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制冷剂分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422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温制冷剂分液器,包括筒体、进液管、丝网除沫器、挡液板、出液管和出气管。筒体为空心的筒状,上下两端由封头封闭;进液管从封头的中央插入筒体内,插入筒体内的进液管垂直于封头;丝网除沫器安装在下面的封头上,进液管位于丝网除沫器的中央;挡液板安装在丝网除沫器上方;出液管围绕进液管一圈均匀地安装在下封头上;出气管固定在挡液板上并插入出液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低温制冷剂分液器水平安装,封头、出液管的上下表面均为水平,出液管的规格相同、伸出下封头的高度相同,到达进液管的直线距离相同,因此流入每个出液管的液态制冷剂的量均相同,避免了分液不均而对制冷工况造成的影响,使蒸发器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作性能。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制冷剂分液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用于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分液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低温制冷剂分液器。

技术介绍

[0002]在较大型的制冷系统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散冷效果,需要将通过膨胀阀降压后的制冷剂均匀分配到蒸发器的各个管路中,以充分利用蒸发器的管路进行散冷,但现有的制冷系统在运行中,经常发生分液不均的现象。
[0003]分液不均会带来如下结果:供液量不足的管路,其换热面积没有被充分利用,影响制冷量,而且在其出口处会产生较大的过热度;供液量过多的管路,其换热面积相对不足,结果蒸发不完全,易产生回液;当回液到达蒸发器出口总管时,会再次蒸发吸热,使蒸发器总管位置的过热度降低至理论值之下,传感器接收到热度信号后,会对节流装置发出供液量过多的信号,节流装置自行调节,减少供液量,导致制冷系统的制冷量下降,能耗增大,最终导致蒸发器的运行性能恶化,损坏设备。
[0004]专利技术人根据制冷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设计了一款能够平均分液的低温制冷剂分液器,该分液器能保证每一条管路的进液量基本相同,从而能够解决分液不均的问题,使蒸发器能够稳定制冷,且能够增加制冷系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制冷系统在运行中,蒸发器的各管路经常出现分液不均,导致制冷系统的制冷工况不稳定,容易损坏设备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平均分液,基本保证每一条管路的进液量相同的低温制冷剂分液器。
[0006]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低温制冷剂分液器,包括:
[0007]筒体,为空心的筒状,上下两端分别由上封头和下封头封闭,具有内部空间;
[0008]进液管,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封头或所述下封头上,从所述上封头或所述下封头的中央插入所述筒体内,插入所述筒体内的所述进液管与所述上封头或下封头相互垂直;
[0009]丝网除沫器,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封头上,所述进液管位于所述丝网除沫器的中央;
[0010]挡液板,安装在所述丝网除沫器上方;
[0011]出液管,具有多个,以所述进液管为圆心,围绕所述进液管一圈均匀地安装在所述下封头上,且每个所述出液管的伸出所述下封头的高度相同;
[0012]出气管,具有多个,一端固定在所述挡液板上,另一端插入所述出液管内;
[0013]下封头顶部、所述出液管的上下表面均为水平。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液管穿过下封头,伸入所述筒体内20

100mm,每个所述出液管伸入所述筒体内的距离相同。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液管的管口口径为12

57mm,所述出气管的管口口径为
6

38mm。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相邻两个所述出液管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00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0018]漏液孔,开设在所述出液管插入所述筒体内的部分上,靠近下封头设置;各个所述漏液孔的高度相同,朝向所述进液管的角度相同。
[00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漏液孔的直径为4

20mm。
[002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气管插入所述出液管部分的长度为30

150mm。
[002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液管一体成型在下封头上,所述下封头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筒体底部。
[002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液管安装在所述下封头上,插入所述筒体内的最高处与所述丝网除沫器的中部基本平齐。
[002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液管安装在所述上封头上,插入所述筒体内的最低处低于所述挡液板一定距离。
[002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5]本技术的低温制冷剂分液器,包括:筒体、进液管、丝网除沫器、挡液板、出液管和出气管。其中,筒体为空心的筒状,上下两端分别由上封头和下封头封闭,具有内部空间;进液管固定安装在上封头或下封头上,从上封头或下封头的中央插入筒体内,插入筒体内的进液管与上封头或下封头相互垂直;丝网除沫器固定安装在下封头上,进液管位于丝网除沫器的中央;挡液板安装在丝网除沫器上方;出液管具有多个,以进液管为圆心,围绕进液管一圈均匀地安装在下封头上,且每个出液管的伸出下封头的高度相同;出气管具有多个,一端固定在挡液板上,另一端插入出液管内;上封头顶部、下封头顶部、出液管的上下表面均为水平。
[0026]本技术的低温制冷剂分液器工作时,通过膨胀阀降压后的制冷剂通过进液管进入筒体内,当制冷剂脱离进液管时,制冷剂进行初步气液分离,然后通过丝网除沫器消除飞沫以及其他杂质,再次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液态制冷剂在筒体内汇聚,直至液态制冷剂的液位高于出液管的高度时,液态制冷剂从出液管内排出,输送至蒸发器的各个管路;气态制冷剂通过挡液板上行,通过出气管进入出液管内,吹动液态制冷剂流动,为液态制冷剂排出出液管起到加速作用。本技术的低温制冷剂分液器为水平安装,且上封头顶部、下封头顶部、出液管的上下表面均为水平设置,各个出液管的口径一致、伸出下封头的高度相同,到达进液管的直线距离也相同,因此流入每个出液管的液态制冷剂的量均相同,避免分液不均而对制冷工况造成影响,使蒸发器可以良性稳定地工作,增加蒸发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
[0028]图1是本技术低温制冷剂分液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图1的主视图。
[0030]图3是本技术中另一种低温制冷剂分液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图3的主视图。
[0032]图5是图3的仰视图。
[0033]附图标记:1、筒体;2、进液管;3、丝网除沫器;31、固定螺栓;4、挡液板;5、出液管;6、出气管;7、漏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5]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在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还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6]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制冷剂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为空心的筒状,上下两端分别由上封头和下封头封闭,具有内部空间;进液管(2),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封头或所述下封头上,从所述上封头或所述下封头的中央插入所述筒体(1)内,插入所述筒体(1)内的所述进液管(2)与所述上封头或下封头相互垂直;丝网除沫器(3),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封头上,所述进液管(2)位于所述丝网除沫器(3)的中央;挡液板(4),安装在所述丝网除沫器(3)上方;出液管(5),具有多个,以所述进液管(2)为圆心,围绕所述进液管(2)一圈均匀地安装在所述下封头上,且每个所述出液管(5)的伸出所述下封头的高度相同;出气管(6),具有多个,一端固定在所述挡液板(4)上,另一端插入所述出液管(5)内;下封头顶部、所述出液管(5)的上下表面均为水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制冷剂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5)穿过下封头,伸入所述筒体(1)内20

100mm,每个所述出液管(5)伸入所述筒体(1)内的距离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制冷剂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5)的管口口径为12

57mm,所述出气管(6)的管口口径为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晶祝守卫徐晨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润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