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447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3
本新型的蓄电装置确保导管的前端部与罩盖之间的密封性,并且提升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本新型的蓄电装置的壳体具有在上方开口的壳体主体、及安装于壳体主体的上部的罩盖21。电池模块储存于壳体内。可挠性导管80b在壳体内导入冷却用气体。在罩盖21设置插通孔23b,所述插通孔23b供导管80b的前端部70b自下而上地插通。导管80b的前端部70b具有:卡合部72,抵接于罩盖21的上表面而与罩盖21卡合;以及密封部77,抵接于罩盖21的下表面而将该下表面与导管80b之间密封。该下表面与导管80b之间密封。该下表面与导管80b之间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装置


[0001]本新型涉及一种蓄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对地球环境方面的不良影响等的观点出发,正在普及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Electric Vehicle,HEV)等。在大多情况下,在EV、HEV等中搭载大容量的蓄电装置,并且设置用于冷却蓄电装置的冷却结构。
[0003][先前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

1469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0007]在冷却结构中,有些在壳体内具有导入冷却用气体的可挠性导管,并且在壳体的罩盖具有供导管的前端部自下而上地插通的插通孔。
[0008]在该情况下,在使导管的前端部插通到插通孔,并且通过与导管不同体的固定构件将导管的前端部固定于罩盖时,必须将导管的前端部及固定构件双方组装到罩盖,因此组装作业的作业量增大。
[0009]因此,本新型申请人等考虑不用固定构件而将导管的前端部组装到插通孔。然而,例如在导管的前端部不具有狭缝或切口等的实心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地获得可挠性,由此将导管的前端部的外径设定为略大于插通孔的内径,难以将导管的前端部压入到插通孔而进行组装。另一方面,在导管的前端部设置狭缝或切口等的情况下,要顾虑导管的前端部与罩盖之间的密封性降低。
[0010]本新型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确保导管的前端部与罩盖之间的密封性,提升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
[0011][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2]本新型申请人等发现,如果在导管的前端部,除了设置与罩盖卡合的卡合部以外,还设置将罩盖的下表面与导管之间密封的密封部,那么就能够确保导管的前端部与罩盖之间的密封性,并且提升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从而完成了本新型。本新型是以下的(1)~(10)的蓄电装置。
[0013](1)一种蓄电装置,包括:
[0014]壳体,具有在上方开口的壳体主体、及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的上部的罩盖;
[0015]电池模块,储存于所述壳体内;以及
[0016]可挠性导管,在所述壳体内导入冷却用气体;
[0017]在所述罩盖设置插通孔,所述插通孔供所述导管的前端部自下而上地插通,
[0018]所述导管的前端部具有:
[0019]卡合部,抵接于所述罩盖的上表面而与所述罩盖卡合;以及
[0020]密封部,抵接于所述罩盖的下表面而将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导管之间密封。
[0021]根据本构成,因为具有抵接于罩盖的下表面的密封部,所以能够通过密封部来确保密封性。因此,对于卡合部,没有追求密封性的必要性,从而能够自由地设置用来提升组装作业性的结构。由此,能够提升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以上,根据本构成,能够确保导管的前端部与罩盖之间的密封性,并且提升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
[0022](2)根据所述(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导管的前端部具有从该前端部的上端向下方延伸的狭缝。
[0023]根据本构成,因为在导管的前端部具有狭缝,所以前端部容易向内侧弯曲,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提升。而且,因为具有所述密封部,所以也无需担忧导管内的气体从狭缝泄漏。
[0024](3)根据所述(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密封部具有在上方开口的凹部,通过所述凹部而在所述罩盖与所述密封部之间形成空间,
[0025]所述狭缝与所述空间连通。
[0026]根据本构成,通过狭缝,能够使空气从罩盖与密封部之间的空间逸出。由此,能够消除由该空间所导致的吸盘效应而减少组装反作用力。因此,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进一步提升。
[0027](4)根据所述(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插通孔位于在俯视下比所述蓄电装置的重心更靠指定方向侧,所述导管的前端部在安装于所述罩盖的状态下的至少所述指定方向的端部具有所述狭缝。
[0028]在本构成中,最自然的是装配蓄电装置的作业者从所述指定方向侧将导管的前端部组装到插通孔。在该情况下,因为在导管的前端部的该指定方向侧的部分具有狭缝,所以容易使该指定方向侧的部分向该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凹缩。由此,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有效率地提升。
[0029](5)根据所述(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导管的前端部具有第1狭缝、及与所述第1狭缝对向的第2狭缝,来作为所述狭缝。
[0030]根据本构成,通过在导管前端部中的相互对向的位置具有第1狭缝及第2 狭缝,导管的前端部的可挠性有效率地增加,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有效率地提升。
[0031](6)根据所述(5)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导管的前端部具有位于与所述第1狭缝及所述第2狭缝等距离的位置的第3狭缝、及与所述第3狭缝对向的第4狭缝,来作为所述狭缝。
[0032]根据本构成,通过导管的前端部进一步具有第3狭缝及第4狭缝,导管的前端部中的狭缝彼此之间的区域进一步细分化。由此,在使导管的前端部插通到插通孔时,各区域不易彻底连通。由此,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进一步提升。
[0033](7)根据所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导管的前端部具有越往上方直径越小的锥形形状,
[0034]所述导管的前端部当在未因外力而变形的自然状态下从下侧插入到所述插通孔
时,从所述插通孔向上方突出。
[0035]根据本构成,因为在自然状态下导管的前端部从插通孔向上方突出,所以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定位变得容易。因此,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进一步提升。
[0036](8)根据所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电池模块具有多个电池单元,
[0037]所述导管的基端部经由分支流路而连接于多个所述电池单元彼此之间的冷却流路。
[0038]在本构成中,就蓄电装置的装配容易性的方面而言,优选为将导管的基端部连接于分支流路之后,将导管的前端部组装到插通孔。因此,存在在导管的基端部已经固定的状态下,将导管的前端部组装到插通孔的较高必要性。由此,导管的前端部的组装作业常常变得困难。在此方面,根据具有所述卡合部及密封部的构成,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提升,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该构成。
[0039](9)根据所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导管的基端部连接于送风扇。
[0040]在本构成中,就蓄电装置的装配容易性的方面而言,优选为将导管的基端部连接于送风扇后,将导管的前端部组装到插通孔。因此,存在在导管的基端部已经固定的状态下,将导管的前端部卡合于插通孔的较高必要性。由此,导管的前端部的组装作业常常变得困难。在此方面,根据具有所述卡合部及密封部的构成,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在上方开口的壳体主体、及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的上部的罩盖;电池模块,储存于所述壳体内;以及可挠性导管,在所述壳体内导入冷却用气体;其特征是,在所述罩盖设置插通孔,所述插通孔供所述导管的前端部自下而上地插通,所述导管的前端部具有:卡合部,抵接于所述罩盖的上表面而与所述罩盖卡合;以及密封部,抵接于所述罩盖的下表面而将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导管之间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导管的前端部具有从该前端部的上端向下方延伸的狭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密封部具有在上方开口的凹部,通过所述凹部在所述罩盖与所述密封部之间形成空间,所述狭缝与所述空间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插通孔位于在俯视下比所述蓄电装置的重心更靠指定方向侧,所述导管的前端部在安装于所述罩盖的状态下的至少所述指定方向的端部具有所述狭缝。5.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导管的前端部具有第1狭缝、及与所述第1狭缝对向的第2狭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好永成志髙井千瑛大熊香苗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