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密封盖、电池包密封盖组件、电池包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3475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包密封盖、电池包密封盖组件、电池包及车辆,所述电池包密封盖一体成型,所述电池包密封盖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板体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板体的过渡板,每一所述板体的厚度均匀,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板体的厚度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包密封盖,不需要拼焊即可满足电池包密封盖的不同区域对不同板厚的需求,一体成型电池包密封盖没有焊缝,通过相邻的板体之间一体形成的过渡板代替了现有技术的钢板间的焊缝,电池包密封盖整体强度较大,均匀性、平面度较好,提高了电池包密封盖的气密性,提升了电池包的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密封盖、电池包密封盖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转向
,涉及一种电池包密封盖、电池包密封盖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整车对电池包与车身的集成要求日渐提高,CTC(CTB)方案越来越成熟且开始在量产车上搭载。因而,整车对电池包密封盖的要求比以往更高,尤其是电池包密封盖的强度要求。
[0003]目前,电池包密封盖通常采用钢密封盖,同时部分整车厂已将座椅安装梁与钢密封盖进行集成。
[0004]现有技术中,钢密封盖通常由多块钢板拼焊得到。但是,拼焊不同厚度的钢板,导致钢密封盖存在一定的气密性风险以及平面度问题,钢板之间连接强度不够会导致整个钢密封盖的强度减弱,同时制作节拍也相对较长,制造成本较高。另外,需要工装夹紧拼焊,钢密封盖的平面度较差,成型后还需校正方能达到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钢密封盖,拼焊不同厚度的钢板,导致钢密封盖存在一定的气密性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包密封盖、电池包密封盖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密封盖,所述电池包密封盖一体成型,所述电池包密封盖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板体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板体的过渡板,每一所述板体的厚度均匀,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板体的厚度不同。
[0007]可选地,多个所述板体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排布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及第四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过渡板为第一过渡板,连接所述第二板体与第三板体的过渡板为第二过渡板,连接所述第三板体与第四板体的过渡板为第三过渡板;
[0008]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板体及第四板体的厚度,所述第三板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板体及第四板体的厚度;所述第一过渡板由前至后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过渡板由前至后厚度逐渐增大,所述第三过渡板由前至后厚度逐渐减小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板体的厚度。
[0010]可选地,所述电池包密封盖为辊压件。
[0011]可选地,所述板体的厚度为0.5

1.5mm。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为1.2mm,所述第二板体的厚度为0.6mm,所述第三板体的厚度为1mm,所述第四板体的厚度为0.6mm。
[0013]可选地,所述电池包密封盖的下表面为平面,相邻的两个所述板体的上表面高度不同,所述过渡板的上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
[0014]或者,
[0015]所述电池包密封盖的上表面为平面,相邻的两个所述板体的下表面高度不同,所述过渡板的下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
[0016]或者,
[0017]相邻的两个所述板体的上表面高度不同,相邻的两个所述板体的下表面高度不同,所述过渡板的上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所述过渡板的下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
[0018]可选地,所述电池包密封盖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过渡板的上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所述第三板体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过渡板的上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所述第三板体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四板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三过渡板的上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
[0019]或者,
[0020]所述电池包密封盖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板体的下表面低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一过渡板的下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所述第三板体的下表面低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过渡板的下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所述第三板体的下表面低于所述第四板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三过渡板的下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
[0021]或者,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过渡板的上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所述第三板体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过渡板的上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所述第三板体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四板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三过渡板的上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所述第一板体的下表面低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一过渡板的下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所述第三板体的下表面低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过渡板的下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所述第三板体的下表面低于所述第四板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三过渡板的下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
[002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密封盖,电池包密封盖一体成型,电池包密封盖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排布的多个板体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板体的过渡板,每一所述板体的厚度均匀,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板体的厚度不同。这样,不需要拼焊即可满足电池包密封盖的不同区域对不同板厚的需求,一体成型电池包密封盖没有焊缝,通过相邻的板体之间一体形成的过渡板代替了现有技术的钢板间的焊缝,电池包密封盖整体强度较大,均匀性、平面度较好,提高了电池包密封盖的气密性,提升了电池包的安全性。另外,电池包密封盖无需焊接,可以快速成型,提升生产节拍,降低制造成本。
[0023]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密封盖组件,包括座椅安装横梁及上述的电池包密封盖,所述座椅安装横梁沿所述电池包密封盖的宽度方向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板体的上表面。
[0024]所述座椅安装横梁由于需要安装座椅,需要较大强度,座椅安装横梁的板材厚度大于电池包密封盖的最大厚度。例如,座椅安装横梁可采用1.5mm厚度的板材冲压得到。所述座椅安装横梁的横截面形状为“几”字形,所述座椅安装横梁的底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用
于与其对应的板体的上表面焊接的翻边。
[0025]可选地,所述电池包密封盖组件的所有表面设置有电泳层;所述电池包密封盖的下表面的电泳层外部设置有绝缘涂层,所述绝缘涂层的面积小于所述电池包密封盖的下表面的面积,所述绝缘涂层的面积大于电池包内的电芯组的上表面面积。
[0026]再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电芯组及上述的电池包密封盖组件,所述电芯组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电芯组由多个电芯堆叠形成,所述电池包密封盖组件密封连接在所述箱体的上部开口处。
[0027]再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
附图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密封盖一体成型,所述电池包密封盖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板体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板体的过渡板,每一所述板体的厚度均匀,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板体的厚度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密封盖,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板体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排布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及第四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过渡板为第一过渡板,连接所述第二板体与第三板体的过渡板为第二过渡板,连接所述第三板体与第四板体的过渡板为第三过渡板;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板体及第四板体的厚度,所述第三板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板体及第四板体的厚度;所述第一过渡板由前至后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过渡板由前至后厚度逐渐增大,所述第三过渡板由前至后厚度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板体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包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密封盖为辊压件。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包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厚度为0.5

1.5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为1.2mm,所述第二板体的厚度为0.6mm,所述第三板体的厚度为1mm,所述第四板体的厚度为0.6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密封盖的下表面为平面,相邻的两个所述板体的上表面高度不同,所述过渡板的上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或者,所述电池包密封盖的上表面为平面,相邻的两个所述板体的下表面高度不同,所述过渡板的下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板体的上表面高度不同,相邻的两个所述板体的下表面高度不同,所述过渡板的上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所述过渡板的下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密封盖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过渡板的上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所述第三板体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过渡板的上表面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3
‑1°
的斜面;所述第三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学业陈旭龙超林晓晓郑卫鑫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