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束总成的预调整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93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前束总成的预调整工装,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左侧固定设置有左车轮,所述左车轮活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末端开设有长度适宜的螺纹,所述传动轴右侧固定设置有右车轮,所述右车轮活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末端活动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第一连接杆通过螺纹进行啮合。通过设置了螺纹和螺纹套的相互结合,当螺纹和螺纹套结合完全之后,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的相互配合,保证了此时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连接在一起,保证了此时的前束状态不易被震动导致偏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束总成的预调整工装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机械
,具体地说,涉及前束总成的预调整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前轮前束,是使汽车两前轮的前端距离小于后端距离。其距离之差叫做前束值。从汽车的上面往下看,左右两个前轮形成一个开口向的"八"字形。前轮前束是指前轮前端面与后端面在汽车横向方向的距离差,也可指车身前进方向与前轮平面之间的夹角,此时也称前束角。
[0003]汽车前束不对会造成方向盘摇摆不定,行走不稳,打方向盘变重,如果前束值与外倾角不配合,在滚动时就类似于滚锥,导致两侧车轮向外滚开,还会出现车轮的异常磨损等影响。
[0004]现如今的前束调整装置在遇到颠簸路段的时候,导致调节杆受到外力的震动,此时调节杆会发生旋转,从而造成调节好的前束重新恢复到调节前的状态,导致车辆需要多次重复的调节前束。
[000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7]前束总成的预调整工装,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左侧固定设置有左车轮,所述左车轮活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末端开设有长度适宜的螺纹,所述传动轴右侧固定设置有右车轮,所述右车轮活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末端活动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第一连接杆通过螺纹进行啮合。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车轮与右车轮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表面活动设置有滑块,且滑块末端滑动设置有固定块。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轴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末端连接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表面。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纹左边固定设置有第一螺母,所述螺纹中心活动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末尾活动设置有第二螺母。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纹套中心位置固定开设有凹槽,且第二螺母的尺寸小于螺纹套内部尺寸。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螺母表面开设有六角孔,且第二螺母与螺纹套接触表面固定设置有垫片。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设置了螺纹和螺纹套的相互结合,当螺纹和螺纹套结合完全之后,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的相互配合,保证了此时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连接在
一起,保证了此时的前束状态不易被震动导致偏移,从而造成线束调整失败的现象发生。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为前束总成的预调整工装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前束总成的预调整工装I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为前束总成的预调整工装II处局部放大图;
[0020]图4为前束总成的预调整工装俯视图。
[0021]图中:1、传动轴;2、左车轮;3、右车轮;4、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螺纹;7、第一螺母;8、螺纹套;9、第二螺母;10、垫片;11、六角孔;12、滑槽;13、固定杆;14、凹槽;15、固定块;16、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前束总成的预调整工装,包括传动轴1,传动轴1左侧固定设置有左车轮2,左车轮2活动设置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4,第一连接杆4末端开设有长度适宜的螺纹6,传动轴1右侧固定设置有右车轮3,右车轮3活动设置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5末端活动设置有螺纹套8,螺纹套8与第一连接杆4通过螺纹6进行啮合。通过控制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之间的相互连接从而完成对前束角度的控制。
[0025]实施例2:
[0026]作为上一步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前束总成的预调整工装,包括传动轴1,传动轴1左侧固定设置有左车轮2,左车轮2活动设置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4,第一连接杆4末端开设有长度适宜的螺纹6,传动轴1右侧固定设置有右车轮3,右车轮3活动设置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5末端活动设置有螺纹套8,螺纹套8与第一连接杆4通过螺纹6进行啮合。所述左车轮2与右车轮3表面开设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表面活动设置有滑块16,且滑块16末端滑动设置有固定块15。通过设置的凹槽保证当左车轮2与右车轮3的转速不一样的时候,此时滑块16可以在凹槽14表面进行滑动,保证了左车轮2与右车轮3正常运动。
[0027]实施例3:
[0028]作为上一步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前束总成的预调整工装,包括传动轴1,传动轴1左侧固定设置有左车轮2,左车轮2活动设置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4,第一连接杆4末端开设有长度适宜的螺纹6,传动轴1右侧固定设置有右车轮3,右车轮3活动设置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5末端活动设置有螺纹套8,螺纹套8与第一连接杆4通过螺纹6进行啮合。所述传动轴1表面开设有滑槽12,所
述滑槽12内部滑动设置有固定杆13,且固定杆13末端连接在第一连接杆4与第二连接杆5表面。保证了第一连接杆4与第二连接杆5可以始终与传动轴1同步运动。
[0029]实施例4:
[0030]作为上一步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前束总成的预调整工装,包括传动轴1,传动轴1左侧固定设置有左车轮2,左车轮2活动设置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4,第一连接杆4末端开设有长度适宜的螺纹6,传动轴1右侧固定设置有右车轮3,右车轮3活动设置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5末端活动设置有螺纹套8,螺纹套8与第一连接杆4通过螺纹6进行啮合。所述螺纹6左边固定设置有第一螺母7,所述螺纹6中心活动设置有螺纹套8,所述螺纹6末尾活动设置有第二螺母9。通过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9相互配合,从而保证了螺纹套8此时的位置不易被震动而导致位置发生偏转。
[0031]实施例5:
[0032]作为上一步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前束总成的预调整工装,包括传动轴1,传动轴1左侧固定设置有左车轮2,左车轮2活动设置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4,第一连接杆4末端开设有长度适宜的螺纹6,传动轴1右侧固定设置有右车轮3,右车轮3活动设置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5末端活动设置有螺纹套8,螺纹套8与第一连接杆4通过螺纹6进行啮合。所述螺纹套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前束总成的预调整工装,包括传动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左侧固定设置有左车轮(2),所述左车轮(2)活动设置有固定块(15),所述固定块(15)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4),所述第一连接杆(4)末端开设有长度适宜的螺纹(6),所述传动轴(1)右侧固定设置有右车轮(3),所述右车轮(3)活动设置有固定块(15),所述固定块(15)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5),所述第二连接杆(5)末端活动设置有螺纹套(8),所述螺纹套(8)与第一连接杆(4)通过螺纹(6)进行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束总成的预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轮(2)与右车轮(3)表面开设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表面活动设置有滑块(16),且滑块(16)末端滑动设置有固定块(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金玉朱宝锁王伍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沃侕福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