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器及气体绝缘开关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72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避雷器及气体绝缘开关设备。该避雷器中,操控杆能够被操控以驱动连接件到达或离开工作位置,连接件到达工作位置时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通过连接件形成电连接;操控杆还能够被操控以驱动触发件到达第一接触位置以与第一感测单元接触、且连接件到达工作位置,操控杆还能够被操控以驱动触发件到达第二接触位置以与第二感测单元接触、且连接件离开工作位置,第一感测单元在感测到触发件到达第一接触位置并与第一感测单元接触时向通信设备发出用于指示避雷器与待保护电路接通的第一信号,第二感测单元在感测到触发件到达第二接触位置并与第二感测单元接触时向外部的通信设备发出用于指示避雷器与待保护电路断开的第二信号。护电路断开的第二信号。护电路断开的第二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避雷器及气体绝缘开关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
,尤其涉及一种避雷器及气体绝缘开关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简称GIS设备)中常安装避雷器用于电路的过电压保护。气体绝缘开关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在维护结束后运行前需要对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电路进行耐压实验以保证气体绝缘开关设备在后续能够正常运行。为了避免在耐压试验时对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电路施加电压的过程中避雷器发生动作对耐压实验的结果产生影响,需将避雷器与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电路断开。相关技术中,在对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电路进行耐压实验前,一般需要由工作人员将避雷器从安装位置上整体拆下以将避雷器与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电路断开,但由于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本身的体积较大且安装在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避雷器一般体积也较大,将避雷器拆下不仅十分费力,也影响工作人员对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电路进行耐压实验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避雷器及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以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000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避雷器,其包括:避雷器主体、操控部和感测部,避雷器主体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和电阻片组件,第二导电部与电阻片组件连接,第一导电部用于与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中的待保护电路电连接;操控部包括操控杆、连接件和触发件,连接件连接于操控杆的第一端,触发件连接在操控杆的第一端和操控杆的第二端之间,操控杆能够被操控以驱动连接件到达或离开工作位置,其中,在连接件到达工作位置时,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通过连接件形成电连接;感测部包括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操控杆还能够被操控以驱动触发件到达第一接触位置以与第一感测单元接触、且连接件到达工作位置,操控杆还能够被操控以驱动触发件到达第二接触位置以与第二感测单元接触、且连接件离开工作位置,第一感测单元与外部的通信设备通信连接并在感测到触发件到达第一接触位置并与第一感测单元接触时向外部的通信设备发出用于指示避雷器与待保护电路接通的第一信号,第二感测单元与外部的通信设备通信连接并在感测到触发件到达第二接触位置并与第二感测单元接触时向外部的通信设备发出用于指示避雷器与待保护电路断开的第二信号。
[0005]可选地,避雷器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包括第一端和沿第一方向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壳体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避雷器主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一感测单元连接于第二壳体上,第二感测单元连接于第二壳体上;操控杆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沿第一方向穿设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操控杆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壳体内,操控杆的第二端位于第二壳体的外部,触发件连接在操控杆位于第二壳体内的部分上。
[0006]可选地,操控杆包括绝缘杆体、第一杆体和拉杆,连接件连接在绝缘杆体的第一端,绝缘杆体的第二端与第一杆体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杆体的第二端位于第二壳体的外部,拉杆连接于第一杆体的第二端。
[0007]可选地,触发件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连接在操控杆上,第一板体包括第一板面和沿第一方向与第一板面相对的第二板面;在触发件到达第一接触位置时,第一板面与第一感测单元接触,在触发件到达第二接触位置时,第二板面与第二感测单元接触。
[0008]可选地,避雷器还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连接在第一杆体的第二端,第一固定板在触发件到达第一接触位置时与第二壳体的第二端通过螺栓相连接。
[0009]可选地,第一固定板开设有第三通孔;避雷器还包括第二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壳体的第二端,第三固定板连接在第二固定板的第二端,第三固定板开设有第四通孔;第三固定板在触发件到达第二接触位置时与第一固定板接触,第四通孔的至少部分与第三通孔的至少部分相对齐。
[0010]可选地,避雷器还包括导向组件,导向组件设置于第二壳体内,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和导向连接件;导向杆沿第一方向延伸,导向杆包括第一端和沿第一方向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导向杆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壳体;导向连接件包括导向固定件和滑动件,导向固定件和滑动件相连接,导向固定件固定连接在操控杆上,滑动件套设于导向杆上,滑动件被设置为能够被导向杆引导以沿导向杆移动。
[0011]可选地,第一感测单元包括接触式位置传感器,和/或,第二感测单元包括接触式位置传感器。
[0012]可选地,避雷器还包括传输接口,第一感测单元与传输接口电连接,第二感测单元与传输接口电连接,传输接口与外部的通信设备通过通信线路形成电连接,第一感测单元在感测到触发件到达第一接触位置并与第一感测单元接触时通过传输接口向外部的通信设备发出第一信号,第二感测单元在感测到触发件到达第二接触位置并与第二感测单元接触时通过传输接口向外部的通信设备发出第二信号。
[00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体绝缘开关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项的避雷器。
[0014]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避雷器,由于其操控部的连接件具有工作位置,且操控杆能够被操控以驱动连接件到达或离开工作位置,在连接件到达工作位置时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通过连接件形成电连接,操控杆还能够被操控以驱动触发件到达第一接触位置以与第一感测单元接触、且连接件到达工作位置,操控杆还能够被操控以驱动触发件到达第二接触位置以与第二感测单元接触、且连接件离开工作位置,因此该避雷器与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中的待保护电路的接通和断开可以由工作人员通过对操控杆进行操控以驱动连接件来完成,这样工作人员在对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待保护电路进行耐压测试时,可以不必将避雷器从安装位置整体拆下来将避雷器与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待保护电路断开,这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操作较为方便,降低了工作人员对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待保护电路进行耐压实验时的工作量,提高了并工作人员对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待保护电路进行耐压实验的效率;并且第一感测单元可与外部的通信设备通信连接并在感测到触发件到达第一接触位置并与第一感测单元接触时向外部的通信设备发出用于指示避雷器与待保护电路接通的第一信号,第二感测单元可与外部的通信设备通信连接并在感测到触发件到达第二接触位置并
与第二感测单元接触时向外部的通信设备发出用于指示避雷器与待保护电路断开的第二信号,因此本申请中的避雷器与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中的待保护电路的接通和断开状态可以被实时且准确地确定,并且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通信设备实时准确得知该状态,使工作人员避免在避雷器未与待保护电路断开时对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待保护电路进行耐压实验,并便于提高工作人员对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待保护电路进行耐压实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5]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申请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避雷器的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避雷器主体(1)、操控部(2)和感测部(3),所述避雷器主体(1)包括第一导电部(11)、第二导电部(12)和电阻片组件(13),第二导电部(12)与电阻片组件(13)连接,第一导电部(11)用于与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中的待保护电路电连接;所述操控部(2)包括操控杆(21)、连接件(22)和触发件(23),所述连接件(22)连接于所述操控杆(21)的第一端,所述触发件(23)连接在所述操控杆(21)的第一端和所述操控杆(21)的第二端之间,所述操控杆(21)能够被操控以驱动所述连接件(22)到达或离开工作位置,其中,在所述连接件(22)到达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导电部(11)和第二导电部(12)通过所述连接件(22)形成电连接;所述感测部(3)包括第一感测单元(31)和第二感测单元(32),所述操控杆(21)还能够被操控以驱动所述触发件(23)到达第一接触位置以与第一感测单元(31)接触、且所述连接件(22)到达所述工作位置,所述操控杆(21)还能够被操控以驱动所述触发件(23)到达第二接触位置以与第二感测单元(32)接触、且所述连接件(22)离开所述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感测单元(31)与外部的通信设备通信连接并在感测到所述触发件(23)到达第一接触位置并与第一感测单元(31)接触时向所述外部的通信设备发出用于指示所述避雷器与所述待保护电路接通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2)与所述外部的通信设备通信连接并在感测到所述触发件(23)到达第二接触位置并与第二感测单元(32)接触时向所述外部的通信设备发出用于指示所述避雷器与所述待保护电路断开的第二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还包括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所述第二壳体(42)包括第一端和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41)开设有第一通孔(411),所述第二壳体(42)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通孔(421),所述第一通孔(411)和所述第二通孔(421)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避雷器主体(1)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41)内,所述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通过所述第一通孔(411)相连通;所述第一感测单元(31)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42)上,第二感测单元(32)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42)上;所述操控杆(2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411)和所述第二通孔(421)沿第一方向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内,所述操控杆(2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41)内,所述操控杆(21)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42)的外部,所述触发件(23)连接在所述操控杆(21)位于所述第二壳体(42)内的部分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杆(21)包括绝缘杆体(211)、第一杆体(212)和拉杆(213),所述连接件(22)连接在所述绝缘杆体(211)的第一端,所述绝缘杆体(2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杆体(2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杆体(212)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42)的外部,所述拉杆(213)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212)的第二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飞沈旭王宇鹏朱亮吉张洁红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避雷器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