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机构及使用该行走机构的打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640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行走机构及使用该行走机构的打桩机,该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总成、转向总成和行走动力总成;所述的行走总成包括一对横向设置和一对纵向设置的行走板;所述的转向总成包括转向板和复位件,行走动力总成包括水平伸缩动力机构、驱动块和竖直伸缩动力机构;所述的竖直伸缩动力机构的安装端及伸缩端传动连接在于驱动块及驱动块上方的外部待行走设备之间。行走总成与行走动力总成的协同工作可实现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基本横向、纵向行走功能;(2)转向总成与行走动力总成的协同工作可实现转向功能,使得驱动块产生转动的动作,并使得竖直伸缩动力机构上方的设备实现转向,其结构设计合理,转向方便。转向方便。转向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走机构及使用该行走机构的打桩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行走机构,具体为一种行走机构及使用该行走机构的打桩机。

技术介绍

[0002]如国家专利公开号为CN113863301A的一种油电混动钻冲打桩机,包括打桩机底座(1),所述打桩机底座(1)上由左往由依次固定设有燃油机(2)、第一变速器(3)、溜放卷扬机(4)、电机(5)、小水泵(6)、大水泵(7)、第二变速器(8)和大臂(9);其中,所述燃油机(2)的输出轴(15)安装有第一变速器(3),所述第一变速器(3)的输出轴(15)远离所述第一变速器(3)一端安装有第二变速器(8),所述第二变速器(8)的输出轴(15)外壁安装有第一地轮(23)和第一锥齿轮(21),所述第一变速器(3)的输出轴(15)外壁安装有第一皮带轮(10)、第二皮带轮(11)和第三皮带轮(12),所述溜放卷扬机(4)的驱动轴外壁固定套设有第四皮带轮(13),所述第一皮带轮(10)与所述第四皮带轮(13)之间通过三角带(22)传动,所述电机(5)的转轴外壁固定套设有第五皮带轮(14),所述第二皮带轮(11)与所述第五皮带轮(14)之间通过三角带(22)传动。其中,所述打桩机底座(1)上设有第一传动轴(25),所述第一传动轴(25)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地轮(24),所述第一地轮(23)和所述第二地轮(24)均固定在所述打桩机底座(1)上,所述第一传动轴(25)外壁固定套设有第六皮带轮(16)、第七皮带轮(17)和第八皮带轮(18),所述第三皮带轮(12)与所述第六皮带轮(16)之间通过三角带(22)传动,所述小水泵(6)的驱动轴外壁固定套设有第九皮带轮(19),所述第七皮带轮(17)与所述第九皮带轮(19)之间通过三角带(22)传动,所述大水泵(7)的驱动轴外壁固定套设有第十皮带轮(20),所述第八皮带轮(18)与所述第十皮带轮(20)之间通过三角带(22)传动,所述大臂(9)固定有安装板(29),且所述大臂(9)与打桩机底座(1)之间铰接有第一伸缩油缸(26),所述安装板(29)两端安装有第一定滑轮(30)和第二定滑轮(31),所述溜放卷扬机(4)的卷轴外壁卷绕有钢丝绳(32),所述钢丝绳(32)远离所述溜放卷扬机(4)一端绕过第一定滑轮(30)和第二定滑轮(31)且固定设有锤头(33),所述大臂中间一端固定设有第二伸缩油缸(27),所述第二伸缩油缸一端固定设有限位环(35),且同时通过连接板(34)与钻杆(36)相铰接,所述钻杆(36)下端固定设有钻头(37),所述钻杆(36)下端固定嵌设有第二锥齿轮(38),所述第二锥齿轮(38)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1)相啮合。其中,所述钻杆(36)中部开设有吸泥通道,所述大水泵(7)的输入端连接有吸泥管(28),所述钢丝绳(32)一端与所述溜放卷扬机(4)的卷轴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打桩机底座(1)下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基座(39)、第二基座(40)、第三基座(41)和第四基座(42),所述第一基座(39)与所述第二基座(40)通过四个与打桩机底座(1)相连接的立柱(43)利用第三伸缩油缸(44)和第四伸缩油缸(45)实现打桩机底座(1)前后运动,所述第三基座(41)与所述第四基座(42)利用第五伸缩油缸(46)和第六伸缩油缸(47)实现打桩机底座(1)上下运动;所述溜放卷扬机(4)包括底板(48),所述底板(48)上固定设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板(49),所述支撑板(49)中部均固定嵌设有第一轴承(50),所述第一轴承(50)之间固定设有卷轴,所述卷轴一端固定设有第
三锥齿轮(51),所述底板(48)上固定设有第三地轮,所述第三地轮内设有第二传动轴(74),所述第二传动轴(74)一端固定设有第四锥齿轮(52),且所述第四锥齿轮(52)与所述第三锥齿轮(51)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轴(74)远离所述第四锥齿轮(52)一端固定设有第四皮带轮(13),所述第四皮带轮(13)与所述第一皮带轮(10)之间通过三角带传动。所述底板(48)的四个角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53)。所述第三地轮包括支架(75)和第二轴承(54),所述支架(75)上端固定设有第二轴承(54),所述第二传动轴(74)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承(54)内,所述支架(75)固定在所述底板(48)上。所述支架(75)底端两侧均固定设有固定板(55),所述固定板(55)均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第二安装孔(56),所述固定板(55)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板(48)上,且所述螺栓贯穿所述底板(48)。所述钻头(37)中部开设有空腔(57),所述钻头(37)侧壁开设有若干吸泥孔(58),且所述钻头(37)两侧外壁固定设有若干钻刃刀片(59)。所述钻头(37)下端固定设有凸起(60),且所述凸起(60)外壁加工有螺旋刀刃(61)。所述锤头(33)包括连接头(62)和锤体(63),所述连接头(62)上端开设有连接孔(64),所述钢丝绳(32)与所述连接孔(6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62)下端固定设有滑杆(65),所述锤体(63)上端开设有滑腔(66),所述滑杆(65)延伸至所述滑腔(66)内,所述滑杆(65)下端外壁固定套设有第一限位环(67)和阻尼套(68),所述滑杆(65)下固定设有密封活塞(69),所述滑杆(65)与所述滑腔(66)底端之间固定设有弹簧(70),所述滑腔(66)上端内壁固定设有第二限位环(71),所述滑腔(66)底端通过导气管连接有泄压阀(72)。所述连接头(62)与所述锤体(63)之间固定设有波纹橡胶套(73)。
[0003]上述阐述的是一种打桩机,该打桩机的行走机构是通过定位装置中的第一基座(39)、第二基座(40)、第三基座(41)、第四基座(42)、立柱(43)、第三伸缩油缸(44)、第四伸缩油缸(45)、第五伸缩油缸(46)、第六伸缩油缸等结构的协同作业实现打桩机的行走功能,由于该行走机构并不具有转向功能,所以该打桩机在转向问题上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行走机构,该行走机构可实现了设备的自动转向功能,使得例如打桩机可在行走期间进行转向,解决了以往打桩机不能转向或转向困难的技术难题。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行走机构,该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总成、转向总成和行走动力总成;
[0006]所述的行走总成包括一对横向设置和一对纵向设置的行走板;
[0007]所述的转向总成包括转向板和复位件,转向板的底面用于与地面接触、顶面转动相接在其中一对平行板的底面上,所述复位件的一端与转向板相接、另一端与该块转向板下方的行走板相接;
[0008]每块所述的行走板上均设置有一个行走动力总成,行走动力总成包括水平伸缩动力机构、驱动块和竖直伸缩动力机构,
[0009]所述的水平伸缩动力机构的安装端固定在行走板上、伸缩端与驱动块固定相接;
[0010]所述的竖直伸缩动力机构的安装端及伸缩端传动连接在于驱动块及驱动块上方的外部待行走设备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总成、转向总成和行走动力总成;所述的行走总成包括一对横向设置和一对纵向设置的行走板;所述的转向总成包括转向板和复位件,转向板的底面用于与地面接触、顶面转动相接在其中一对平行板的底面上,所述复位件的一端与转向板相接、另一端与该块转向板下方的行走板相接;每块所述的行走板上均设置有一个行走动力总成,行走动力总成包括水平伸缩动力机构、驱动块和竖直伸缩动力机构,所述的水平伸缩动力机构的安装端固定在行走板上、伸缩端与驱动块固定相接;所述的竖直伸缩动力机构的安装端及伸缩端传动连接在于驱动块及驱动块上方的外部待行走设备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块行走板上均设置有两个驱动块,所述的水平伸缩动力机构的伸缩端与其中一块驱动块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顺捷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