以具有出气口(图中未绘示),出气口与使用微压气源的设备相连,示例性的,该设备可以是宫颈内窥镜。出气口可以与第一腔室101连通,或者,与第三腔室103连通。
[0028]本技术的微压安全阀可以安装在供气管道上,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三通接头将微压安全阀的第一进气口4、第二进气口5和出气口分别连接三通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压安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盖、端盖、阀门组件和压膜组装件,所述阀体与所述阀盖连接形成第一腔室;所述压膜组装件设置在所述阀体与所述端盖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压膜组装件与所述阀体形成第二腔室,并与所述端盖形成第三腔室;所述阀盖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第一腔室进气的第一进气口,所述端盖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第三腔室进气的第二进气口,所述阀体设置有与大气连通的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连接相同的气源;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具有开口,所述阀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贯穿所述开口并与所述压膜组装件固定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进气口的进气压力和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进气压力的作用下开启或密封所述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压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阀杆、密封件、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所述密封件包覆所述阀杆的侧壁,在所述阀门组件密封所述开口的情况下,所述密封件抵靠所述开口;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容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压膜组装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阀杆的第一部分的侧壁,所述阀杆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阀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阀杆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压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填料,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文冬李波黄俊文邹颖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融海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