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避雷器,尤其是一种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主要通过包裹于芯体外侧的绝缘支撑套来维持避雷器的结构强度,然而绝缘支撑套的支撑性能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其包括一个第一导电块、一个第一电极、一个绝缘件、一个第二导电块、一个第二电极、一个非线性电阻体、一个端部导体、数个支撑杆和一个绝缘外套。第一电极连接第一导电块。绝缘件沿一个装配方向设置于第一导电块的一侧。第二导电块沿装配方向设置于绝缘件背离第一导电块的一侧。第二电极连接第二导电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串联间隙。非线性电阻体沿装配方向设置于第二导电块背离绝缘件的一侧。端部导体沿装配方向设置于非线性电阻体背离第二导电块的一侧。支撑杆沿装配方向延伸。支撑杆的一端连接第一导电块,另一端连接端部导体。数个支撑杆沿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导电块(10);一个第一电极(21),其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块(10);一个绝缘件(31),其沿一个装配方向(A)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一侧;一个第二导电块(32),其沿所述装配方向(A)设置于所述绝缘件(31)背离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一侧;一个第二电极(22),其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块(32),所述第一电极(21)和所述第二电极(22)之间形成串联间隙;一个非线性电阻体(33),其沿所述装配方向(A)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块(32)背离所述绝缘件(31)的一侧;一个端部导体(40),其沿所述装配方向(A)设置于所述非线性电阻体(33)背离所述第二导电块(32)的一侧;数个支撑杆(50),所述支撑杆(50)沿所述装配方向(A)延伸,所述支撑杆(5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块(10),另一端连接所述端部导体(40),数个所述支撑杆(50)沿垂直于所述装配方向(A)的周向环绕所述绝缘件(31)、所述第二导电块(32)和所述非线性电阻体(33)排列;以及一个绝缘外套(60),其包裹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所述绝缘件(31)、所述第二导电块(32)、所述非线性电阻体(33)和所述端部导体(40)的周向外侧,数个所述支撑杆(50)包埋于所述绝缘外套(60)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具有数个沿所述装配方向(A)延伸的第一定位槽(11),所述端部导体(40)具有数个沿所述装配方向(A)延伸的第二定位槽(41),各所述支撑杆(50)的一端插设于一个所述第一定位槽(11),另一端插设于一个所述第二定位槽(41),所述第一定位槽(11)的槽壁和所述第二定位槽(41)的槽壁均与所述支撑杆(50)形成过盈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21)叠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沿所述装配方向(A)背离所述绝缘件(31)的一侧,所述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还包括:一个第一导电螺栓(71),其沿所述装配方向(A)穿设于所述第一电极(21)和所述第一导电块(10),所述第一导电螺栓(71)的螺帽沿所述装配方向(A)与所述第一电极(21)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相对侧;以及一个第一紧固螺母(72),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螺栓(71)且能够与所述第一导电螺栓(71)的螺帽夹持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一电极(2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沿所述装配方向(A)背离所述第一电极(21)的一端具有一个第一装配凹槽(12),所述第一导电螺栓(71)的螺帽位于所述第一装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必学,李兴旺,朱亮吉,邹烈,张会,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避雷器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