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交通工具的智能把立及骑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618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交通工具的智能把立,包括把立主体,所述把立主体包括一用于固定在所述交通工具主架的竖向部,和于所述竖向部相连的横向部,所述横向部上设有用于固定把手横杆的把立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部包括一具有模组容置空间的壳体,以及用于封闭所述模组容置空间的盖体,所述模组容置空间内安装有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装置。通过设置可以进行通信的控制装置,使得交通运输工具可以被精准有效的管理,而且将控制装置设置在把立的横向部中,使得通信控制装置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有利于信号的发送与接受。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智能把立的骑行设备。开了一种使用上述智能把立的骑行设备。开了一种使用上述智能把立的骑行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交通工具的智能把立及骑行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运输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交通运输工具用的智能把立及骑行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境破环、交通压力以及个人运动追求,在交通运输领域中,个人单体设备越来越深入人心,如自行车、电动车等又重新演变为更多出行的工具,而且各种共享单车也是日渐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0003]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越来越完善,纵横交通的复杂度也会越来越好,在外出骑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道路不熟悉需要导航的情况。在现行的导航工具里面,都通过在车把上固定手机,利用手机里面的地图进行导航,导航过程中,难免要低头对地图查看,由于在骑行过程中,低头难免会发生安全问题,另外,也影响了骑行速度。
[0004]另外,对于共享单车,相应的管理用户,也是需要对共享单车的位置进行确定,以便于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调度,避免了其在城市的区域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发生,极大提升共享单车的有效使用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把立,用于交通运输工具,能够对设备进行准确定位以及有效管理,同时提高用户在使用设备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和效率。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交通工具的智能把立,包括把立主体,所述把立主体包括一用于固定在所述交通工具主架的竖向部,和于所述竖向部相连的横向部,所述横向部上设有用于固定把手横杆的把立锁环,其中,所述横向部包括一具有模组容置空间的壳体,以及用于封闭所述模组容置空间的盖体,所述模组容置空间内安装有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装置。通过设置可以进行通信的控制装置,使得交通运输工具可以被精准有效的管理,而且将控制装置设置在把立中,使得通信控制装置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有利于信号的发送与接受,而且一般情况下,交通运输工具都是金属器件,且对信号的传输有一定的屏蔽作用,设置把立处能有效的降低相应的信号屏蔽问题,另外,若为电动交通运输工具时,相应的电动电机也会是远离把立的,这样避免了电机的感性元件对信号的干扰。
[0007]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线路板,所述控制线路板通过安装件容置安装于所述模组容置空间内。设置控制线路板则可以进行有效的扩展,比如可以增加显示、增加其中的检测设备等,有利于对整体设备的升级。同时也有利于电器件的连接安装固定。通过安装件将控制线路板进行安装,使其安装固定更加的稳固可靠。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件包括用于安装固定的底壁,以及围绕所述底壁设置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盖体配合使得所述安装件与盖体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控制线路板的安装
腔;所述侧壁包括承载侧壁和支撑侧壁,所述承载侧壁位于所述支撑侧壁的下方;所述承载侧壁的底面与所述壳体的顶面抵接,所述支撑侧壁的顶面与所述盖体抵接。
[0009]这样可以先对控制装置进行组装后,再放置于把立中,更便于组装,同时再运输时也可以放开放置,便于运输,也可以适于标准化配置,适配不同类型的把立。另外,避免控制装置与把立之间直接硬接触,避免了控制装置受损,同时由于控制装置为带电部件,这样也便于对控制装置进行电隔离。同时,利用承载侧壁与支撑侧壁之间形成了弯折的结构,可以更好承托控制线路板,同时使得安装件与壳体之间形成弯折的接触面,从而延长渗水的路径,起到更好的密封的作用。另外,也便于盖体形态的设置,有利于盖体对控制线路板的覆盖,从而起到更好的防水密封作用。
[0010]优选的,所述控制线路板上设有用于进行外部通信的通信模块以及进行位置确定的定位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用于信号传输的通信天线,所述定位模块包括用于定位的定位天线。将通信与定位进行单独分立,可以确保检测与传输的一直性,避免数据分时传输产生数据延迟以及卡顿问题,从而提升用户使用的体验感。
[0011]优选的,所述定位天线与所述通信天线在所述模组容置空间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定位天线设置于靠近所述把立锁环的一侧,所述通信天线设置于远离所述定位天线的一侧位置;或者,所述通信天线设置于靠近所述把立锁环的一侧,所述定位天线设置于远离所述通信天线的一侧位置。两组天线相对位置设置,尽最大可能的增加了两者之间的距离,避免了两组天线之间的感性干扰,从而影响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其中,将定位天线设置于把立锁环的一侧,相当于时设置设备的前部顶端,这样有利于搜星信号的准确性,降低干扰。
[0012]优选的,所述通信天线与所述定位天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5mm。通过限定通信天线与定位天线的距离,能够确保天线之间的干扰互不影响,提高信号的整体准确度。两个天线之间的距离一般选择30mm。
[0013]优选的,所述盖体为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壳体为金属材料,所述盖体包括一平板盖体,所述侧壁至少部分抵接所述平板盖体,所述通信天线粘接于所述平板盖体,所述定位天线固定安装于平板盖体上。使得天线更接近于外部空间,有利于信号的传输,同时根据天线的特殊性,有利于天线的固定安装。同时有利于天线高出把立的金属部分。通过将通信天线粘接的方式固定,可以在保证通信要求的情况下,使得把立整体的空间大小可以合理设计,避免出现空间浪费影响把立整体外观的协调性。
[0014]优选的,沿所述平板盖体至少部分周侧设有翻边,所述翻边抵接所述模组容置空间的周侧壁的顶端,所述支撑侧壁的外侧面与所述翻边抵接,所述支撑侧壁的顶面与所述平板盖体抵接;所述安装件的底壁还设有排水孔。通过盖体翻边,进一步确保了天线于把立金属部分之间的距离。通过支撑侧壁的外侧面与所述翻边抵接,所述支撑侧壁的顶面与所述平板盖体抵接,形成了顶部与侧部两组密接处,能够有效地进行防水密封。
[0015]优选的,所述通信天线突出于所述壳体的距离不小于10mm。一般通信天线为4G天线或更高的5G天线,其对金属的敏感度较高,因此需要确保其与金属件之间的距离,以确保信号的稳定性。
[0016]优选的,所述模组容置空间内还设有给所述控制装置进行供电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安装于所述控制线路板与所述安装件之间,并固定于所述安装件上。可以有效的对电
池进行固定,节约空间。
[0017]优选的,所述安装件为塑胶件,所述安装件上设有用于安装SIM卡的卡胶塞。安装件为塑胶件,可以对控制线路板进行减震缓冲,避免了设备在骑行过程中颠簸导致的控制线路板晃动,影响信号的传输,以及控制装置的寿命。也便于通信SIM卡的安装固定。
[0018]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骑行设备,该骑行设备使用了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说的智能把立。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可以进行通信的控制装置,使得交通运输工具可以被精准有效的管理,而且将控制装置设置在把立中,使得通信控制装置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有利于信号的发送与接受,而且一般情况下,交通运输工具都是金属器件,且对信号的传输有一定的屏蔽作用,设置把立处能有效的降低相应的信号屏蔽问题,另外,若为电动交通运输工具时,相应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交通工具的智能把立,包括把立主体,所述把立主体包括一用于固定在所述交通工具主架的竖向部,和于所述竖向部相连的横向部,所述横向部上设有用于固定把手横杆的把立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部包括一具有模组容置空间的壳体,以及用于封闭所述模组容置空间的盖体,所述模组容置空间内安装有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通工具的智能把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线路板,所述控制线路板通过安装件容置安装于所述模组容置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交通工具的智能把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用于安装固定的底壁,以及围绕所述底壁设置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盖体配合使得所述安装件与盖体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控制线路板的安装腔;所述侧壁包括承载侧壁和支撑侧壁,所述承载侧壁位于所述支撑侧壁的下方;所述承载侧壁的底面与所述壳体的顶面抵接,所述支撑侧壁的顶面与所述盖体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交通工具的智能把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路板上设有用于进行外部通信的通信模块以及进行位置确定的定位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用于信号传输的通信天线,所述定位模块包括用于定位的定位天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交通工具的智能把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天线与所述通信天线在所述模组容置空间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贵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迪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