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型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88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按钮型二次电池,其是在下罐上搭载有电极组件,在注入电解液之后顶板通过焊接结合于上述下罐的按钮型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组件,其由负极、分离膜、正极卷取而成,并且朝下侧延伸有负极极耳,朝上侧延伸有正极极耳;下罐,其沿底面的外缘朝上侧形成有侧壁部,上述电极组件搭载于上述下罐;顶板,其边缘焊接结合于上述下罐的侧壁部上端,以便锁闭上述下罐;正极端子,其通过垫片与上述顶板结合,以便实现电气绝缘,并且上述正极端子的一部分贯通形成于顶板的孔后与正极极耳接合;以及环形垫片,其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下方,在上述下罐内吸收电解液后体积膨胀,从而填充顶板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空间。而填充顶板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空间。而填充顶板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钮型二次电池
[0001]与相关申请之间的相互引用
[0002]本申请主张基于2021年10月0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

2021

0130714号的优先权权益,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包括对应的韩国专利申请文献中公开的所有内容。


[0003]本技术涉及具有直径大于高度的形态的按钮型二次电池,更加详细地,填充了顶板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空间而能够减少传递至上述电极组件的冲击及振动并且能够防止上述电极组件变形的按钮型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4]按钮型电池还常用作硬币型电池、纽扣型电池等,其具有较薄的纽扣或按钮形状,广泛用于遥控器、钟表、玩具、电脑零件等各种设备中。
[0005]这样的按钮型电池大部分制造为无法再次充电的一次电池,但是,最近随着小型化仪器的开发,还被广泛制造为可进行充电放电的二次电池。另外,与圆筒形二次电池或者软包二次电池相同地,按钮型二次电池也制造为在外壳内内置有电极组件以及电解液而可以反复充电放电的结构。
[0006]图1是现有的按钮型二次电池的纵截面示意图。
[0007]如图所示,按钮型二次电池具有上罐4和下罐3结合的结构,并且上述上罐4和下罐3形成为直径大于高度的扁平的圆筒形形状,上述上罐4形成为具有比下罐3稍大的直径。
[0008]在上述下罐3上搭载有以层叠状态卷取正极、分离膜、负极的电极组件1以及电解液(未图示)。上述电极组件1具有按照分离膜、负极、分离膜、正极的顺序安放到旋转的卷芯并被卷取,当拔掉上述卷芯时形成中心孔2的结构。
[0009]另外,突出有从负极延伸的负极极耳(未图示)以及从正极延伸的正极极耳(未图示),上述负极极耳接合于下罐3,上述正极极耳接合于上罐4。
[0010]为了防止在上述上罐4和下罐3结合时出现短路,在不具有导电性的垫片5位于上罐4与下罐3接触的点的状态下,上罐4以弯折的状态紧固于下罐3,以便通过上罐4的末端加压垫片5。
[0011]而且,还公开有如下按钮型电池,即为了降低高度,以圆盘状顶板代替上罐结合于下罐的结构,以此来代替将上罐4压入下罐3进行结合的方式。这时,上述顶板具有边缘部分通过缝焊(Seam welding)结合于下罐的侧壁部上端的结构,具有上述顶板结合有正极端子并且上述正极端子连接有正极极耳的结构。
[0012]另一方面,不管是上罐4的结合方式还是顶板的结合方式,上述电极组件1均内置于上述说明的下罐3内。另外,当施加有外部冲击以及振动时,冲击或振动直接传递至电极组件、或者由于下罐、上罐、顶板被压扁,有可能带来电极组件1受损以及变形。
[0013]尤其是,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在弯折的状态下实现焊接,所以如果电极组件1因冲击或振动持续晃动,则存在有可能引起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断线的问题。
[0014]并且,在制造电极组件之后,如果去除卷芯,则存在由于冲击和振动在电极组件1的中心孔2附近发生变形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5]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6]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填充顶板与电极组件之间的内部空间)具有针对外部冲击的更加强健的结构,能够缓解传递至电极组件的冲击的按钮型二次电池,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0017]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18]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技术是在下罐上搭载有电极组件,且在注入电解液之后顶板通过焊接结合于上述下罐的按钮型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组件,其由负极、分离膜及正极卷取而成,并且朝下侧延伸有负极极耳,朝上侧延伸有正极极耳;下罐,其沿底面的外缘朝上侧形成有侧壁部,上述电极组件搭载于上述下罐;顶板,其边缘焊接结合于上述下罐的侧壁部上端,以便锁闭上述下罐;正极端子,其通过垫片与上述顶板结合,以便实现电气绝缘,并且上述正极端子的一部分贯通形成于顶板的孔后与正极极耳接合;以及环形垫片,其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下方,在上述下罐内吸收电解液后体积膨胀,从而填充顶板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空间。
[0019]上述环形垫片在粘贴于朝向电极组件的顶板的内侧面的状态下进行膨胀。
[0020]在上述环形垫片的下方且电极组件的上表面放置有具有电绝缘性的顶部绝缘体,在上述电极组件的下方且下罐的底面放置有具有电绝缘性的底部绝缘体。
[0021]上述环形垫片制造为中心形成有孔的环状或者环形圈(Donut)形状。
[0022]形成于上述环形垫片的孔的直径大于电极组件的中心孔且小于形成于顶板的孔。
[0023]上述环形垫片在吸收电解液后膨胀时,膨胀到能够朝下方弹性加压电极组件的程度。
[0024]上述正极端子包括:支承部,其直径比形成于顶板的孔更大,并且设置在上述顶板的外侧;以及突出部,其与上述支承部形成为一体,且以进入形成于顶板的孔内的方式具有突出的形状,并且与正极极耳连接。
[0025]上述突出部制造为具有直径随着远离支承部而变小的锥形(tapered)形状。
[0026]而且,本技术中还可以提供多个具有如上所述的特征的按钮型二次电池彼此并联或者串联连接的二次电池模块。
[0027]技术效果
[0028]根据具有如上所述的技术特征的本技术,环形垫片填充顶板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空间,所以能够缓解传递至上述电极组件的外部冲击,减弱振动带来的影响。
[0029]由此,能够防止电极组件受损,能够进一步提高二次电池的耐久性。
[0030]并且,能够防止顶板和下罐变形。
[0031]上述环形垫片在粘贴于朝向电极组件的顶板内侧面的状态下进行膨胀的同时填充空的空间的结构,所以无需加大下罐的高度,从而能够防止不必要的体积增大。
[0032]上述环形垫片的下方且电极组件的上表面放置有具有电绝缘性的顶部绝缘体,从而能够实现上述环形垫片无法遮挡的正极端子的突出部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绝缘。
[0033]上述环形垫片在吸收电解液后膨胀时,膨胀到能够朝下方弹性加压电极组件的程度,从而在与电极组件抵接的状态下能够缓解冲击。
[0034]另外,突出部具有锥形形状,从而在将突出部插入顶板的孔时,即使没有准确地对准中央,也能够容易实现插入,从而能够提高组装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现有的按钮型二次电池的纵截面图。
[0036]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按钮型二次电池的纵截面图,示出了环形垫片膨胀之前的样子。
[0037]图3是示出图2状态下拆分顶板的样子的图。
[0038]图4是示出图2状态下各构成元素分开的样子的图。
[0039]图5是环形垫片粘贴于底面的顶板的仰视图。
[0040]图6是示出图2状态下吸收电解液后环形垫片膨胀的样子的图。
[0041]标记说明
[0042]10:电极组件
[0043]20:下罐
[0044]30:顶板
[0045]40:正极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钮型二次电池,其在下罐上搭载有电极组件,在注入电解液之后顶板通过焊接结合于上述下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组件,其由负极、分离膜及正极卷取而成,并且朝下侧延伸有负极极耳,朝上侧延伸有正极极耳;下罐,其沿底面的外缘朝上侧形成有侧壁部,上述电极组件搭载于上述下罐;顶板,其边缘焊接结合于上述下罐的侧壁部上端,以便锁闭上述下罐;正极端子,其通过垫片与上述顶板结合,以便实现电气绝缘,并且上述正极端子的一部分贯通形成于顶板的孔后与正极极耳接合;以及环形垫片,其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下方,在上述下罐内吸收电解液后体积膨胀,从而填充顶板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型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形垫片在粘贴于朝向电极组件的顶板的内侧面的状态下进行膨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型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环形垫片的下方且电极组件的上表面放置有具有电绝缘性的顶部绝缘体,在上述电极组件的下方且下罐的底面放置有具有电绝缘性的底部绝缘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相鹤太泳智成周桓赵敏秀朴根领金民奎金旼宣郑暎薰周旻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