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叶片涡轮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644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叶片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机体、定位座和防偏轴座,防偏轴座固定安装于涡轮机体的底面且套接于定位座的表面,定位座包括固定座、偏转吸能架和摆套块,偏转吸能架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安装于摆套块的两侧并固定于固定座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新型减震降噪结构,利用定位座和防偏轴座及逆行涡轮机体的定位固定,在涡轮机体工作过程中通过定位座和防偏轴座进行高频震颤的吸收分别对倾斜偏转振动和轴向偏转振动进行消除,提高降噪效果。提高降噪效果。提高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叶片涡轮增压器


[0001]本技术涉及涡轮增压器
,具体为一种双叶片涡轮增压器。

技术介绍

[0002]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涡轮增压器技术通过涡轮增压器提高进气密度,可以全面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指标等综合性能,给发动机注入强劲动力。
[0003]专利公布号CN213392291U中公开了一种具备降噪功能的涡轮增压器,包括外壳,在涡轮增压器运行时,设置在涡轮增压器外部的外壳将对产生的噪声进行隔音、吸音降噪处理,涡轮急速旋转产生振动,振动的力将通过矩形上固定板传递给圆杆,圆杆底部的环形橡胶活塞增大了圆杆向上或向下时的阻力,圆杆向下或向上带动弹簧发生形变,给弹簧施加压力或拉力使弹簧产生反弹的作用力,将涡轮增压器振动的力抵消掉,进行减振,减少了涡轮增压器由于振动所产生的噪声,同时对涡轮增压器起到了保护作用,使涡轮增压器不会因为突然启动,受到的振动力过大而导致损毁。
[0004]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涡轮增压器的工作中的高频振动量都为微量振动,传统弹簧减震的方式中,弹簧很难根据微量振动而发生形变,导致该种高频振动无法轻易被消除,实际使用效果不明显。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双叶片涡轮增压器,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叶片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机体、定位座和防偏轴座,所述防偏轴座固定安装于涡轮机体的底面且套接于定位座的表面,所述定位座包括固定座、偏转吸能架和摆套块,所述偏转吸能架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安装于摆套块的两侧并固定于固定座的表面,所述防偏轴座包括连接板和若干轴偏吸能片,若干所述轴偏吸能片呈依次层叠布置,所述连接板的上下两侧分别与轴偏吸能片的顶面和涡轮机体的底面固定连接。
[000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偏转吸能架包括第一导条、第二导条、第一吸能弓和第一牵拉条,所述第一吸能弓和第二导条结构相同并对称布置,所述第二导条和第一吸能弓的一侧相互贴合固定,所述第一导条和第一牵拉条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牵拉条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导条和第一吸能弓的内角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导条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一牵拉条呈交叉布置。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导条的内侧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导条和第一吸能弓呈锐角状结构,且第二导条和第一吸能弓的每个角呈圆柱状。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轴偏吸能片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轴偏吸能片均呈60度偏转后与上方轴偏吸能片固定连接,所述轴偏吸能片固定套接
于摆套块的内侧。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轴偏吸能片包括盘片、第二吸能弓和第二牵拉条,所述第二牵拉条的一端与第二吸能弓的内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牵拉条的另一端与盘片的内侧固定连接,三个所述轴偏吸能片内侧的第二吸能弓依次固定连接。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吸能弓和第二导条、第一吸能弓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吸能弓和第二导条为弹性金属条结构,所述第二牵拉条和第一牵拉条为弹性金属片结构。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吸能弓和第二导条、第一吸能弓的夹角呈60
°
,所述第二牵拉条和第一牵拉条位于第二吸能弓和第二导条、第一吸能弓的角平分线上。
[0013]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新型减震降噪结构,利用定位座和防偏轴座及逆行涡轮机体的定位固定,在涡轮机体工作过程中通过定位座和防偏轴座进行高频震颤的吸收分别对倾斜偏转振动和轴向偏转振动进行消除,提高降噪效果。
[0015]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新型吸能结构,由偏转吸能架和的结构弹性对振动进行灵敏感知,在张拉作用下进行结构悬浮以彻底避免振动的向外传导,以实现对涡轮机体工作高频微小振动的消除。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定位座和防偏轴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防偏轴座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偏转吸能架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轴偏吸能片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0、涡轮机体;
[0023]200、定位座;210、固定座;220、偏转吸能架;230、摆套块;221、第一导条;222、第二导条;223、第一吸能弓;224、第一牵拉条;
[0024]300、防偏轴座;310、连接板;320、轴偏吸能片;321、盘片;322、第二吸能弓;323、第二牵拉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叶片涡轮增压器。
[0027]结合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叶片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机体100、定位座200和防偏轴座300,所述防偏轴座300固定安装于涡轮机体100的底面且套接于定位
座200的表面,所述定位座200包括固定座210、偏转吸能架220和摆套块230,所述偏转吸能架22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安装于摆套块230的两侧并固定于固定座210的表面,所述防偏轴座300包括连接板310和若干轴偏吸能片320,若干所述轴偏吸能片320呈依次层叠布置,所述连接板310的上下两侧分别与轴偏吸能片320的顶面和涡轮机体100的底面固定连接。
[0028]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偏转吸能架220包括第一导条221、第二导条222、第一吸能弓223和第一牵拉条224,所述第一吸能弓223和第二导条222结构相同并对称布置,所述第二导条222和第一吸能弓223的一侧相互贴合固定,所述第一导条221和第一牵拉条22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牵拉条224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导条222和第一吸能弓223的内角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导条221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一牵拉条224呈交叉布置。
[0029]具体的,利用第二导条222和第一吸能弓223相互连接并在两个第一牵拉条224的对称张拉下实现第一吸能弓223和第二导条222的定位。
[003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条221的内侧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导条222和第一吸能弓223呈锐角状结构,且第二导条222和第一吸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叶片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涡轮机体(100)、定位座(200)和防偏轴座(300),所述防偏轴座(300)固定安装于涡轮机体(100)的底面且套接于定位座(200)的表面,所述定位座(200)包括固定座(210)、偏转吸能架(220)和摆套块(230),所述偏转吸能架(22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安装于摆套块(230)的两侧并固定于固定座(210)的表面,所述防偏轴座(300)包括连接板(310)和若干轴偏吸能片(320),若干所述轴偏吸能片(320)呈依次层叠布置,所述连接板(310)的上下两侧分别与轴偏吸能片(320)的顶面和涡轮机体(100)的底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叶片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吸能架(220)包括第一导条(221)、第二导条(222)、第一吸能弓(223)和第一牵拉条(224),所述第一吸能弓(223)和第二导条(222)结构相同并对称布置,所述第二导条(222)和第一吸能弓(223)的一侧相互贴合固定,所述第一导条(221)和第一牵拉条(22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牵拉条(224)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导条(222)和第一吸能弓(223)的内角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导条(221)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一牵拉条(224)呈交叉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叶片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条(221)的内侧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导条(222)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俊曹红艳韩青李涛涛杨平陆仁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索特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