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723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08
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包括第一放电体(10)、绝缘件(20)、第二放电体(30)、非线性电阻体(40)、端部导体(50)和绝缘外套(60)。第一放电体包括第一导电块(11)和第一放电杆(12)。第一导电块和第一放电杆设置为固定连接且不可拆卸。第二放电体包括第二导电块(31)和第二放电杆(32)。第二导电块和第二放电杆设置为固定连接且不可拆卸。第一导电块、绝缘件、第二导电块、非线性电阻体和端部导体依次叠置。第一放电杆的游离端和第二放电杆的游离端之间形成串联间隙(S)。绝缘外套包裹于第一导电块、绝缘件、第二导电块、非线性电阻体和端部导体的周向外侧。该避雷器利于固定串联间隙。该避雷器利于固定串联间隙。该避雷器利于固定串联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避雷器,尤其是一种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的电极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避雷器芯体上。在避雷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这种连接方式极易改变电极的伸出角度和方向,导致串联间隙超出设计范围,致使避雷器无法有效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其利于在避雷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固定串联间隙的大小。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其包括一个第一放电体、一个绝缘件、一个第二放电体、一个非线性电阻体、一个端部导体和一个绝缘外套。第一放电体包括一个第一导电块和一个第一放电杆。第一导电块和第一放电杆设置为固定连接且不可拆卸。绝缘件沿一个装配方向叠置于第一导电块的一侧。第二放电体包括一个第二导电块和一个第二放电杆。第二导电块和第二放电杆设置为固定连接且不可拆卸。第二导电块沿装配方向叠置于绝缘件的背离第一导电块的一侧。第一放电杆的游离端和第二放电杆的游离端之间形成串联间隙。非线性电阻体沿装配方向叠置于第二导电块的背离绝缘件的一侧。端部导体沿装配方向叠置于非线性电阻体的背离第二导电块的一侧。绝缘外套包裹于第一导电块、绝缘件、第二导电块、非线性电阻体和端部导体的周向外侧。
[0005]该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第一导电块和第一放电杆设置为固定连接且不可拆卸,第二导电块和第二放电杆设置为固定连接且不可拆卸,借此在生产和使用避雷器的过程中,可有效控制第一放电杆和第二放电杆的伸出角度,利于固定串联间隙。
[0006]在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块和第一放电杆通过焊接固定,第二导电块和第二放电杆通过焊接固定。借此可便于加工。
[0007]在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的再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放电体为整体成型结构,第二放电体为整体成型结构。借此利于提高结构强度和导电性能。
[0008]在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放电杆包括一个第一杆部和一个第一放电端部。第一杆部的一端连接第一导电块,第一杆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放电端部。第二放电杆包括一个第二杆部和一个第二放电端部。第二杆部的一端连接第二导电块,第二杆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放电端部。第一放电端部和第二放电端部之间形成串联间隙。第一放电端部和第二放电端部均呈球形,以使得在雷电过电压作用下串联间隙能够被快速击穿。
[0009]在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放电杆和第二放电杆沿装配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杆部连接第一放电端部的一端朝向第二杆部弯曲,第二杆部连接第二放电端部的一端朝向第一杆部弯曲。该结构简单且便于在第一放电端部和第二放
电端部处形成串联间隙。
[0010]在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放电端部和第二放电端部在装配方向上错开设置。以使得在有雨水的情况下,第一放电端部和第二放电端部之间不易出现短路现象。
[0011]在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非线性电阻体包括沿装配方向叠置的数个氧化锌压敏电阻片。
[0012]在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绝缘外套的表面凸出设置有数个沿装配方向排列的伞裙。伞裙呈沿垂直于装配方向的周向延伸的环状。绝缘外套为整体成型结构。借此可增加避雷器爬电距离。
[0013]在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还包括一个第一导电螺栓和一个第二导电螺栓。第一导电螺栓连接第一导电块的背离绝缘件的一端且用于连接高压导线。第二导电螺栓连接端部导体的背离非线性电阻体的一端且用于连接电塔的支撑横担。借此便于与高压导线和电塔的支撑横担连接。
[0014]在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还包括数个支撑杆。支撑杆沿装配方向延伸,撑杆的一端插设于第一导电块,另一端插设于端部导体,数个支撑杆沿垂直于装配方向的周向排列且包埋于绝缘外套中。或者,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还包括一个绝缘支撑套,绝缘支撑套包裹于第一导电块、绝缘件、第二导电块、非线性电阻体和端部导体的周向外侧且位于绝缘外套的内侧。
附图说明
[0015]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16]图1为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的避雷器的第一放电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所示的避雷器的第二放电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标号说明
[0021]10 第一放电体
[0022]11 第一导电块
[0023]12 第一放电杆
[0024]13 第一杆部
[0025]14 第一放电端部
[0026]20 绝缘件
[0027]30 第二放电体
[0028]31 第二导电块
[0029]32 第二放电杆
[0030]33 第二杆部
[0031]34 第二放电端部
[0032]40 非线性电阻体
[0033]41 氧化锌压敏电阻片
[0034]50 端部导体
[0035]60 绝缘外套
[0036]61 伞裙
[0037]71 第一导电螺栓
[0038]72 第二导电螺栓
[0039]80 支撑杆
[0040]90 绝缘支撑套
[0041]S 串联间隙
[0042]A 装配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0044]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0045]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并非表示其重要程度或顺序等,仅用于表示彼此的区别,以利文件的描述。
[0046]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0047]图1为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包括一个第一放电体10、一个绝缘件20、一个第二放电体30、一个非线性电阻体40、一个端部导体50、一个绝缘外套60、一个第一导电螺栓71和一个第二导电螺栓72。
[0048]图2为图1所示的避雷器的第一放电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放电体10包括一个第一导电块11和一个第一放电杆12。第一导电块1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放电体(10),其包括一个第一导电块(11)和一个第一放电杆(12),所述第一导电块(11)和所述第一放电杆(12)设置为固定连接且不可拆卸;一个绝缘件(20),其沿一个装配方向(A)叠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1)的一侧;一个第二放电体(30),其包括一个第二导电块(31)和一个第二放电杆(32),所述第二导电块(31)和所述第二放电杆(32)设置为固定连接且不可拆卸,所述第二导电块(31)沿所述装配方向(A)叠置于所述绝缘件(20)的背离所述第一导电块(11)的一侧,所述第一放电杆(12)的游离端和所述第二放电杆(32)的游离端之间形成串联间隙(S);一个非线性电阻体(40),其沿所述装配方向(A)叠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块(31)的背离所述绝缘件(20)的一侧;一个端部导体(50),其沿所述装配方向(A)叠置于所述非线性电阻体(40)的背离所述第二导电块(31)的一侧;以及一个绝缘外套(60),其包裹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1)、所述绝缘件(20)、所述第二导电块(31)、所述非线性电阻体(40)和所述端部导体(50)的周向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1)和所述第一放电杆(12)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导电块(31)和所述第二放电杆(32)通过焊接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体(10)为整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放电体(30)为整体成型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杆(12)包括一个第一杆部(13)和一个第一放电端部(14),所述第一杆部(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块(11),所述第一杆部(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端部(14);所述第二放电杆(32)包括一个第二杆部(33)和一个第二放电端部(34);所述第二杆部(3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块(31),所述第二杆部(3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端部(34);所述第一放电端部(14)和所述第二放电端部(34)均呈球形,且所述第一放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必学李兴旺邹烈朱亮吉张会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避雷器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