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剂回液回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418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剂回液回热器,包括回液气液分离器、排液开口、分离阀、输液管、输气管和回热器。其中回液气液分离器具有内部空间,被丝网除沫器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与散冷设备连通,第二空间与压缩机连通;排液开口位于内部空间的底部;分离阀安装在排液开口内;输液管连通分离阀和回热器的散热出口;输气管连通回热器的散热出口和压缩机回气管道;回热器还包括高压制冷剂入口和高压制冷剂出口;高压制冷剂流经的管路与制冷剂回液流经的管路不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散冷设备输出的制冷剂先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态制冷剂输送至压缩机,避免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会产生液击,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剂回液回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制冷剂回液回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利用外界能量使热量从温度较低的物质或环境转移到温度较高的物质或环境的系统叫做制冷系统。
[0003]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散冷设备(蒸发器)是制冷系统必不可少的四大件。其中,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散冷设备用于输送冷量,经过散冷设备的制冷剂由液态变为气态,并被压缩机回收。但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散冷设备通常不能将所有的液态制冷剂转换为气态制冷剂,未转换为气体的液态制冷剂被称为制冷剂回液,制冷剂回液会影响制冷效率,增大能耗;制冷剂回液过多时,压缩机吸气连同制冷剂回液一同吸入压缩机内,容易产生液击,损坏压缩机,使制冷系统无法运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0004]因此,专利技术人在散冷设备和压缩机之间增加了制冷剂回液回热器,利用制冷剂回液冷却高压供液制冷剂,回收制冷剂回液的冷量,使制冷剂回液气化后进入压缩机,避免压缩机产生液击,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从散冷设备出来的制冷剂存在一定量的制冷剂回液,影响制冷效率;且制冷剂回液进入压缩机后,容易产生液击,损坏压缩机,使制冷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安装在散冷设备和压缩机之间,利用制冷剂回液冷却高压供液制冷剂,使制冷剂回液气化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
[0006]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冷剂回液回热器,包括:
[0007]回液气液分离器,具有内部空间,被丝网除沫器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散冷设备连通,所述第二空间与压缩机回气管道连通;
[0008]排液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或所述第二空间底部;
[0009]分离阀,安装在所述排液开口内部;
[0010]输液管,一端与所述分离阀连通,另一端与回热器的散热进口连通;
[0011]输气管,一端与所述回热器的散热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回气管道连通或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
[0012]回热器,还包括高压制冷剂入口和高压制冷剂出口;所述高压制冷剂入口与所述高压制冷剂出口之间的管路,与所述散热进口和所述散热出口之间的管路不连通。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过滤罩,设置在所述排液开口位置,用于过滤经所述排液开口排出的液态制冷剂。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离阀为浮球式气液分离阀,包括:
[0015]阀体,与浮球组件相连,
[0016]环形端盖,固定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环形端盖固定安装在所述排液开口的底部;所述输液管从所述环形端盖中部插入所述阀体内。
[00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0018]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回热器的出液管路上,用于检测温度;
[0019]自动控制阀,设置在所述输液管上,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传递来的温度数据,自动调节所述输液管内制冷剂的流量大小。
[002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L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的与所述散冷设备连通的进气开口处,所述第一L型板的第一竖直板顶部与所述第一空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L型板的第一水平板向着远离所述第二空间的方向水平延伸,且部分所述第一水平板与所述进气开口正对。
[002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L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的与所述压缩机回气管道连通的出气开口处,所述第二L型板的第二竖直板顶部与所述第二空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L型板的第二水平板向着远离所述第一空间的方向水平延伸,且部分所述第二水平板与所述出气开口正对。
[002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液位报警器,安装在所述回液气液分离器上,用于监测液位。
[002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液管上还设置有第一通断阀门。
[002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气管上还设置有第二通断阀门。
[002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6]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冷剂回液回热器,包括:回液气液分离器、排液开口、分离阀、输液管、输气管和回热器。其中,回液气液分离器具有内部空间,被丝网除沫器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与散冷设备连通,第二空间与压缩机回气管道连通;排液开口设置在第一空间或第二空间底部;分离阀安装在排液开口内部;输液管一端与分离阀连通,另一端与回热器的散热进口连通;输气管一端与回热器的散热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压缩机回气管道连通或与第一空间连通;回热器还包括高压制冷剂入口和高压制冷剂出口;高压制冷剂入口与高压制冷剂出口之间的管路,与散热进口和散热出口之间的管路不连通。
[0027]本技术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在使用时,从散冷设备出来的气液混合制冷剂进入回液气液分离器内,气态制冷剂通过丝网除沫器进入第二空间被压缩机回气管道回收;液态制冷剂与气态制冷剂分离后进入排液开口内,并经分离阀排出回液气液分离器;从分离阀排出的低压液态制冷剂,与从高压制冷剂入口输入的高压制冷剂在回热器内进行换冷,换冷后的高压制冷剂温度降低,通过高压制冷剂出口排出回热器,输送至下一设备;而换冷后的低压液态制冷剂变为气态制冷剂,通过输气管输送至压缩机回气管道。与传统技术方案不同,本技术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不是直接将从散冷设备输出的制冷剂输送至压缩机回气管道,而是先输送至回液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态制冷剂输送至压缩机回气管道,解决了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会产生液击的问题,压缩机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分离后的液态制冷剂用来为冷凝器下游的高压液态制冷剂换冷,提高制冷剂的使用效率;换冷后的液态制冷剂转化为气态,然后再输送至压缩机回气管道或回液气液分离器。自动控制阀可以根据回热器的高压制冷剂出口的温度传感器传输回的温度数据自动调节第一通断阀门开合的大小,控制低压液态制冷剂的输出量,使液态制冷剂经换冷后
可以完全转变为气态,使压缩机回气管所回收的制冷剂都是气态,避免产生液击,增加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减少能耗,达到节能提效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
[0029]图1是本技术制冷剂回液回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1、回液气液分离器;11、排液开口;110、过滤罩;12、分离阀;121、阀体;122、环形端盖;13、输液管;130、第一通断阀门;14、输气管;140、第二通断阀门;15、丝网除沫器;16、第一空间;160、进气开口;17、第二空间;170、出气开口;2、回热器;21、散热进口;22、散热出口;23、高压制冷剂入口;24、高压制冷剂出口;3、压缩机回气管道;4、温度传感器;5、自动控制阀;6、第一L型板;61、第一竖直板;62、第一水平板;7、第二L型板;7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剂回液回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液气液分离器(1),具有内部空间,被丝网除沫器(15)分隔为第一空间(16)和第二空间(17),所述第一空间(16)与散冷设备连通,所述第二空间(17)与压缩机回气管道(3)连通;排液开口(11),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16)或所述第二空间(17)底部;分离阀(12),安装在所述排液开口(11)内部;输液管(13),一端与所述分离阀(12)连通,另一端与回热器(2)的散热进口(21)连通;输气管(14),一端与所述回热器(2)的散热出口(2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回气管道(3)连通或与所述第一空间(16)连通;回热器(2),还包括高压制冷剂入口(23)和高压制冷剂出口(24);所述高压制冷剂入口(23)与所述高压制冷剂出口(24)之间的管路,与所述散热进口(21)和所述散热出口(22)之间的管路不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罩(110),设置在所述排液开口(11)位置,用于过滤经所述排液开口(11)排出的液态制冷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阀(12)为浮球式气液分离阀,包括:阀体(121),与浮球组件相连,环形端盖(122),固定设置在所述阀体(121)上,所述环形端盖(122)固定安装在所述排液开口(11)的底部;所述输液管(13)从所述环形端盖(122)中部插入所述阀体(121)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回液回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4),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森汪朝杰王晶王頔王永全祝守卫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润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