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管打磨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558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管打磨抛光装置,包括壳体、电机、主动辊、一对第一轴承、第一砂轮、从动辊、一对第二轴承、第二砂轮和传动机构,所述主动辊与从动辊平行,主动辊和从动辊的轴心垂直于壳体的侧壁,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局部从壳体的口部凸出;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局部从壳体的口部凸出,凸出部分与待打磨的圆管形状的工件接触;第一砂轮和第二砂轮的厚度为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管打磨抛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圆管打磨抛光装置,属于设备翻新工具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机器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其表面常常生锈,生锈的区域疏松、膨大形成裂纹,严重时可导致穿孔,机器设备内部盛装的液体从穿孔处溢出。为了延缓生锈,需先将锈迹表面清理干净,使用锤子将膨大区域敲打,大部分铁锈脱落,然后用角磨机将剩余的铁锈清除,之后涂上油漆。该种打磨抛光方法较为繁琐,针对圆管形状的工件较为不方便,其存在圆弧面,操作角磨机难以按照预定轨迹规律性地打磨抛光。造成打磨效率低,打磨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提高打磨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管打磨抛光装置。以提高圆管类工件的打磨效率。
[000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管打磨抛光装置,用于对圆管形状的工件打磨抛光,包括壳体、电机、主动辊、一对第一轴承和第一砂轮,壳体呈具有口部的空心的斗状,壳体的两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一对第一轴承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两侧壁的安装孔内;主动辊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辊轴,一对第一辊轴分别插接在第一轴承中;第一砂轮套接在主动辊的圆周面上;电机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外侧面,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辊轴连接;所述圆管打磨抛光装置还包括从动辊、一对第二轴承、第二砂轮和传动机构,一对第二轴承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两侧壁的安装孔内;从动辊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辊轴,第二辊轴插接在壳体两侧壁上的第二轴承中;第二砂轮套接在从动辊的圆周面上;所述主动辊与从动辊平行,主动辊和从动辊的轴心垂直于壳体的侧壁,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局部从壳体的口部凸出;所述第一辊轴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二辊轴旋转;第一砂轮和第二砂轮的厚度为5

40厘米。
[0005]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是齿轮传动机构。
[0006]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与所述电机相对设置。
[0007]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辊轴的端部插接在第一齿轮中,所述第二辊轴的端部插接在第二齿轮中,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0008]为了使圆管打磨抛光装置在工件表面运行平稳,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直径相同。相同线速度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对工件的摩擦力基本相当,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因此,运行更平稳,
[0009]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把手,把手连接在背离壳体口部的侧面上。
[0010]为了避免脱落的铁锈飞溅伤害周围人员,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主动辊顺时针旋转。脱落的铁锈首先飞向壳体底部中心,动能减弱后从壳体的口部排出,铁屑速度大幅度降低。
[0011]第一砂轮和第二砂轮的厚度越厚,打磨效率越高,用户操作使用越困难,第一砂轮和第二砂轮的厚度越薄,打磨效率越低,用户操作使用越容易,为了使兼顾效率和操作使用体验,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第一砂轮和第二砂轮的厚度为10

30厘米。10

30厘米厚度的第一砂轮和第二砂轮具有打磨效率合适,操作使用体验舒适的优点。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从动辊、一对第二轴承、第二砂轮和传动机构,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局部从壳体的口部凸出,凸出部分与待打磨的圆管形状的工件接触;第一辊轴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二辊轴旋转。第一砂轮和第二砂轮在工件表面旋转打磨抛光。由于第一砂轮和第二砂轮与圆管状工件相切,接触紧密,第一砂轮和第二砂轮的厚度较大,其与工件的接触面积更大,提高了打磨效率。两个砂轮同时打磨,受力均衡,在工件表面的位置稳定性更好,操作更省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示的圆管打磨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沿图1中AA线剖视图;
[0015]图3为图2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工件;2、电机;3、壳体;4、把手;5、第二砂轮;6、第一轴承;7、第一砂轮;8、主动辊;9、从动辊;10、第二辊轴;11、第一辊轴;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8]参见附图1

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圆管打磨抛光装置,用于对圆管形状的工件1打磨抛光,包括壳体3、电机2、主动辊8、一对第一轴承6、第一砂轮7、从动辊9、一对第二轴承14、第二砂轮5和传动机构,壳体3呈具有口部的空心的斗状,壳体3的两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一对第一轴承6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3两侧壁的安装孔内;主动辊8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辊轴11,一对第一辊轴11分别插接在第一轴承6中;第一砂轮7套接在主动辊8的圆周面上;电机2固定连接在壳体3的外侧面,电机2的输出轴与第一辊轴11连接,驱动第一辊轴11顺时针旋转;一对第二轴承14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3两侧壁的安装孔内;从动辊9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辊轴10,第二辊轴10插接在壳体3两侧壁上的第二轴承14中;第二砂轮5套接在从动辊9的圆周面上;主动辊8与从动辊9平行,主动辊8和从动辊9的轴心垂直于壳体3的侧壁,主动辊8和从动辊9的局部从壳体3的口部凸出;第一辊轴11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二辊轴10旋转;第一砂轮7和第二砂轮5的厚度为5

40厘米。第一砂轮7和第二砂轮5的厚度最好为10

30厘米。
[0019]传动机构设置在壳体3的侧面,与电机2相对设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12和第二齿轮13,第一辊轴11的端部插接在第一齿轮12中,第二辊轴10的端部插接在第二齿轮13
中,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3啮合连接。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3的直径相同。
[0020]壳体3上设置有把手4,把手4连接在背离壳体3口部的侧面上。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所示的圆管打磨抛光装置的原理为:电机2启动,通过第一辊轴11、主动辊8驱动第一齿轮12顺时针旋转,如图1中箭头B所示方向。由于第一辊轴11的端部插接在第一齿轮12中,第二辊轴10的端部插接在第二齿轮13中,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3啮合连接。在第一砂轮7转动的同时,第二砂轮5反向转动。主动辊8和从动辊9的局部从壳体3的口部凸出,凸出部分与待打磨的圆管形状的工件1接触;第一砂轮7和第二砂轮5在工件1表面旋转打磨抛光。由于第一砂轮7和第二砂轮5与圆管状工件1相切,接触紧密,第一砂轮7和第二砂轮5的厚度较大,其与工件1的接触面积更大,提高了打磨效率。两个砂轮同时打磨,受力均衡,在工件1表面的位置稳定性更好,操作更省力。
[0022]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管打磨抛光装置,用于对圆管形状的工件打磨抛光,包括壳体、电机、主动辊、一对第一轴承和第一砂轮,壳体呈具有口部的空心的斗状,壳体的两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一对第一轴承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两侧壁的安装孔内;主动辊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辊轴,一对第一辊轴分别插接在第一轴承中;第一砂轮套接在主动辊的圆周面上;电机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外侧面,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辊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打磨抛光装置还包括从动辊、一对第二轴承、第二砂轮和传动机构,一对第二轴承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两侧壁的安装孔内;从动辊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辊轴,第二辊轴插接在壳体两侧壁上的第二轴承中;第二砂轮套接在从动辊的圆周面上;所述主动辊与从动辊平行,主动辊和从动辊的轴心垂直于壳体的侧壁,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局部从壳体的口部凸出;所述第一辊轴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二辊轴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打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是齿轮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凯硕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